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惽E驪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對大眾滑雪初學者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安全意識與心理恐慌、身體素質與運動損傷、場地與器材以及教學內容與練習方法是影響大眾滑雪初學者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從樹立安全理念,消除心理恐懼;了解雪場環(huán)境,熟悉滑行路線;熟悉器材規(guī)則,提高防護措施;明確練習內容,提升教學質量等方面對大眾滑雪初學者的教學要點提出建議,以期讓更多人投入到這項運動之中,從中獲得滑雪運動帶來的樂趣。
關鍵詞:初學者;大眾滑雪;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808(2018)04—0053—04
經濟收入的增長帶動了人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休閑戶外運動作為一類逐漸流行起來的運動方式慢慢受到了人們的認可,大眾滑雪作為休閑戶外運動之一也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特別是滑雪運動帶來的速度與激情更是受到了年輕人群的追捧。近年來,伴隨著這項運動的發(fā)展,隨之而來也產生了一些難題。對于任何一項體育運動來說都會對初學者帶來一定的困難和阻礙,如何讓初學者學習滑雪的相關基礎知識、較快掌握滑雪的基礎技術動作、學習哪些基本的安全措施以及預防運動損傷的發(fā)生,這些都是在大眾滑雪的教學中如何讓這些初學者掌握這項運動、獲得運動樂趣、增強機體健康以及促進情感交流的內容。因此,對大眾滑雪初學者的教學要點進行分析就顯得尤為必要,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中既要讓滑雪初學者快速掌握滑雪的運動要領,又可以避免在滑雪過程中出現(xiàn)運動損傷,還可以提高人們參與到這項運動中的興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影響大眾滑雪初學者教學效果的因素
本文在對初學者進行大眾滑雪的相關概念界定中認為,初學者是指第一次或者剛開始做某件事的人,或者是沒有技術或沒有經驗的人。在這里大眾滑雪的初學者指的是第一次接觸滑雪運動的普通人群,沒有任何運動等級、運動技術的人。
1.1安全意識與心理恐慌
對于初次滑雪的初學者來講,平常是極少接觸這項運動的,所以初到雪場的時候都會有一種莫名興奮和沖動一興趣階段。由于這種興奮不僅會使初學者對施教者在講授滑雪各方面知識時產生滯后性,也會對接下來施教者講解《滑雪者行為守則》和《滑雪者安全守則》的內容產生淡忘成分。而初學者進入到滑雪場地后,由于對莫名事物的不適應性將給他們的身心帶來一定的肌肉緊張和精神緊張。而在雪地上不能像在陸地上一樣行動自如,無法準確的去控制自己身體,并在沒走幾步后就連續(xù)摔倒的時候人們就會產生沮喪情緒,特別是在摔疼時會導致初學者對這項運動產生心理恐慌,如果不能降低或消除人們在這些方面的負面情緒,則會成為影響初學者滑雪教學的因素之一。
1.2身體素質與運動損傷
滑雪這項運動對于常人來說是一項需要力量、耐力、協(xié)調性和平衡性等綜合素質的運動,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相對較弱的初學者會在學習滑雪的過程中出現(xiàn)因能力不足導致技術動作不到位的問題,而一旦在高速滑行的過程中身體出現(xiàn)不穩(wěn)定的情況將很可能造成初學者的運動損傷,如不能提高初學者在這一方面的身體素質和穩(wěn)定的技術動作,也會影響滑雪初學者的教學效果。
1.3滑雪場地與滑雪器材
對于大多數(shù)滑雪初學者而言,這可能是他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參加滑雪運動,當站在廣闊的雪場上面對高山雪坡時難免會產生畏懼心理。因此,在選擇練習場地的時候可能因為坡度的陡度、雪道的長短和落差,對初學者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又由于大多數(shù)雪鞋與初學者平時所穿的鞋有區(qū)別,初學者不能準確的選擇雪鞋的尺碼、雪板與自身的比例以及固定器的強度,這都會對初學者在練習滑雪的過程中產生影響。
1.4教學內容與練習方法
由于部分初學者都有過其他運動項目的經驗,但大多未接受過雪上項目的運動,會使部分施教者忽視這部分初學者的運動基礎能力,不能正確的設置教學目標和練習內容,未能采取因材施教和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不當使得初學者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高,也使教學缺乏針對性,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大眾滑雪初學者教學要點分析
2.1樹立安全理念,消除心理恐懼
