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昱珍 彭美貴
摘 要:當前深刻的社會變革導致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信仰認同呈現(xiàn)出學習探究認知不到位、流于形式;認同因時而動嬗變不定、信仰不堅定;青年黨員干部在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問題上缺乏示范性;理論教育內(nèi)容狹窄僵化、缺乏有效性等一系列鮮明特征。強化針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信仰認同的教育引導,亟須創(chuàng)新學習探究方式、強化信仰認同教育;深刻認清形勢變化、牢固樹立理想信念;強化責任擔當、發(fā)揮黨員示范作用;豐富信仰教育內(nèi)容、提高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信仰;信仰認同;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信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3-0051-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1]。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信仰認同直接關系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順利推進、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堅強鞏固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如期實現(xiàn)。伴隨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市場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以及多元化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日趨激烈,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信仰認同正在遭受嚴峻挑戰(zhàn),認真調(diào)查研究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信仰認同,尤為必要與緊迫。
一、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對于高校立德樹人具有先導作用
(一)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靈魂導向
當前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正在努力實踐“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nèi)粘I畹幕咀裱??!盵2]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而言,首要任務在于自覺強化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是立德樹人的凝神鑄魂工程,需要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將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放在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首要位置,使馬克思主義信仰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才能真正發(fā)揮高校立德樹人的靈魂導向功能。
(二)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對高校意識形態(tài)建設起引領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3],特別是在當前社會轉(zhuǎn)型期,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現(xiàn),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念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媒介加強了針對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不間斷全方位滲透,使得部分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在思維方式上亦呈現(xiàn)出獨立性、多樣性的特點,這就更加要求加強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信仰認同,發(fā)揮其對于高校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引領價值和作用。
(三)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是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觀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講話中多次強調(diào):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我國高校是社會主義性質(zhì)的高校,承擔著人才培養(yǎng)和加強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雙重使命。這就要求高校信仰教育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4]的精神實質(zhì)。即正確引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信仰認同,幫助其主動樹立共產(chǎn)主義之德,忠于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堅定共產(chǎn)主義信仰,這是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得以健康成長的重要思想基礎,也是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前提條件。
二、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信仰認同現(xiàn)狀
為深入了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信仰認同現(xiàn)狀,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課題組緊扣主題在南通地區(qū)部分高校開展了調(diào)研活動,對象包括高校中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以及相關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社團、協(xié)會、組織中的成員等??傮w上看,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信仰認同處于相對健康狀態(tài):大部分能客觀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nèi)涵,理解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思想體系,能夠正確指導人的行為;明白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我國的主導信仰,指導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但同時,也存在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一)學習探究認知不到位,流于形式
調(diào)研顯示:部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主觀上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理論學習缺乏興趣,甚至部分受訪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信仰已經(jīng)過時,與當代價值觀不符,不再適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在關于學習探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方面,能對進行深入學習和探究并在相關黨課、會議中認真學習思考的人不到總人數(shù)的34.5%;有46.9%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理論學習停留在簡單了解的層面,認為理論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考核;39.6%則表示,馬克思主義理論枯燥乏味,學習只是在走過場,建立在如此認知不到位基礎上的信仰認同只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究其原因,是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對實際生活、人生價值的指導意義認識不到位。理論學習浮于表面,存在“應付式、打發(fā)式及功利性”學習心理,出現(xiàn)學而不思、學而不用、學用脫節(jié)現(xiàn)象,所學所思對思想和靈魂的觸動不夠,不能靈活高效地把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貫徹到學習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理論學習的系統(tǒng)性有待加強,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在信仰學習中時松時緊,存在急用急學的問題。
