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婷,黃文文,楊智慧,喻艷華
(江漢大學 交叉學科研究院,湖北 武漢 430056)
熒光探針作為一種檢測工具,主要原理是以熒光光譜為手段,受體與待檢測物之間特異結合后(絡合或者反應)從而改變熒光基團的結構,導致其熒光光譜發(fā)生改變,通過這種前后變化實現對待檢測物種的定性或定量分析。這種分析方法由于其靈敏度高、選擇性好、操作簡單,在環(huán)境檢測、化學、食品分析、醫(yī)藥等各個方面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用于熒光探針的熒光染料種類繁多,有羅丹明類[1-2]、熒光素類[3-5]、香豆素類[6-7]、萘類[8-9]等,這些熒光染料有的存在熒光量子產率低、光穩(wěn)定性不好、易光漂白等不足。相對而言,BODIPY類[10-11]熒光染料由于具有非常穩(wěn)定的光譜性質、較高的熒光量子產率、高摩爾吸光系數、良好的光穩(wěn)定性、較窄的熒光光譜峰寬、對pH不敏感等優(yōu)點[10-17]被廣泛應用于各類熒光探針。對BODIPY的結構進行修飾,得到的BODIPY衍生物可以作為熒光探針對陽離子、陰離子、小分子、生物分子等進行檢測,并可應用于環(huán)境檢測、食品分析、生命科學、醫(yī)藥診斷等領域[18-23]。
TIERBS和KREUZER[24]在1968年首次報道BODIPY類熒光染料,其結構式如圖1所示。
圖1 BODIPY中心骨架結構Fig.1 Structure of BODIPY core
BODIPY基本上是由2分子吡咯與1分子醛類化合物在酸催化下,或者1分子吡咯與1分子酸酐或酰氯化合物縮合后,再與三氟化硼乙醚溶液絡合后得到其衍生物[25]。KAROLIN等[26]在1994年報道BODIPY中心骨架結構的性質,其摩爾消光系數在90 000 mol·L-1·cm左右,最大吸收峰在500 nm左右,熒光量子產率大于80%,并且其熒光壽命不受其他極性溶劑的影響,具有穩(wěn)定的化學性質。但是其衍生物依舊有一些不足,包括水溶性差,發(fā)射波長大多都小于600 nm,因此為了擴大應用范圍,需要對其進行官能團修飾。目前,通過在改善和修飾BODIPY的結構已經開發(fā)出各類基于BODIPY的熒光探針。
鋅離子是人體內排在鐵離子之后第二豐富的過渡金屬離子。Zn2+在人體發(fā)育、免疫、內分泌等生理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神經信號傳遞、基因表達起調節(jié)作用。缺鋅易引起免疫功能下降、侏儒癥、生殖系統(tǒng)功能受損、缺血癥、毒血癥、肝硬化等。因此,發(fā)展特異性識別Zn2+的探針十分重要。
2018年,XIA等[27]報道了一種對Zn2+有高選擇性識別的比率型熒光探針1a(圖2)。在V(CH3CN)∶V(0.02 mol∕L HEPES buffer)=1∶1的溶液中探針1a通過與Zn2+1∶1絡合,使其最大吸收峰從525 nm紅移至552 nm,溶液由淺黃色變?yōu)樽仙?,同時熒光發(fā)射光譜的最大吸收峰從540 nm紅移至580 nm。此探針能特異性識別Zn2+,且最低檢測限可達87 nmol∕L。此外,探針1a可應用到檢測活細胞的胞內Zn2+。
圖2 Zn2+探針1aFig.2 Zn2+probe 1a
Hg2+是一種毒性極強的金屬離子,可通過食物鏈積聚在大腦和腎臟,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造成嚴重損害,會導致一些人類疾病,如肢體疼痛癥疾病、水俁病以及Hunter-RusseⅡ綜合征。2018年,MAITY等[28]設計合成了基于BODIPY的“off-on”型Hg2+熒光探針2 a(圖3),可高選擇性、高靈敏度地檢測溶液中的Hg2+。該探針BODIPY 8位置上取代基上的氮和氧原子帶有孤對電子,在激發(fā)光照射下,發(fā)生光誘導的電轉移(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PET),導致BODIPY的熒光發(fā)生淬滅。當加入Hg2+時,其與氮和氧的上的孤對電子發(fā)生配位,從而阻斷PET過程,導致熒光顯著增強,熒光量子產率由0.048升至0.41,探針熒光強度與Hg2+濃度在0~2.5 nmol∕L范圍內成正比,檢測限達1.81×10-7mol∕L。該探針與Hg2+是1∶1絡合,且絡合物的熒光在pH為4.5~8的范圍內不受影響,表明其可用于檢測活體細胞中的Hg2+,值得注意的是,在探針中加入1倍當量Hg2+后,再加入1倍當量S-會使熒光又恢復到探針原來的情況。這項工作無疑為進一步設計和開發(fā)用于環(huán)境相關毒性重金屬離子檢測的BODIPY熒光傳感器奠定了基礎。
