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450000)紀婷
1.1 臨床資料 將我院急診科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收并行常規(guī)護理流程的50例多發(fā)骨折患者作為A組,另選同期接收并行護理流程管理的50例同疾病患者作為B組。A組中女患有20例,男患有30例;平均(56.8±5.0)歲,且患者受傷到就診的時間為(3.55±0.56)h。B組中女患有22例,男患有28例;平均(58.8±6.0)歲,且患者受傷到就診的時間為(3.58±0.55)h,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護理方法 A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流程。B組:采取護理流程管理,內容包括:①接到就診通知后立刻組織急救團隊,由護士長、工作經驗豐富的??谱o士組成,所有成員均由護士長進行統(tǒng)一安排、指揮。②“120”院前急救。借助信息化系統(tǒng)中的3G無線數(shù)據(jù)傳輸,使得急診科數(shù)據(jù)終端與急救車終端的儀器鏈接,進而使得急診科醫(yī)師通過數(shù)據(jù)終端了解搶救畫面、車輛實時位置、車況等?;颊叩诌_醫(yī)院之后開放綠色通道并根據(jù)ABBCS評分方法對患者疾病情況進行全面評估,護士長對團隊成員的工作進行合理分配。③患者入院后,護理團隊要對黃金一小時的搶救時間嚴格把握好,根據(jù)護理流程管理積極與主治醫(yī)生配合,以便討論出最佳急救方案[1][2]。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搶救的時間以及搶救的成功率,其中,若患者經過強就后無任何出血跡象,各項機體指標水平恢復在正常的范圍內,患者甚至恢復清醒等視為搶救成功;患者止血效果差,機體指標水平異常,甚至出現(xiàn)昏迷、死亡等,視為搶救不成功。
2.1 A組與B組患者搶救的成功率對比 兩組多發(fā)骨折患者經過不同模式的護理后,A組50例搶救成功40例,搶救不成功10例,搶救的成功率是80.0%;B組50例搶救成功48例,搶救不成功2例,搶救的成功率是96.0%,B組明顯高于A組,兩組對比有顯著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A組與B組患者搶救的時間比較 A組患者平均搶救的時間明顯高于B組,兩組對比有顯著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A組平均搶救的時間(92.65±8.55)min,B組(55.68±6.40)min。
2.3 兩組急診搶救相關指標對比 兩組在接診時間、分診時間等指標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附表。
附表 兩組接診時間、分診時間等指標(±s)
附表 兩組接診時間、分診時間等指標(±s)
組別 例數(shù) 接診時間(m i n) 分診時間(m i n) 有效搶救時間(m i n)B組 5 0 1 3.6 9±1.9 6 0.2 8±0.0 4 2 0.6 3±1.9 6 A組 5 0 2 5.8 5±1.5 4 3.6 2±0.0 3 3 8.9 6±1.2 5
多發(fā)骨折是急診科臨床常見疾病類型,這類患者病情發(fā)展非常迅速,出血量較大,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搶救,很可能出現(xiàn)重度昏迷,甚至死亡。因此,醫(yī)院急診科室接收患者后需要及時準備搶救,并且運用科學的護理流程配合搶救,這樣才能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患者的急救效率。護理流程管理能夠彌補常規(guī)護理流程的諸多不足之處,在具體護理中明確分工,提高的護理效率;與此同時,該護理流程還強強了醫(yī)務人員之間的互相配合與協(xié)助,確保參與急救的所有人員能夠及時處理好自己負責的工作,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患者開展搶救。流程管理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護士首診負責制實施相關護理工作,護理內容、流程等均更具明確性和針對性,保證護理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快速、高效開展,進而提高護理質量和效率。這也能夠大大縮短急診室搶救以及球囊擴張時間[3]。
同時,該種護理在接診患者后,快速實施相關急救措施,同時由責任護士立即開具急救掛號單,并引導家屬快速完成掛號、繳費,使患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治療,保證其生命安全。通過此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A組患者平均搶救的時間明顯高于B組,兩組對比有顯著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搶救的成功率是80.0%,低于B組的96.0%,兩組對比有顯著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護理流程管理在嚴重多發(fā)骨折損傷控制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應用價值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