(二)認同因時而動嬗變不定,信仰不堅定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實際信仰認同隨著個人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不斷發(fā)生轉(zhuǎn)變,呈現(xiàn)出嬗變不定的特點。調(diào)查顯示:面對多元意識形態(tài)和信仰選擇的沖擊,只有不到32.2%明確表示信仰馬克思主義、9.6%表示實際生活中更傾向于信仰宗教、22.3%信仰個人自由主義、11.2%信仰金錢至上、剩余24.7%則選擇了其他,信仰認同總體呈現(xiàn)出多元發(fā)展趨勢;而此趨勢表明,部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信仰認同不堅定,在心理層面趨向于功利化、世俗化、物質(zhì)化,并且存在信仰個人自由主義、金錢萬能主義、個人享樂主義等信仰危機。
分析原因,是社會大變革各種矛盾累積作用的結果。第一,良莠不齊多元信仰的沖擊。馬克思主義信仰雖總體上仍然是當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主流信仰,但存在的問題也非常突出,馬克思主義信仰甚至出現(xiàn)被邊緣化的趨勢。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社會經(jīng)濟各個領域都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這既促進了我國與國際的接軌,也帶來資本主義國家“極端個人主義”等思潮的侵入嚴重腐蝕了人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第二,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不強。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由于社會實踐少,經(jīng)驗閱歷不足,思想易受外界環(huán)境和重大事件影響波動。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多元價值文化沖突,網(wǎng)絡信息傳播及時化,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不能做出正確判斷時,出現(xiàn)信仰懷疑論。
(三)青年黨員干部作為中堅力量,缺乏示范性
青年黨員干部在信仰認同中對自身應起到的重要示范與引導作用認識不足。調(diào)研對比發(fā)現(xiàn),部分非黨員干部身份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由于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更多出于濃厚興趣或是由衷熱愛,反而對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高于黨員干部。在關于主動學習馬克思主義相關著作、會議精神的問題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普通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中愿意自發(fā)學習的占總人數(shù)46.2%,而是黨員干部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群體中自發(fā)主動學習的不到33.1%;在是否愿意主動服務西部的問題中,僅有42.7%的黨員干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表示愿意主動服務于社會,剩余57.3%的人則表示看是否對自己的工作收入有幫助。
分析其原因,一是對自身所應發(fā)揮的先鋒模范作用認識不足。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中的部分黨員干部,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學習與理解不夠深刻,甚至存在不相信馬列主義,而相信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現(xiàn)象,在干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二是信仰認同偏移。有的青年黨員干部在行為方式上自由散漫,追求個人利益;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立場不堅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態(tài)度不鮮明。因此,很難在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中發(fā)揮示范表率作用。
(四)信仰理論教育內(nèi)容狹窄僵化,缺乏有效性
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遭到削弱,與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信仰理論教育實效性較弱的狀況有關。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回答“你認為學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否有效?”這個問題時,17.6%選擇非常有效,49.5%選擇有一定效果,32.9%選擇無效;關于“你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回答上,65.2%選擇內(nèi)容枯燥,方法單調(diào),與實際脫離,24.6%選擇教師水平有限,38.3%選擇對自己就業(yè)幫助不大,不感興趣,5.85%選擇其他??梢?,教學內(nèi)容脫離實際和“無用論”是信仰教育實效性難以發(fā)揮的重要因素。
究其原因,是高校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本身對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的深度不夠,致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表現(xiàn)在僵化片面地解讀馬克思主義、教條主義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封閉偏頗地研究馬克思主義等,使馬克思主義教育缺乏針對性、有效性,部分受教育者得不到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對當前的教育方式普遍感到不滿意,難以從中體會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強大作用與意義,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能深入認同。
三、創(chuàng)新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信仰認同的教育對策
(一)創(chuàng)新學習探究方式,強化信仰認知教育
實現(xiàn)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信仰高度認同,離不開其前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認識。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5]。因此,高校應首先該創(chuàng)新學習探究方式,引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夯實理論功底、建立科學的思維模式;其次,將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史與現(xiàn)實發(fā)展相結合,幫助他們客觀地認識中國革命的成功和現(xiàn)代化建設所取得的成就,深化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最后,提供實踐鍛煉和踐行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教育平臺,使其在實踐過程中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自發(fā)內(nèi)化。