滑雪運動是一項具有刺激性和挑戰(zhàn)性的大眾休閑運動,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在安全的前提下體驗滑雪帶來的快樂是大眾滑雪教學的第一要務,任何一項體育運動在學習的過程中都不可能是平坦的,支撐人們繼續(xù)學習和堅持下去的動力就是人們對這項運動熱愛的程度。因此,在對滑雪初學者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向他們講解滑雪時所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以及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處理辦法,提高初學者的安全意識,從而消除因突發(fā)事件造成的畏懼心理。
2.2了解雪場環(huán)境,熟悉滑行路線
要求初學者在剛開始學習滑雪的時候要對所要滑行的場地環(huán)境進行了解,遵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從坡度較緩、雪道較短、視野開闊的場地開始學起,逐漸的過渡到坡度增陡的中長雪道。這樣有助于初學者了解場地,消除心理障礙,逐漸適應自己在雪地上對身體的控制程度。
2.3熟悉器材規(guī)則,提高防護措施
2.3.1熟悉滑雪器材 了解滑雪器材的性能、構造,并教會初學者選擇符合身高比例的雪板、雪杖以及固定器的強度。初次學習滑雪的初學者應當將固定器的強度選擇在3~5這個區(qū)間(兒童或少年初學者要略低于此值),以便摔倒后固定器與雪板可以快速脫離,避免運動扭傷。雪板要選擇略低于自身10cm左右,原因在于:選擇過長的雪板會導致在高速滑行中因無法及時調整轉彎而導致摔出雪道的危險;而過短的雪板會因受力面積減小導致摩擦力的增強,在高速滑行的過程中難以控制發(fā)生向前或向后的翻滾,導致運動損傷的出現(xiàn)。
雪鞋則要選擇腳趾可以在鞋筒中可以自由活動為宜,這樣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方便腳趾活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腳趾凍傷;另一方面可以穿著較厚的襪子,提高保暖效果。
雪杖的選擇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大多數(shù)選擇的長度是由地面起直到腰部為宜。
2.3.2遵守滑雪規(guī)則 在對初學者教學時,應對其詳細講解《滑雪者行為守則》和《滑雪者安全守則》的內容,讓初學者知道和了解身處滑雪場地以及在滑行時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這是滑雪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動作為在高速中滑行的體育項目之一,初學者在首次滑行中沒有形成對速度的直覺認識,不能再突發(fā)情況下控制住自己的滑行路線,更不可能做到遵守滑雪規(guī)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以安全為第一要務,做到以下幾點:(1)禁止在雪道上駐足、停留。不能再雪道上嬉戲打鬧、拍照,影響他人滑雪,造成碰撞和發(fā)生運動損傷;無論發(fā)生何種原因摔倒都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站起來并迅速離開事發(fā)地點,就近檢查是否有損傷部位,并及時和施教者或雪場工作人員聯(lián)系,采取救援措施。(2)禁止超速滑行、控制滑行速度。不可在雪道上直線加速滑行,為了避免和防止意外事件的發(fā)生,施教者都應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初學者進行教育,控制自身的滑行速度,保證自己滑行過程中可以及時改變滑行的方向以及安全停止的方法。(3)養(yǎng)成安全滑行距離的意識。任何形式的賽道型運動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優(yōu)先權,這里是指賽道上在前面的運動員都具有優(yōu)先權。初學者在滑行的過程中要養(yǎng)成注意觀察雪道上不同方向滑雪者的變化,既不妨礙他人滑行路線,又不被他人的滑行路線所干擾,始終和其他滑雪者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給予他人和自己在變道超越時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滑行。(4)選擇適合自身能力水平的雪道。滑雪最重要的就是要量力而行,不能因興奮和沖動做出超于自身運動能力和技術水平的行為,要挑選符合自身能力的雪道滑行,避免因自身失控造成的事故,做到對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負責。
2.3.3掌握安全摔倒技術 對大眾滑雪的初學者來講,安全的滑行是體驗滑雪樂趣的基本要求,但任何一項運動都有著不可控的安全隱患存在。因此,對于掌握安全摔倒的方法、時機以及以何種方式進行摔倒后的站立都是有效地減少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
(1)安全摔倒的方法:掌握安全摔倒的方法是避免滑雪損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滑雪的過程中,摔倒是不可避免的,正確的摔倒姿勢可以避免在滑行中運動外傷的發(fā)生。安全摔倒的方式:預判即將摔倒時應有意識地降低身體重心,采取側向摔倒的方式,使用一側臀部向側后方撲到或坐下(摔倒的方向不應是向前或向后),身體要順勢摔倒自然下滑,臀部及身體觸及雪面時,頭盡量避免與地面接觸,也要盡可能形成翻滾,手、腳不要掙扎(雪板及雪杖盡可能離開地面),不可在身體未停止滑動前進行制止滑行等動作。(見表1)。
