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霞
摘 要:初中班主任在轉(zhuǎn)困防輟、控輟勸返方面的策略與思考。
關鍵詞:轉(zhuǎn)困防輟 控輟勸返 策略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0-0-01
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學校全員接收小學畢業(yè)生。學生間差異較大,小部分學生經(jīng)過努力還跟不上學習進度,繼而導致輟學。針對這種情況,我進行了深入思考,采取了恰當策略,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轉(zhuǎn)困防輟工作策略
在學生未輟學之前,要做好轉(zhuǎn)困防輟工作。
1.因材施教,教學防輟
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關注學困生的成長與進步。借助回答問題、上黑板做題等方式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展示成功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按照“低起點、小目標、分層次、分階段”的原則,根據(jù)學困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做到分層次練習,進行分類指導,作業(yè)分必做和選做,讓學困生能完成老師所布置作業(yè),幫助他們找到自尊、自信的支點,激發(fā)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熱情,促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增強他們的自主管理意識和能力,加強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找到轉(zhuǎn)化的突破口,使他們放棄想要綴學的念頭,安心學習。
2.摸底建檔,幫扶防輟
開展摸底建檔工作,認真核實,切實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學困生、偏科生、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學生等易發(fā)生輟學的學生建立防輟檔案。采取預防措施,及時給予幫助。首先,通過上門家訪、談心交流、單獨輔導、心理疏導,積極開展心理激勵和學業(yè)幫扶,打消輟學念頭;其次,建立個性化幫扶機制,在師生中廣泛開展“大手拉小手”的師生幫扶、“一幫一,對對紅”的生生結(jié)對幫扶、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的重點幫扶,從生活上、學習上無微不至地關懷學習困難學生,讓他們在提升成績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為擺脫“學困”奠定基礎,從而減少潛在輟學學生的面積;最后,通過面談、電話、短信、微信、QQ、校迅通、家訪、動員學生或家長協(xié)助等多種方式與潛在輟學學生進行交流,借助心理疏導對他們的厭學情緒進行疏泄,引導他們進行自我調(diào)試,切實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愛,用真誠的愛心消除心理壓力,留住他們熱愛學習的心。
3.豐富活動,特長防輟
依托城市少年宮、學生社團、校園藝術節(jié)、主題班會等,用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吸引學困生,讓他們展示自我、發(fā)揮特長,得到肯定和認可,認識自身價值,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校和班級的吸引力,使他們對學校和班級產(chǎn)生依戀,讓他們對初中生活更加向往,從而有效防控新增輟學。如:讓他們的體育特長、藝術特長、良好的口才等通過各種活動得到良好發(fā)揮,使他們發(fā)現(xiàn)自身的閃光點,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對自己充滿自信,能夠較好地自主發(fā)展,從而遠離輟學。
二、控輟勸返工作策略
學生輟學之后,要想方設法地做好控輟勸返工作。
1.分析原因,及時跟進
詳細分析輟學原因,對輟學原因進行整理、分類。根據(jù)不同輟學原因采取相應策略及時跟進,對輟學學生做到及時家訪、及時談心、及時勸返,并做好家訪記錄、幫教記錄和控輟自檢報告。如:對因受高年級輟學學生影響而輟學的學生,首先通過家訪向家長說明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長的支持,然后與家長共同陳述輟學的危害性,做好輟學學生的思想工作,最后指出完成學業(yè)的愿景,通常能順利勸返。
2.宣傳法律,提高認識
對不愿配合勸返的家長,通過微信群、QQ群、校迅通、召開輟學學生家長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宣傳《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禁止使用童工規(guī)定》等法律法規(guī),明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孩子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阻止孩子接受教育是違法的行為,使家長明白孩子受教育的權(quán)力受法律保護,提高家長對控輟保學的認識,從而提高鞏固率。
3.合力控輟,鞏固成果
動員和組織課任老師、家長、學生等各方面的力量,成立班級控輟保學小組,共同進行控輟保學。班主任是控輟責任人,課任老師是小組長,家長和學生是組員。老師、家長、學生“三管齊下”,明確責任,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做到思想認識到位、組織領導到位、工作力度到位,工作措施精準,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控輟保學工作,使學生能勸得回、留得住,有效鞏固控輟保學成果。
三、控輟保學工作的思考
為了做好控輟保學工作,讓學生“進得來,學得好,留得住”,就需要以預防為主,全面推進轉(zhuǎn)困防輟工作。
1.扎實推進素質(zhì)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
許多學生輟學是因為學習困難,跟不上學習進度。扎實推進素質(zhì)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是從根本上預防輟學的關鍵。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提倡“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理念,培養(yǎng)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不斷增強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親和力、凝聚力,不斷增強學校和班級的吸引力;改變注入式課堂,多用啟發(fā)式、自主式、研究型的課堂模式,變教師被動地教為學生主動地學,調(diào)動學生主體參與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技能;改進教育教學評價,注重形成性評價,實施激勵性評價,讓學困生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促進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的結(jié)合,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探索解決因“學困”、“厭學”等因素導致輟學的有效辦法,真正穩(wěn)住“學困生”,留住“易輟生”……讓他們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生活,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fā)展,使他們熱愛學校、熱愛學習。
2.關愛學生,加強師德修養(yǎng)
加強師德修養(yǎng),勤于提升人格魅力。在生活上、學習上無微不至地關懷學生,以高尚的師德影響學生,真心關愛學生,做到思想上關注、心靈上關懷、學習上關心、生活上關愛。天冷時提醒學生添衣,學生生病時端水送藥,學生困惑時答疑解惑,尊重學生,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利用空閑時間,采用電話家訪或登門家訪,同家長交流對學生管理的意見和要求,匯報學生在校各方面取得的長足進步,消除學生在思想上、心理上的各種負擔,做好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