錢樹帆 陳曉鋒 王 勤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yī)院,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康復產(chǎn)業(yè)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3)
高血壓性腦出血(HCH)近年來伴隨著高血壓發(fā)病率的升高也逐年升高,該疾病屬于一種比較危重的疾病,臨床往往需要對其采取手術治療[1]。但是對于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來說,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在治療后仍然會留下后遺癥,導致其在治療后需經(jīng)歷一個較為漫長的治療和康復過程,會對患者的生活能力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2]。因此,積極地對高血壓性腦出血后遺癥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有效改善其康復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下就對康復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性腦出血后遺癥患者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該研究共選擇符合條件的高血壓性腦出血后遺癥患者100例,選取時間為2015年-2016年,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實施分組,劃分為觀察組50例患者,和對照組50例患者。觀察組50例,3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在 45-78歲之間,中位年齡(60.6±2.2)歲;組內共包含20例基底節(jié)出血患者、13例小腦半球出血患者、10例丘腦出血患者和7例其他部位出血患者。對照組50例,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47-80 歲之間,中位年齡(61.3±2.7)歲;組內共包含22例基底節(jié)出血患者、14例小腦半球出血患者、9例丘腦出血患者和5例其他部位出血患者。兩組研究對象各項資料之間的分別情況比較,均無明顯差異性(P>0.05)。本次研究實施前上報并經(jīng)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入組研究對象均簽署了入組同意書,自愿參與研究。
1.1.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腦血管防治指南》中高血壓性腦出血后遺癥的診斷標準而確診為高血壓性腦出血后遺癥患者;②所有患者均為高血壓性腦出血后偏癱、吞咽障礙、語言障礙等患者,且所有患者均意識清醒。
1.1.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心、肝、腎、肺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疾病的患者;②合并疾病神級病史的患者;③無法配合本次研究開展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給予神經(jīng)科常規(guī)護理護理,觀察組患者在以上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措施如下:①肢體功能康復護理:在早期協(xié)助患者保持平臥位,并在患者肩下墊軟枕,保持小腿與腳掌呈90°,做好良肢擺放。并指導患者逐漸練習握拳、伸手,當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可以保持坐位練習上肢的抓放,并進行下肢被動伸展,逐漸過渡到下肢的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主動運動。當患者病情允許能夠下床之后,可指導患者練習走路、上下樓梯。當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良好后,指導患者進行穿衣、梳洗、進餐等日常活動。②語言功能康復護理:首先護理人員要保持良好的態(tài)度和耐心來指導患者進行語言功能康復訓練,然后在康復訓練前建立護患交流板,與患者達到良好溝通,然后指導患者進行有關發(fā)音肌肉的訓練:首先進行的訓練是簡單的張口、伸舌、露齒、鼓腮等動作;然后進行軟腭提高訓練,之后依次進行舌部訓練、唇部訓練;讓患者反復練習噘嘴、抿嘴等動作。在語言功能康復訓練過程中,除了以上訓練項目,同時使用吞咽語言治療儀對患者的發(fā)音肌群進行電刺激,并指導患者同時配合進行發(fā)音訓練。發(fā)音訓練首先指導患者按照字、詞、句的順序進行練習,以上練習持續(xù)1周之后,指導患者逐步向“單詞—詞組—短句”發(fā)音訓練過渡。③吞咽功能障礙康復護理:對于無吞咽障礙的患者,要指導其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進行進食,并在要在每餐后飲用適量的溫開水,以此來減少食物殘渣對患者食管的刺激。對于有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可指導其適量進食糊狀飲食,一口量:液體1~20ml;果醬或布丁 5~7ml;濃稠泥狀食物 3~5ml;肉團平均為2ml。一般先以少量稀液體試之(1~4ml),然后酌情增加。前一口吞咽完成后再進下一口,避免2次食物重疊?;蛘卟扇¢g歇經(jīng)口至食管營養(yǎng)管管飼的方式進食。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要積極地指導患者進行吞咽功能訓練。④心理康復護理:患者發(fā)病之后,受到疾病的打擊,且一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語言功能障礙、肢體偏癱等問題,這都會使患者失去生活信心,突生多種消極情緒,導致其對康復鍛煉失去信心。鑒于此,護理人員需使其認識到積極進行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并以積極地例子鼓勵患者重拾生活信心。同時要讓患者家屬良好的照護患者,多關心患者心理上的變化,照顧其情緒狀態(tài)。
①患者的功能恢復情況,主要包括上下肢功能、語言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情況,其中的上下肢功能恢復情況以Fugi-Meyer運動功能量表進行評價,患者的分數(shù)越高則表明其上下肢功能恢復越好,反之則表明患者的上下肢功能恢復不佳[3]。其中的語言功能以Barthel指數(shù)進行評價,患者的分數(shù)越高則表明其語言功能恢復越好,反之則表明患者的語言功能恢復不佳[4]。其中的日常生活能力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進行評價,患者的分數(shù)越高則表明其日常生活能力障礙越嚴重,反之則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較好[5]。②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腦疝、吸入性肺炎、應激性潰瘍、壓瘡、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
將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作為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的處理軟件,主要對其中的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實施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則采用t檢驗方式進行;而計量資料則以(%)表示,比較則采用卡方檢驗方式進行;其中以(P<0.05)為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評分和Barthel指數(shù)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ADL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存在顯著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腦疝、吸入性肺炎、應激性潰瘍、壓瘡、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6.0%,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40.0%,P<0.05差異存在顯著性。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通過對高血壓性腦出血后遺癥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能夠促使患者尚未受累的腦細胞發(fā)生代償和活化部分處于功能可逆的腦細胞,促使患者腦內各個區(qū)域的血流量達到顯著增加,進一步使其神經(jīng)發(fā)生重構,最終獲得改善腦細胞供氧的目的,從而改善其肢體功能、語言功能。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高血壓性腦出血后遺癥患者的肢體功能、語言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顯著降低患者恢復期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臨床實踐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