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飛,祝永揚,錢大海,黎子杰
(1.廣東省懷集縣人民醫(yī)院,廣東 懷集 526435;2.廣東省懷集縣中醫(yī)院,廣東 懷集 526435)
在當今社會中,隨著環(huán)境污染的加重,呼吸系統(tǒng)和肺部疾病的發(fā)病幾率逐年增加。難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其中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對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影響較大[1]。在治療當中,需要對引起感染的病原體加以明確,選擇針對性強的抗生素治療[2]。但是,隨著抗生素使用的增加,病原體耐藥性逐漸增強,因而以往使用抗炎藥物、化痰藥物注射治療的方法,已經(jīng)難以取得理想的療效。因此,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可以提出新的治療手段,采用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術聯(lián)合治療,已取得更好的療效[3]?,F(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4月~2018年2月醫(yī)院收治的難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齡38~78歲,平均(52.4±3.3)歲;觀察組患者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齡36~77歲,平均(51.1±3.8)歲。納入標準:均符合難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合并其他臟器疾病的患者,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不耐受的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常規(guī)使用抗炎藥物、化痰藥物注射治療,同時配合氧療、霧化吸入治療、對癥治療等。
1.2.2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抗炎藥物、化痰藥物注射的基礎上,采用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術治療。常規(guī)進行支氣管鏡檢查術前準備,使用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患者取仰臥位,經(jīng)鼻腔或氣管切口插入支氣管鏡,吸痰后使用灌洗液灌洗病變部位。灌洗液每次注入20 ml,總量在100~150 ml,總時間在20 min以內。灌洗過程中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4]。灌洗液的配置使用100 ml無菌生理鹽水,加入400 mg丁胺卡那或100 ml甲硝唑。查明致病菌后,添加相應的敏感抗生素。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對比癥狀持續(xù)時間和住院時間。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16%,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9.0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例(%)]
組別例數(shù)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觀察組6232(51.61)27(43.55)3(4.84)①59(95.16)①對照組6223(37.10)26(41.94)13(20.97)49(79.03)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2.2兩組患者癥狀持續(xù)時間和住院時間對比:觀察組患者發(fā)熱時間為(4.2±1.3)d,咳嗽咳痰時間(6.1±1.1)d,平均住院時間(8.6±1.9)d,均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例數(shù)發(fā)熱時間咳嗽咳痰時間平均住院時間觀察組624.2±1.3①6.1±1.1①8.6±1.9①對照組6210.6±2.812.9±3.819.1±3.3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2.3臨床指標評估:結果表明,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經(jīng)由不同療法處理后,IgA、IgG水平發(fā)生明顯性變化,且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組別例數(shù)IgA 治療前 治療后 IgG 治療前 治療后 觀察組620.93±0.651.12±0.286.90±3.489.38±2.69對照組620.89±0.700.90±0.366.86±3.508.19±2.45t值0.2753.1630.0532.145P值0.7840.0020.9580.035
2.4不良反應:所有患者治療后均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或不良反應。
難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是指細菌性下呼吸道感染,雖然使用了適宜的抗菌藥物仍不能達到治療的結果,感染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5]。其成因是宿主的機體、致病菌和抗菌藥物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的結局,其中起決定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宿主的機體狀況,其次是致病菌的診斷及耐藥問題,某些情況下當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時也可導致難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6]。近年來,在臨床上常遇到病情嚴重、病程長、治療效果差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稱為難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是當代醫(yī)學上一大頑癥,臨床上處理比較棘手[7]。隨著抗生素應用品種不斷更換,致病菌種類也發(fā)生著變化,給難治性支氣管、肺感染的治療帶來新的難度[8]。
在臨床上,以往采用抗炎藥物、化痰藥物注射的方法治療,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癥狀,但總體治療效果并不理想[9]。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術,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治療方法,采用纖維支氣管鏡,向局部支氣管肺泡灌注藥液,同時還可對肺泡表面附液抽吸,分析細胞成分及可溶性[10]。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術,在難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療中,優(yōu)勢是非常明顯的。在治療的同時,可以采集下呼吸道感染的痰液標本,對感染致病菌加以明確[11]。將呼吸道、肺部分泌物及時清除,將藥液灌入局部,增加病變位置藥液濃度,以提高治療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治療操作中,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低氧血癥,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配合100%氧氣吸入,維持足夠的血氧飽和度[12]。灌洗當中合理控制灌洗量和負壓吸引,避免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綜上所述,在難治性下呼吸道感染中,采用抗炎藥物、化痰藥物注射聯(lián)合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術治療難治性下呼吸道感染,能夠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同時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