除此之外,強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信仰認同,還應實現(xiàn)由“形式化”向“實效化”轉(zhuǎn)化。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成人有意識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們的環(huán)境?!盵6]這句話對于改善現(xiàn)行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信仰教育中所存在的“浮于形式”問題同樣適用。深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信仰認同,首先要改變高校“走形式”的教育模式,優(yōu)化學校信仰教育秩序,通過科學的管理、完善的制度規(guī)范高校信仰教育開展方式,進行真正具有輿論導向和教育力量的信仰教育活動,給學生以積極正面的引導。例如有計劃、有目的的策劃系列青年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主題活動,組織跨校實踐活動,配套以規(guī)范靈活的管理和明確合理的機制,全面構建信仰認同新平臺,借此形成良好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氛圍,改變青年對于馬克思理論信仰教育只是走形式的固有思維認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理解和認同,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二)深刻認清形勢變化,牢固樹立理想信念
歷史和現(xiàn)實充分證明,青年是各種信仰力量爭奪的對象,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去占領,非馬克思主義信仰就會占領。當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都明顯增強,思想觀念、道德意識、價值取向越來越呈現(xiàn)出層次性、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因此,我們要積極主動地在高校普及和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教育,明確抵制各種不良文化思潮,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影響高校廣大青年,使其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素質(zhì)和水平,能夠在復雜的思想潮流中,自覺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動搖。
其次,加強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信仰認同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工作,高校需要重視以下三點:第一,改革“創(chuàng)新模式”,真正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向?qū)嵺`創(chuàng)新的轉(zhuǎn)變,可以使馬克思主義更好抵擋來自其他思潮的沖擊和考驗;第二,改革“傳播方式”,從單純依靠國家政治力量來引導思想政治和控制輿論宣傳的傳統(tǒng)方式向符合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客觀需要的多元、立體、互動的傳播方式轉(zhuǎn)變;第三,改革“本土化”,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教育應該與高校自身情況緊密結合,在繼承以往中國化、大眾化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新形勢的變化和自身的特點,繼續(xù)推動馬克思主義作為高?!氨就粱彼枷胫笇У匚?,幫助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
(三)強化責任擔當,發(fā)揮黨員示范作用
打鐵還需自身硬,引領黨員干部加強自身信仰認同。物質(zhì)文明的極大發(fā)展,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群體是極大的沖擊,其中的黨員干部也不可避免。要充分發(fā)揮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中黨員干部的模范作用,首先要加強其自身的信仰認同。積極發(fā)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創(chuàng)新引領思路,搭建學習型組織平臺,著重加強對青年黨員干部意志品質(zhì)、革命傳統(tǒng)和愛國精神的教育,并定期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入學習與交流,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有效增強每個黨員干部的意志品質(zhì)、使命意識和愛國情感,使其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第二,服務群眾,示范表率,發(fā)揮黨員干部形象引領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diào)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作為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群體中的黨員干部,為廣大師生服務就是宗旨。唯其如此,才能樹立黨組織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良好形象。為此,高校應鼓勵引導青年黨員干部自覺樹立“爭先創(chuàng)優(yōu)”意識,在實際工作中踐行馬克思主義信仰,在重要活動中率先垂范,要在“平時能夠看出來,關鍵能夠站出來,利益面前能夠超脫出來”,爭取自身成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中的先鋒模范;同時,通過多途徑發(fā)揮模范的力量,運用先進典型對其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進行正面教育,引導更多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向身邊的榜樣學習。
(四)豐富信仰教育內(nèi)容,提高教育實效性
塑造一支合格有力量的教師隊伍。不能堅定自身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的教師是不可能培養(yǎng)出具有堅定信仰的學生的。高校信仰認同教育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部分教育工作者自身沒有清醒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重要性。同時部分高校信仰教育隊伍呈現(xiàn)專兼職結合的特點,師資隊伍的相對薄弱制約了信仰教育的有效開展。因此,信仰教育者自身應首先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具備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功底和廣泛的文化知識;其次,打造專業(yè)的信仰教育師資力量,通過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境界、價值觀念、文化修養(yǎng)、興趣愛好等的深入掌握,創(chuàng)新教學內(nèi)容設計,所講所授與其心理需求緊密貼合,最終實現(xiàn)信仰認同由外化轉(zhuǎn)為內(nèi)化,實現(xiàn)信仰教育的實效性。
其次,運用好朋輩認同解決信仰危機。恩格斯曾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xiàn)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所用的方法?!盵7]面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高校信仰教育不能局限于運用現(xiàn)存理論解決問題,而忽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實際需要和心理問題。應積極借助社會交往的滲透作用來實施信仰教育。首先,樹立典型朋輩模范,運用朋輩影響力量,通過新生報告會、校園多彩的文化活動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等措施來實現(xiàn)。其次,開展朋輩間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交流活動,利用好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性社團這個獨特平臺,幫助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增強文化自信,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最后,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關注朋輩活動中激發(fā)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的熱情和信仰需求點,作為高校認同教育的最佳素材,融入日常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教育中,實現(xiàn)優(yōu)勢最大化,推動更廣大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2-24.
[3]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EB/OL].求是理論網(wǎng),2013-08-19.
[4]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4.
[5]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6]杜威教育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46-247.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