圖3 Hg2+探針2aFig.3 Hg2+probe 2a
Co2+在一些生物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如血液的生成、脂肪的新陳代謝、蛋白質的形成等,但是過量的Co2+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健康問題,比如心臟中毒、哮喘、肺癌等,以及抑制某些酶的活性。因此,無論對環(huán)境還是生物體,對鈷的痕量檢測至關重要。2017年,SENKUYTU等[29]通過“click”反應合成得到一類基于環(huán)氧四磷腈的BODIPY類熒光探針3a~3c(圖4)。該類探針可在四氫呋喃溶液中選擇性的檢測Co2+,探針3c的最大激發(fā)波長為640 nm,最大發(fā)射波長為650 nm。以618 nm激發(fā),其中只有Co2+對探針3c有熒光淬滅效果。同時測定了Co2+在不同濃度下對該探針的梯度效果,并且發(fā)現該分子探針與Co2+的絡合可能是按4∶1的比例進行絡合的。該探針對Co2+的最低檢測限達4.27 μmol∕L。
圖4 Co2+探針3a~3cFig.4 Co2+probe 3a-3c
K+對自然界和人都非常重要。對于已報道的K+探針,存在K+∕Na+選擇性差、成本高的缺點,因此發(fā)展選擇性高,能用于生物體系和自然環(huán)境的新型K+探針很有意義。2017年,YAN等[30]報道了冠醚對K+的選擇性絡合,設計合成了基于聚集導致熒光淬滅(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效應的熒光探針4a(圖5)。在DMSO溶液中加入K+后,探針在498 nm處的吸光度逐漸降低,同時510 nm(λex=480 nm)左右熒光發(fā)射光譜被一定程度淬滅。探針在溶液V(DMSO)∶V(H2O)=1∶1中的吸光度和熒光強度都比探針在純DMSO中低許多,表明聚合導致了吸光度下降和熒光淬滅。K+通過與冠醚前體的氧原子絡合,縮短兩端BODIPY的距離從而導致聚集熒光淬滅。該探針與K+的絡合是按1∶1的比例進行,絡合常數為 4.3×105(mol∕L)-1。該探針對K+具有很好的選擇性。
圖5 K+探針4aFig.5 K+probe 4a
Ca2+在機體各項生理活動中不可或缺,包括骨骼的生長、凝血過程、神經傳導等。2017年,LIU等[31]設計合成了一種基于PET機制的“off-on”型Ca2+探針5a(圖6),該探針的BDOIPY的8位連接1,2-二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BAPTA),4個強電子供體4-甲氧基苯基的連接使得BODIPY的熒光發(fā)生紅移,最大發(fā)射波長為631 nm,由于氮和氧原子帶有孤對電子,當5a遇到激發(fā)光照射時,發(fā)生PET效應,使得BODIPY的熒光強度減弱,當加入Ca2+后,Ca2+與探針5a絡合,阻斷PET,導致631 nm處探針熒光增至原來的43倍,體現了探針的高靈敏性,探針在溶液體系為V(MeOH)∶V(MOPS buffer)=1∶1中對Ca2+的檢測限為39 μmol∕L。另外,該探針對環(huán)境pH有較強的惰性,在pH為5.5~8.5之間檢測效果更佳,因此,該探針對于Ca2+檢測和生物成像的應用有潛在價值。
圖6 Ca2+探針5aFig.6 Ca2+probe 5a
