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色筆記》是多麗絲·萊辛的代表作。以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混亂的國際秩序為背景,由主人公安娜為代表人物來反映當時人們生活中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以及思想上的分裂。萊辛堅持“形式即語言”的文學觀點,將主人公安娜的手稿《自由女性》分割成五個部分,中間穿插進黑、紅、黃、藍四本筆記,以不連續(xù)的創(chuàng)作結構來反映小說人物的分裂。本文將以拉康理論為基礎,從想象界理想自我和象征界自我理想的角度對主人公安娜主體的分裂進行解讀。
關鍵詞:《金色筆記》;安娜;主體分裂;理想自我;自我理想
作者簡介:楊丹丹(1994-),女,陜西寶雞人,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1--02
引言:多麗絲·萊辛(1919-2013)是英國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小說家,2007年被諾貝爾委員會“以史詩般的女性經(jīng)歷,以懷疑、熱情與想象的力量來審視一個分裂的文明”為贊詞頒發(fā)諾貝爾文學獎。其著作《金色筆記》一經(jīng)發(fā)表便引起各界學習和的高度關注,本文將從拉康理論理想自我與自我理想的角度對安娜的主體分裂進行解讀。
1.矛盾的政治觀點
黑色筆記中安娜遠赴非洲理想是投身于殖民地建設,緩解種族間的緊張關系。而現(xiàn)實卻是“平時他們?yōu)楹谌怂艿降牟还酱龃舐暭埠?。周末,便上郊外一家裝飾俗麗的餐館尋歡作樂”(萊辛,P64)。一群人打著維護種族和平的旗號,躲在鄉(xiāng)間的角落里發(fā)泄欲望。剛到的時候大家都懷著理想,尤其是核心領導的維利整日都捧書研究,為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團組內會議一開就是好幾個小時,內容卻毫無任何實用價值。當枯燥與無聊開始侵占所謂“積極分子”時,尋歡作樂讓他們將此視作工作之外的理所當然。所謂與黑人保持平等關系,也終究在喬治與黑人廚師妻子發(fā)生關系后變得更加岌岌可危。
在對待種族關系上,安娜想要為種族平等做貢獻,但在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下安娜建立的自我理想是她“繼續(xù)留在殖民地,其真正的原因在于這種地方給我提供了耽于享樂的機會”(萊辛,P114)。理想與現(xiàn)實沖突就連安娜自己也覺得“那時候的‘安娜似乎就是現(xiàn)在的我的一個敵人”(萊辛,P164)。此時的安娜卻對種族政治活動的假象閃爍其詞,整日尋歡作樂。沉湎于對自我理想的否認和理想自我的誤認,安娜走不出虛幻的鏡像想象,現(xiàn)實的相悖讓她也覺得有另一個自我分裂主體的存在。
2.破碎的個人信仰
當安娜的政治觀點受到?jīng)_擊時,她開始在共產(chǎn)黨內尋找可以安放自己理想的位置,她理想的共產(chǎn)主義是一種精神導向,可以瓦解資本主義社會弊端帶來的分裂的局面。
安娜加入了共產(chǎn)黨并從事“福利性工作”,逐漸了解到共產(chǎn)黨的實際情況。她的情人邁克爾是一位東歐共產(chǎn)黨人,因黨內斗爭被宣布為叛徒而流落到英國避難,與安娜相識不久后,他的三位朋友也因相同的罪名在布拉格被處死。接著摩麗的三位共產(chǎn)黨朋友也失去消息,后來才知道他們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坐了三年牢,只因被懷疑他們三人對黨不忠,“麥卡錫主義在這里流行起來”(萊辛,P170)。與安娜理想的工作相悖,這個政黨內部充滿懷疑與猜忌,黨員間并沒有相互扶持,而是舉報和殺戮。安娜開始在自我理想狀態(tài)下體驗到“社會主義實踐中出現(xiàn)的殘忍與丑惡”(陳才宇,P33)。