(2)安全摔倒的時機:學會安全摔倒的方法之后需要讓初學者掌握預防損傷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一安全摔倒的時機。初學者經常會在滑行過程中出現(xiàn)無法控制身體、滑行速度過快時失去重心、因觀察不當導致與他人發(fā)生肢體碰撞以及即將滑出雪道與防護網發(fā)生碰撞等情況,這時都應及時采取主動安全摔倒的方法防止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3)安全站立的方法:當初學者摔倒后如何進行安全站立也很重要,需要施教者進行認真講解。在摔倒后,大部分初學者的雪板和雪鞋會自動脫落(因固定器的強度較低),此狀況下初學者可以利用雪杖或手臂將自己支撐起來;若出現(xiàn)雪板與雪鞋連接在一起,要先將雪板合攏到臀部下方,兩板間隙越小越好,利用雪板的內外側板刃卡住雪面,然后利用雪杖支撐先蹲再站起或在他人幫助下站立起來。
2.4明確練習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2.4.1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提高專項運動素質 在對初學者的滑雪教學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初學者的各項身體素質以及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這可以幫助初學者進一步提高身體機能,達到滑雪教學的基礎能力水平。在教學內容上,施教者要先讓初學者學會滑雪的正確姿勢,包括雪上站立、屈蹲以及原地的左右的橫向和縱向移動,待初學者對基礎動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進行滑雪練習(見表2),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初學者由不會到會、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練習的難點在于讓初學者掌握平地滑行、自然操控身體的能力上;遵循由簡到難、由易到繁的循序漸進原則。
2.4.2倡導因材施教,選擇組織形態(tài) 由于大眾滑雪初學者的受眾群體較大,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運動水平的滑雪初學者在教學的組織形態(tài)和練習方法上應采用不同的形式進行。這有利于調動不同施教對象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提高初學者滑雪能力的同時取得良好的練習效果。大眾滑雪各教學階段的教學內容(見表3)。
施教者不僅要根據受教者的水平來調整練習內容,還要根據場地環(huán)境來綜合考慮教學的組織形態(tài)。對大眾滑雪初學者教學的組織形式分為兩種練習形態(tài)(見表4)。
不同的組織形態(tài)對教學效果產生不同的影響,固定型教學是指在固定的區(qū)域內,按規(guī)定的路線依次進行不同技術練習的綜合性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可隨時控制學生在相對固定的范圍內進行教學指導,固定型練習多在雪場的平地上進行,一般不利用索道;而流動型練習組織是指在利用索道、吊椅的輔助下,在雪場的高點上沿著規(guī)定的路線滑行的教學形式,適用于中、高級階段的滑雪教學。綜上所述,在滑雪教學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中應將固定型與流動型相互結合進行,可以更好的提高練習效果,到達教學的預期目標。
2.4.3重視準備活動,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每項運動都有其本質的區(qū)別和特點,但在運動開始前都有著同樣的環(huán)節(jié)一準備活動,由于準備活動不充分而造成的運動損傷比比皆是。所以,在對大眾滑雪初學者的練習過程中施教者要重視準備活動,準備活動又分為一般準備活動和專項準備活動。充分的準備活動可以降低肌肉組織的粘滯性,增加肌肉的彈性和各關節(jié)間的靈活性,在身體充分預熱的狀態(tài)下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初學者的神經興奮度,提高身體各器官系統(tǒng)機能,提高身體對教學強度的適應能力,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3結語
影響大眾滑雪初學者教學效果的因素,包括安全意識與心理恐慌、身體素質與運動損傷、場地與器材以及教學內容與練習方法四個方面。因此,施教者在對大眾滑雪初學者的教學過程中,應從樹立初學者安全理念,消除心理恐懼開始,使其了解雪場環(huán)境、熟悉滑行路線和器材規(guī)則以及提高防護措施,明確練習內容、提升教學質量,并結合初學者的自身特點和積極性進行教學。同時,對滑雪初學者在滑雪技巧、安全防護以及運動損傷的預防等方面進行培訓,培養(yǎng)其體育鍛煉的興趣,實現(xiàn)終身體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