銅是所有生物系統(tǒng)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鐵和鋅之后,排名第三。它廣泛分布在血液系統(tǒng)中,作為輔酶因子在許多細胞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但是,當濃度超過細胞所需水平時,會導致銅中毒,引起老年癡呆、腎衰竭以及門克斯和威爾遜疾病等。隨著含銅物質在工業(yè)和農業(yè)中的應用,環(huán)境中銅污染已經越來越嚴重。2014年,ZHANG等[32]報道了一種“off-on”型Cu2+探針6a(圖7),此探針可在水介質中對Cu2+進行檢測,通過探針與銅離子1∶1鰲合,阻止分子內電荷轉移,使得探針熒光增強,在這一過程中,探針在494 nm處吸收峰消失,在499 nm處出現新吸收峰,與此同時,探針的513 nm處的熒光強度急劇增強。探針Cu2+的檢測限為2.5×10-8mol∕L,該探針對Cu2+檢測,顯示出靈敏度高、選擇性好、簡單、快速、方便的特點,表明該探針可用于真實水樣中Cu2+的檢測。此外,探針6a可以在Hep G2細胞中對銅離子進行檢測,表示該探針對Cu2+的檢測具有在生物系統(tǒng)中應用的潛力。
2016年,YANG等[33]報道了一種可視化Cu2+探針7a(圖7)。在V(HEPES)∶V(MeCN)=1∶4,pH=7.2溶液中加入Cu2+后,探針與Cu2+是1∶1反應,探針在480 nm處吸收峰紅移至570 nm,550 nm處熒光峰紅移至600 nm,其他常見金屬陽離子對其沒有明顯干擾,熒光量子產率由0.012增至0.280,探針的檢測限達5 μmol∕L。該探針對Cu2+的檢測可以應用于BHK細胞的熒光成像研究,說明這對于環(huán)境和生理系統(tǒng)方面都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圖7 Cu2+探針6a和7aFig.7 Cu2+probe 6a and 7a
2016年,WANG等[34]報道了一種可用于裸視檢測Au3+的熒光探針8a(圖8),該探針的BODIPY的6位連接單希夫堿,希夫堿是強的受電子體,當8a受到特定波長的激發(fā)光照射時,探針發(fā)生分子內的電荷轉移(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ICT),導致BODIPY的熒光淬滅,當加入Au3+后,Au3+通過與希夫堿的氮原子發(fā)生絡合,促進C==N雙鍵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含有醛基的BODIPY,從而導致BODIPY的熒光增強。在pH=7.0,V(0.1 M PBS)∶V(EtOH)=7∶3溶液中加入Au3+后,8a吸收峰由536 nm藍移至497 nm,溶液由紫紅色變?yōu)闇\黃色,此外,熒光量子產率由0.02升至0.72,增長36倍。相比之前報道的探針,該探針對Au3+的檢測限可達60 nmol∕L,響應時間更短(90 s),對其他陽離子的抗干擾能力更強;活細胞成像時,表現出更低的細胞毒性,在較高環(huán)境溫度(25~70℃)中也可以保持自己的化學特性;此化學探針還是第一次成功的在斑馬魚上進行Au3+熒光成像的應用。
圖8 Au3+探針8aFig.8 Au3+probe 8a
2016年,WANG等[35]報道了一種反應型Au3+熒光探針9a(圖9),該探針BODIPY的8位連接苯乙炔基苯胺,由于存在PET效應,導致該探針的熒光發(fā)生淬滅,Au3+的加入,使其苯乙炔基苯胺發(fā)生環(huán)化反應生成苯基吲哚,有效抑制了PET過程,使得9a的熒光得到增強,量子產率由0.007 8增至0.180 0。該探針對Au3+響應時間小于60 min,并且可用于Au3+活細胞生物熒光成像。
圖9 Au3+探針9aFig.9 Au3+probe 9a
氰化物是劇毒物。2016年,WU等[36]報道了一種親核加成反應型CN-探針10a(圖10),經過機制研究證明,CN-與BODIPY的一個吡咯環(huán)發(fā)生親和加成反應,破壞分子的共軛體系導致其吸收光譜和熒光發(fā)射光譜發(fā)生變化明顯。在THF中,加入10倍當量的CN-后,探針10a在650 nm處近紅外吸收消失,溶液顏色由深藍變成淺棕色,680 nm處熒光(λex=590 nm)被完全淬滅。該探針對CN-響應迅速(常溫小于5 min)。
圖10 CN-探針10aFig.10 CN-probe 10a
2018年,本課題組設計合成了一種基于BODIPY檢測CN-的熒光探針11a(圖11),BODIPY的8位的醛基與半花菁發(fā)生縮合反應得到探針11a,當特定波長的激發(fā)光照射時,由于存在ICT效應,導致11a的熒光強度非常弱,當探針11a與CN-發(fā)生親核加成反應后,破壞了ICT效應,導致探針分子的熒光增強,量子產率由0.015增強至0.330。該探針可在水相中檢測CN-,最低檢測限可達59 nmol∕L,響應時間非??焖伲? s),對CN-的選擇性好[37]。
