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虹
【摘要】小學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邏輯推理、空間想象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意外”,超出預設,這些不可避免的“意外”大多源自學生的奇思妙想.在應對時,要持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根據情況妥善、靈活地處理,嘗試將其轉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正確引導學生,在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的同時,為課堂增添趣味.
【關鍵詞】小學數學;意外;應對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愈加開放,逐漸擺脫傳統(tǒng)單一的模式,向多元、互動的方向發(fā)展,鼓勵師生交流、溝通,在心靈交匯、思維碰撞中授知、解惑.在這一背景下,課堂“意外”層出不窮,學生變得大膽、愛動腦、勇于表達,無疑是可喜的景象.在處理“意外”時,為了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要在思想上正視、善待,在行動上引導、分析,以此演繹出課堂精彩.
一、靈活處理,突出學生主體
數學學習是一種符號化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經驗相結合的學習過程,其實質是不斷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在認知過程中出現(xiàn)了問題,將其提出,給課堂造成了“意外”,這不是“搗亂”“不聽講”的表現(xiàn),反是其認真傾聽、聚精思考的表現(xiàn),對此,我們要呵護、肯定,并根據情況給以最好的處理,幫助其解決問題.
在教學“認識鐘表”一課時,筆者呈現(xiàn)事物,讓學生仔細觀察,并向其提問:“你在鐘面上看到了什么?與小伙伴交流一下.”待其討論結束,突然有一個平時思維比較活躍的孩子站起來,迫不及待地說:“老師,這個我早就學會了,很簡單.”對于這突如其來的“早就會了”,筆者愣了一下,本想批評他擾亂課堂,但想了想:批評孩子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打擊學習熱情,既然他會了,為什么不讓他來說一說.于是,筆者肯定了他,并邀請其做小老師上臺為同學們講解.對此,學生表現(xiàn)得很積極,在臺上借助鐘表有模有樣地講解起來.學生講完之后,臺下不約而同地響起了一陣掌聲.這時,筆者適當補充,詢問學生有沒有不懂的地方,他們表示沒有.
可見,讓學生上臺講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僅讓其自身增加了學習自信心,還鼓舞了其他學生,讓課堂氛圍愈加濃厚,最重要的是,充分體現(xiàn)了學與教的統(tǒng)一,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在“意外”的促使下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二、正確引導,深化學生理解
除法作為四則運算之一,不僅是小學數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對其掌握情況直接影響學習質量.因此,要加強重視,精心引導,密切關注其問題,及時解決,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在會算的基礎上了解運算意義,避免思維混亂,給后續(xù)學習造成困難.
在講解“整十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內容時,筆者先讓學生分小棒,然后根據過程與結果列豎式,解決46÷2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如右圖所示).
在這種正確且達成公式的情況下,筆者讓學生介紹寫法,講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借助之前擺小棒的經驗,學生表述得很清楚.于是,筆者就準備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時突然有位學生說道:“老師,我列的豎式和大家不太一樣,我是這樣的,你看對不對.”這時,她將豎式舉起來,大家都將目光投過去(如右圖所示).
看了她的豎式,筆者隨即明白問題何在,但是學生并不清楚,有些甚至開始動搖,覺得第二種更加簡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筆者否定學生,強行要求她列第一種,不僅無法幫助其理解,讓其思維更加混亂,還會打擊其學習熱情.于是,筆者決定充分運用這一“意外”,加強引導,幫助她和其他有疑惑的學生解決問題.首先,筆者肯定了學生的思考,表揚了她積極發(fā)言的行為.然后,筆者讓學生對比分析兩種列式方法的異同,思考哪種更加合理.很快,學生就有所發(fā)現(xiàn),總結來說,相同點在于豎式都分了兩次,不同點在于第一個豎式多了一部分,將個位上的6移下來另起一行重新寫了平均分.在此基礎上,問題已經有眉目了,為了促進學生理解,筆者再次引導:“這兩個豎式都能解決今天46÷2的問題,但以后遇到更加復雜的除法,哪一種更有優(yōu)勢?”,學生異口同聲:“第一種”,由此,問題便解決了,不僅深入理解了豎式意義,還體會到了數學理性美,即簡單、清楚.
三、啟發(fā)思維,促進學生反思
在教學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犯一些“錯誤”,這些錯誤很難發(fā)現(xiàn),但與其思維能力息息相關,如何點撥應對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如果直接點明,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無法加深學生印象,避免再犯,反之,擔心其越陷越深,形成習慣,最后難以糾正.對于這種情況,筆者就會巧設意外,借題發(fā)揮,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反思糾正.
在講解“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時,我就給出題目:56×(45+55),并提醒學生“簡便運算”,計算過后,學生給出答案:
56×(45+55)
=56×45+56×55
=2520+3080
=5600.
原以為學生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問題,但并沒有,于是筆者就將錯就錯,充分發(fā)揮這一“意外”,故意表揚全班學生:“看來大家已經掌握了簡便運算的技巧了,很不錯!”這時,突然有學生反駁:“這道題不能算是簡便運算,使用乘法分配律還不如直接運算來得方便.”由此,學生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將其改正過來:
56×(45+55)
=56×100
=5600.
可見,借助學生錯誤,不急于否定,充分運用“意外”能有效促進其互動、交流、對話,引導其在反思中發(fā)現(xiàn)錯誤,分享想法,進而收獲經驗,這遠比直接點出要好得多,更能凸顯課堂魅力.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是活躍的、動態(tài)的、充滿生機的,不僅是教師授知、學生認知的舞臺,更是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既然“意外”無可避免,那我們就迎面而上,正視善待,充分挖掘其價值,讓其轉變?yōu)榻虒W資源,成就課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