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婷婷
【關鍵詞】 家校共建;意義;途徑;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025—01
前蘇聯(lián)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強調(diào)說:“最完備的教育模式是‘學校——家庭教育,學校和家庭是一對教育者?!奔彝ソ逃菍W校教育的基礎,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重要途徑,而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重復,更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繼續(xù)。只有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做好家長工作,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最終促進孩子的健康發(fā)展。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家長和老師都應認識到家校共建的重要意義
1.家校合育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家庭環(huán)境千差萬別,每位家長的教育理念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但家長和教師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的愿望是相同的。家校合作就是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互相配合,針對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引導,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讓孩子充分享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關愛,享受到教育帶給他們的快樂。
2.家校合育有利于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在家庭中,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家長對待子女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往往因此會對子女過分寵愛,違背了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家校合作可以促使家長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通過與其他家長溝通、交流,借鑒好的教育經(jīng)驗,從而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提高教育素養(yǎng)。
3.家校合育有利于優(yōu)化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家校合作促使家長將社會上對學校教育的一些建議帶到學校,并監(jiān)督學校不斷完善。學校利用家長豐富的資源,可以不斷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
二、在家校共建方面的嘗試
1.建立“家長委員會”共管共建制度。每年新生入學后,成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是增進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有利于形成家庭、學校教育的合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2. 建立多種家校溝通共建渠道。網(wǎng)絡和即時通訊是交流工具,學校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工具與家長進行信息交流,如電子郵件、微信、QQ群等。學??梢詫iT設立一個微信平臺,隨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將學校的作息調(diào)整、放假信息和活動信息等及時地告知家長。通過QQ群,教師可以將班級各方面的情況匯報給家長,家長也可以隨時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班級開展的活動等。班主任還可以通過QQ群布置家庭作業(yè)、進行通報表揚等。利用多種形式的交流渠道可以更快捷、更準確地傳達信息,有助于家校的交流與合作,還能促使家校和諧發(fā)展。
3.單獨約談是家校合育的一種有效途徑。無論是班主任家訪還是家長來校訪談都得有目的、有準備、有計劃。在交談中,簡要、全面地匯報孩子這段時期在學校里的表現(xiàn),著重談孩子的進步和優(yōu)點,展示孩子的獎狀和獎品,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4.開好家長會,將家長會升級為家長交流會。家長會是學校、家庭雙方相互交流思想、共同尋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徑,學校組織的每一次家長會都要充分重視。將家長會升級為家長交流會,讓家長成為交流會的主體,互相交流學生的狀況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生動具體的事例比任何教育都有說服力,其他家長們聽了,也會從中受益。教師也可以以家長的身份參與其中,利用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經(jīng)常與家長溝通交流,不僅有利于充分調(diào)動家長主動與教師配合教育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教師開闊思路,博采眾長,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設立家長開放日。為了讓家長更加深入地了解學校老師教學以及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 讓家長零距離地接觸到孩子在學校的點點滴滴,學校可設立家長開放日??梢宰尲议L親自參與到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中來,親身體驗學生一天的學習生活。通過家長開放日這樣的活動,使家長同老師有了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使家長能夠直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真實表現(xiàn)。這不僅是同孩子們一起上了幾堂課,重要的是全程參與了孩子的在校學習過程,加深了對學校教育方法的感性認識。通過這種溝通和交流,家長與老師、學校之間形成了共識,產(chǎn)生了互動,加強了聯(lián)系。
6.合理開辦家長學校。學校應定期邀請專家或教師給家長上課,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家長有針對性地進行與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相關的講座。針對如何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如何挖掘?qū)W生的潛能、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等問題都可以進行專門的講座。通過家長學校,將學生家長組織起來,使家長來有所學、學有所得,學習掌握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家庭教育質(zhì)量,推動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結合,進而形成教育合力。
(本文系蘭州市教科所“十三五”2017年度教育規(guī)劃課題《有效開展薄弱學校家校共建活動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LZ[2017]GH027)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