圖11 CN-探針11aFig.11 CN-probe 11a
F-在環(huán)境與生物中至關重要。2015年,FU等[38]報道了一系列的F-探針,其中F-探針12a(圖12)對F-有很好的選擇性,在V(MeCN)∶V(H2O)=95∶5溶液中,加入50倍當量F-后,F-與探針發(fā)生脫保護反應,得到末端為炔基的化合物,使其吸收峰從670 nm藍移至490 nm,熒光發(fā)射峰從687 nm藍移至570 nm處,熒光增強至原來40倍,檢測限達92.7 nmol∕L;對于F-探針12b(圖12),探針熒光量子產率為0.44,檢測F-時,探針吸收峰從630 nm藍移至464 nm,熒光發(fā)射峰從624 nm藍移至542 nm,熒光強度增至原來的7倍,檢測限達22.9 nmol∕L,在365 nm紫外燈下溶液熒光顏色由紅色變成黃色,響應時間小于20 min。
圖12 F-探針12a和12bFig.12 F-probe 12a and 12b
2017年,LI等[39]報道了一種反應型ClO-熒光探針13a(圖13),該探針BODIPY的6位連接2,4-二硝基苯肼,C==N 鍵的形成導致BODIPY熒光的淬滅,在pH=7.4,V(0.01 M PBS)∶V(DMF)=1∶1溶液中加入ClO-,使其發(fā)生親核加成反應,促使C==N鍵水解得到6-醛基BODIPY,從而導致探針13a的吸收峰由543 nm藍移至505 nm,溶液顏色由粉色變?yōu)闇\棕色,因此對ClO-的定性檢測可直接通過肉眼觀察;在515 nm處出現熒光峰,熒光量子產率由0.059增至0.560。該探針對ClO-響應迅速(響應時間小于7 min),且其他陰離子無干擾,該探針可應用于生活用水和活細胞(比如Hep G2細胞)中檢測ClO-。
圖13 ClO-探針13aFig.13 ClO-probe 13a
2016年,WANG等[40]報道了一種“off-on”型HSO4-探針14a(圖14),該探針BODIPY的6位連接希夫堿,在特定激發(fā)光的照射下,14a由于存在ICT效應,導致熒光強度非常弱,在V(THF)∶V(H2O)=8∶1溶液中,加入HSO4-后,HSO4-由于在水中可電離出氫離子,酸性條件下促進C==N鍵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6-醛基BODIPY,從而導致探針分子14a的吸收峰從523 nm藍移至497 nm,其A497nm∕A526nm的比值增長150倍,溶液顏色由粉色變?yōu)辄S色,并且探針從533 nm處幾乎沒有熒光增強至原來114倍,探針檢測HSO4-是探針與其1∶1進行的反應,對HSO4-的檢測可以達到6.45×10-8mol∕L。此外,細胞成像實驗表明,探針可以應用在Hela細胞中,對HSO4-進行監(jiān)測。
圖14 HSO4-探針14aFig.14 HSO4-probe 14a
BODIPY探針可以用于檢測小分子,比如NO、H2O2、硫醇等。以硫醇為例,其分子量低,苯硫酚(PhSH)和脂肪族硫醇在化學化工和生物系統(tǒng)中的地位很重要。對人而言,細胞內硫醇濃度的改變會引起各種疾病,如肝損傷、阿爾茲海默癥、心血管疾病等。另一方面,苯硫酚在有機合成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廣泛應用于制備化學品、藥品、工業(yè)產品等。然而,苯硫酚及其衍生物有劇毒,長期接觸苯硫酚可能嚴重損害中樞神經等,也可導致呼吸增加、肌肉無力、后肢癱瘓、昏迷、甚至死亡。因此,有選擇性地將有毒的苯硫酚從生物學上重要的脂肪族硫醇中區(qū)分出來,在生物科學領域有相當大的意義。
2017年,LIU等[41]報道了一種反應型苯硫酚熒光探針15a(圖15),該探針為單氯代BODIPY,在BODIPY的3位引入甲酰胺,控制15a的反應活性,使其5位的氯可選擇性地與苯硫酚發(fā)取代反應,在pH=7.4,V(乙腈)∶V(HEPES buffer)=1∶3溶液中檢測PhSH時,518 nm吸收峰紅移至558 nm,可通過肉眼觀察到溶液由橙色變?yōu)榉凵?,熒光發(fā)射峰從540 nm紅移至581 nm,其F581nm∕F540nm的比值從0.21增至135.18,增長650倍,檢測限達36.9 nmol∕L,在365 nm紫外燈下溶液顏色由綠色變?yōu)辄S色熒光。探針對PhSH的響應迅速,可以實現在水溶液中對PhSH的檢測,該探針還可應用于細胞熒光成像。
