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樂
在與老農的一次談話中聽到:“花生葉斑病,提起真頭疼;管理跟不上,后果很嚴重;病是年年生,藥是年年用,老藥效果低,新藥哪里弄,這都該咋整?”老農的話充分體現(xiàn)了花生葉斑病的危害之重及老農的擔心和無耐。
花生葉斑病,說起來可謂是老生常談,可又不得不談,因為花生一旦得了葉斑病,得不到較好的治療,他將使花生種植戶損失慘重。據調查發(fā)現(xiàn),花生受害后減產,高的可達40%,低的也有10%。由于適宜花生種植的沙壤地質,又不太適宜其它大宗農作物的種植,或者種植其它大宗農作物的效益相對種植花生要低,導致農戶又不得不連年種植花生,這一連年種植模式又剛好適應了花生葉斑病的發(fā)生條件之一,造成了花生葉斑病成了農戶不得不面對的痛苦,每年的花生生長中后期,農戶便和花生葉斑病之間上演了一場“對抗”之戰(zhàn),病是年年生,藥是年年用,增加了農戶的生產支出,降低了生產收入,那么農戶又該怎樣打好這場花生葉斑病的“攻堅”之戰(zhàn)呢?
1 充分認識花生葉斑病
1.1 什么是花生葉斑病
相信廣大花生種植戶對花生葉斑病并不陌生,但是能夠對之完全了解的并不在多數,
在花生生產中,該病主要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及網斑病,在生產中常常遇到三種混合發(fā)生
現(xiàn)象,造成葉片早衰脫落,導致減產少收。三種葉斑病的特征表現(xiàn)異同詳見表1。
1.2 花生葉斑病的發(fā)病條件
導致花生葉斑病的發(fā)生條件有:一是外部環(huán)境。葉斑病病菌發(fā)育的適宜溫度一般在10~37℃之間,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10℃或高于37℃病菌均不能發(fā)育,適宜病害流行的相對濕度在80%以上?;ㄉ夭绲貕K高于輪作地塊,重茬時間越久,病害越重。地力貧瘠,花生長勢差,偏施氮肥,葉斑病發(fā)病嚴重。二是品種特征特性?;ㄉ贩N種類較多,品種之間感病抗病有顯著差異,通常,直立型品種行間通風受光效果要好于蔓生型、半蔓生型品種,所以直立型品種相對發(fā)病較輕,同理,葉形大而淺綠的品種沒有葉形小而深綠的品種抗病能力強。三是生育期。通?;ㄉL后期發(fā)病較前期重,老葉較幼嫩葉發(fā)病重。花生在收獲前60~30天之間發(fā)病最重。
1.3 花生葉斑病的發(fā)生和危害
花生葉斑病從苗期一直到后期都會發(fā)生,病菌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下侵入到葉子內部,繁殖危害,在葉片上形成很多不規(guī)則的病斑,破壞綠色組織,影響光合作用,導致葉片較早脫落,嚴重影響莢果飽滿、成熟,一般減產10%~20%,嚴重地塊減產高達40%。
2 防治方法
花生病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農業(yè)(深翻、倒茬等)、物理、生物(品種、天敵等)、化學等方法綜合利用,把病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2.1 選擇抗病品種
選育抗病品種是防治葉斑病的重要途徑。合理選用抗病品種,要盡可能多個品種搭配與輪換種植,用以防止品種的抗病性退化或喪失。
2.2 農業(yè)防治
待花生收獲后,要今早把田間病殘體清除掉,可以把病殘體漚肥或燒毀,可有效減少病原數量,并進行耕翻,將表土病菌翻入土壤耕作層底層,使病菌失去侵染能力,可減少初侵染源。通過與禾本科、薯類作物輪作,亦可有效減少田間菌源。適期適量播種,密度要結合品種特征、特性進行合理種植,底肥要充足,氮肥莫偏施,同時要注意有機無機相結合,氮磷鉀合理搭配等。在花生生長期按時按需進行合理追肥,可促進花生長勢,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減輕病害發(fā)生程度。
2.3 化學防治
2.3.1 噴施殺菌劑 應用殺菌劑是防治花生葉斑病的重要措施。在花生始花期(7月上旬),開始施藥預防。每隔10~15天施藥1次,如天氣干旱,間隔期可適當延長,連續(xù)2~3次,防病增產效果顯著??蓢娛?4%代森·苯醚甲800~1000倍液,或30%笨甲·丙環(huán)唑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不同殺菌劑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2.3.2 噴施葉面肥 對于肥力不足的沙壤性土地,當夏花生進入結莢后期,應及時噴施葉面肥,可結合殺蟲劑和殺菌劑混配施用。一般畝施尿素0.25千克或磷酸二氫鉀0.15千克,加水30公斤噴施,每7天左右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2~3次,能起到保葉、保根,延長花生頂葉功能期,提高結實率和飽果率的效果。
花生葉斑病作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們只有充分認識了解花生葉斑病的發(fā)病原因,發(fā)病特征,才能做到更好的防治,從而確?;ㄉ呢S產豐收。
(作者單位:457300河南省清豐縣陽邵鄉(xiāng)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