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
(新汶礦業(yè)集團萊蕪中心醫(yī)院口腔科,山東 萊蕪 271103)
牙缺損、牙畸形是臨床口腔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多因先天性發(fā)育障礙、意外事故及牙周病等所致,嚴重影響患者咀嚼功能及美觀形象[1]。義齒修復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該方法能夠起到一定的修復效果,但對于牙缺損伴畸形的復合型疾病,單單采用義齒修復不能起到滿意的治療效果[2-3]。新汶礦業(yè)集團萊蕪中心醫(yī)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期間應用正畸聯(lián)合修復治療牙缺損合并牙畸形的患者,取得滿意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新汶礦業(yè)集團萊蕪中心醫(yī)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期間收治的牙缺損伴牙畸形患者72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5例、女21例;年齡14~35歲,平均年齡(23.46±4.27)歲;其中包括雙頜前突9例、單頜前突11例、前牙反7例、閉鎖7例、前牙扭轉(zhuǎn)2例;牙缺損畸形原因:齲齒所致13例、意外事故所致9例、先天性發(fā)育不良8例、其他原因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6例、女20例;年齡13~34歲,平均年齡(22.74±4.23)歲;包括雙頜前突10例、單頜前突10例、前牙反8例、閉鎖7例、前牙扭轉(zhuǎn)1例;牙缺損畸形原因:齲齒所致12例、意外事故所致10例、先天性發(fā)育不良9例、其他原因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缺損或畸形類型及病因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進行頭顱及全口系統(tǒng)的X線片檢查,口腔牙齒建模,獲取畸形及缺損牙詳細資料、明確咬合關系并充分了解牙弓形狀后,采用正畸聯(lián)合修復進行治療。首先,患有齲齒的患者需對患牙進行齲齒治療后方可進行牙齒形態(tài)修復,而對由于磨損、外傷、侵蝕、酸蝕等造成的缺損可直接進行修復(烤瓷牙修復或義齒種植),修復完成后采用正畸治療,運用方絲弓固定技術對患者牙齒進行固定矯正[4],正畸治療中若經(jīng)過修復患牙而影響矯正治療時,可將患牙取出,待矯正完成后,重新修復,正畸治療時間為1.5~2年。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烤瓷牙修復或義齒種植進行修復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對患者進行頭顱正位及側位X線片定位檢查,分別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上頜突度、下頜突度、上下頜相對突度以及下頜相對顱底傾角變化情況及臨床療效。根據(jù)患者治療后患牙修復及矯正效果進行療效評價[5]:治療后修復牙體形態(tài)、大小及正常解剖結構與同名牙均相同,咬合功能正常,矯正治療后牙齒外形美觀、位置關系穩(wěn)定、無松動跡象、語言及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為顯效;治療后修復牙體形態(tài)、大小及正常解剖結構與同名牙基本相同,咬合功能基本正常,矯正治療后牙齒外觀明顯改善、位置關系穩(wěn)定、基本無松動跡象、語言及咀嚼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為有效;治療后不符合上述條件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或(%)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頭顱X線片測量結果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上頜突度、下頜突度、上下頜相對突度以及下頜相對顱底傾角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治療3個月后上下頜相對突度明顯變小,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頜突度、下頜突度以及下頜相對顱底傾角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3個月后上頜突度、下頜相對顱底傾角高于治療前及對照組,下頜突度、上下頜相對突度小于治療前及對照組,且差異 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頭顱X線片測量結果比較(x±s,度)Table1 Comparisonoftheresultsofcephalometricmeasurementsbeforetreatmentand3monthsaftertreatmentbetweenthetwogroups(x±s,degree)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Table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牙列不齊、中線不正、對頜牙前突、伸長、前牙扭轉(zhuǎn)、以及鄰牙傾斜等均是牙缺損伴牙畸形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對患者外觀形象、咀嚼及發(fā)音等功能均可造成嚴重的影響。相較而言,牙缺損伴牙畸形較單純?nèi)睋p或畸形病情更復雜,治療難度也更大,而單純義齒修復治療的整體效果并不顯著,且對患者外觀形象以及發(fā)音功能改善程度有限[6-7]。近年來,隨著臨床口腔科疾病治療技術的進步,臨床上對牙缺損伴牙畸形患者采取傳統(tǒng)牙缺損修復治療聯(lián)合正畸治療的報道越來越多,且均能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倍受廣大牙科疾病患者的青睞[8-9]。
大量臨床治療案例證實,正畸聯(lián)合修復治療的臨床適應證廣泛,對于前牙缺失、錯位、扭轉(zhuǎn)、中線偏斜、位移、先天性缺失且并有散在間隙以及在經(jīng)過牙體預備治療后效果仍不滿意的患者,均能得到滿意的治療效果[10]。牙齒發(fā)生缺損、畸形后,若久得不到治療,會造成牙齒之間非正常間隙越來越大,同時還會出現(xiàn)移位、傾斜等現(xiàn)象,造成牙齒部分功能缺失以及對牙齒美觀及義齒的取戴等造成嚴重影響。正畸矯治中方絲弓矯治器的應用,可實現(xiàn)對畸形牙齒位置變化的有效控制,能對患者的外形美觀及咬合關系起到根本性改變,同時,還能對由于牙缺失、畸形等引起的病理性不良反應進行有效清除,對維持患者口腔及牙周組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11]。通過正畸與修復治療的聯(lián)合應用,大大的提升了臨床療效。但值得注意的是,臨床應用正畸矯治法時,方絲弓矯治力度大小應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調(diào)整,否則會造成牙周損傷,進而降低治療效果[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上頜突度、下頜突度、上下頜相對突度以及下頜相對顱底傾角改善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臨床療效更滿意。
綜上所述,正畸聯(lián)合修復治療可顯著改善牙缺損伴牙畸形患者牙齒外觀形象及牙齒咀嚼功能,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