圖15 PhSH探針15aFig.15 PhSH probe 15a
近年來,熒光標記多肽被廣泛應用于蛋白質的檢測。2017年,RAMON等[42]報道了一種標記細胞凋亡小體中的磷脂酰絲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的熒光Trp-BODIPY環(huán)狀肽16a(圖16),16a與PS具有很強的親和力,當它與PS絡合后,熒光強度明顯增強。不同于膜聯蛋白,Trp-BODIPY環(huán)肽可在不依賴Ca2+時對PS有很強的親和力,其可適用于很多生理條件下的標記試驗。在體外磷脂單分子層試驗中,16a可跟蹤顯示脂質-水分成分的變化。流式細胞實驗通過16a從BL2人體淋巴瘤細胞中確認對凋亡小體的標記,這對在多種生物環(huán)境下去監(jiān)測、描述亞細胞結構提供了一個新機會。
圖16 Trp-BODIPY環(huán)狀肽16aFig.16 Trp-BODIPY cyclic peptide 16a
2017年,LI等[43]報道了一類基于BODIPY-三苯胺型檢測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新型探針17a~17c(圖17),它們的光學物理性質見表1。探針17a~17c可以在水含量達到80%的溶液中檢測BSA,檢測BSA是熒光增敏現象,17c對BSA良好的檢測是由于強烈的共價鍵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其中17a已經成功應用于SK-BR-3細胞成像。
圖17 BSA探針17a~17cFig.17 BSA probe 17a-17c
2018年,GONG等[44]報道了GSH(谷胱甘肽)比率型熒光探針18a(圖18),GSH是生命系統(tǒng)中重要成分,主要起抗氧化、抗衰老作用。GSH異常下降,會引起小孩智力遲鈍、肝損傷、阿爾茲海默癥、癌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發(fā)展新的檢測GSH的方法對評估和診斷疾病很重要。探針18a對GSH的檢測是對氯的兩步親核取代反應。第一階段,在GSH在0~1倍當量時,溶液體系為DMSO∕H2O(PBS buffer,V∕V=1∶9,pH=7.4)進行的,誘導熒光顏色由綠色(λem=530 nm)變?yōu)辄S色(λem=562 nm)(I562nm∕I530nm,單取代),加入過量GSH引起第二階段熒光顏色變化,從黃色(λem=562 nm)變?yōu)榧t色(λem=597 nm)(I597nm∕I562nm,雙取代),探針GSH的反應靈敏,也成功的應用于指導GSH的細胞成像,對細胞內不同濃度的谷胱甘肽有很好的響應。
表1 探針17a~17c的光學物理性質Tab.1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probe 17a-17c
圖18 GSH探針18aFig.18 GSH probe 18a
綜上所述,BODIPY作為一類新型的熒光染料,有著優(yōu)良的光學性質,并且易于官能化衍生出具有不同功能的熒光探針,可以特異性識別各類陰陽離子,小分子以及蛋白質等,很大程度上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隨著研究的深入,BODIPY類染料顯示出良好的前景,但是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對BODIPY進行改進。一方面是在已報道的BODIPY探針中很少有近紅外熒光發(fā)射波長的探針,而且部分探針的選擇性和靈敏度有待提高。比率型熒光探針由于可以消除環(huán)境、儀器和操作誤差使其性能遠遠優(yōu)于熒光淬滅或增強型熒光探針,但是在已報道的熒光探針中,比率型探針相對較少。另一方面,在生物應用中,BODIPY的生物相容性也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發(fā)展基于BODIPY的比率型近紅外熒光探針和生物環(huán)境相容性好的熒光探針是今后的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