安娜所希望的黨內自由,暢所欲言的工作氛圍是沒有的,黨員們開會時小心翼翼,說話字斟句酌;所謂討論黨內事務也成了一個擺設,黨員們不敢在公共場合講真話每個人都獨善其身。安娜對這種陳詞濫調感到厭惡,對他們在黨內所扮演的角色感到滑稽可笑;但又處于這種環(huán)境之中,自己都認為自己是“雙重人格”(萊辛,P172)。
安娜選擇了退黨,然而夢境中那個虛幻的安娜卻看到紅色慢慢地連成了一大片,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安娜還是對共產(chǎn)黨懷著一絲希望,而殘酷的現(xiàn)實卻在逼迫著她去面對信仰的缺失。信仰的毀滅、現(xiàn)實與夢境的顛倒正一步步逼著安娜走向人格分裂。
3.“虛晃”的自由女性
在事業(yè)與信仰都受創(chuàng)時,安娜對于生活全部的理想僅剩下她作為一名“自由女性”的幻想。安娜脫離了婚姻的束縛,帶著女兒簡納特獨自生活。被婚姻的牢籠困得太久的馬莉恩都覺得“你——那是自由的??梢噪S心所欲”(萊辛,P293-294)。這就是安娜所理想的“自由女性”的生活,經(jīng)濟獨立、有自己的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想愛的人。理想自我固然很是美好,但當理想遇到現(xiàn)實的時候,理想自我與自我理想間的巨大差距卻讓將安娜支離破碎。
首先,作為一個母親。每天早上一到六點,她就 “家庭主婦病”作怪。為了讓簡納特、健康成長,趕走了同性戀房客阿爾弗、在簡納特放學之前讓情人離開。當簡納特想要上寄宿學校時,她也躊躇了好久。所有這一切“小規(guī)律”都是安娜在被賦予母親這個角色后所產(chǎn)生反應。安娜并不是一個真正自由的女性,她的生活已經(jīng)被“母親”這個角色規(guī)則化。
而后,作為情人,安娜的性格變化以及對婚姻的向往,也讓自由女性開始遠離自己。黃色筆記中安娜寫了一部名為《第三者的影子》的小說,女主人公愛拉的原型是安娜,保羅的原型是邁克爾。安拉是一個成熟、、自由、至善至美、“自視很高”(萊辛,P235)的人。遇到保羅之后,安拉感受到了愛情的美好,開始想象與保羅結婚的“良辰佳期”(萊辛,P211);聽到保羅對自己感到惡心時,為了引起保羅的注意她和不同男性發(fā)生關系;知道保羅已婚后,開始想象那位“沉著冷靜、無妒無求、自得其樂、內心充滿幸?!保ㄈR辛,P219)的第三者的形象,后來才發(fā)現(xiàn)那是她自己所憧憬的形象。跟保羅在一起之后,她的生活已經(jīng)與“某個拉丁國家足不出戶的家庭婦女無異”(萊辛,P326)。當愛拉意識到這一點時,她仍不愿承認自己已經(jīng)拋棄了自由女性的生活信條,只是分裂成了兩個人格。但她豈止是分裂成兩個人格,沉迷與理想中自由女性的幻想和現(xiàn)實生活中女性二等附屬地位的矛盾已經(jīng)使愛拉也就是安娜分裂成多個人格。
安娜生活在五六十年代,大部分女性被困在家中,父法將女性附屬地位的概念烙在人們的心里,想要直接從意識覺醒跳到大眾對自由女性的承認,顯然是不可能的。安娜的理想自我是一位自由女性,但不論是作為母親還是情人都只是再次演繹了女性第二位的社會現(xiàn)實。社會還保持傳統(tǒng),人們意識還未覺醒,安娜的自我理想只能是男性的附屬品,而時刻沉浸在想象中的安娜只能使自己的人格完全分裂。
4.結論
本文運用拉康理論,從理想自我與自我理想的角度對安娜的主體人格分裂進行解讀。安娜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生活中總是以想象的美好期盼為標準,而社會現(xiàn)實卻要求那些標準一變再變,美好目標一改再改。一直生活在想象中的安娜難以走出理想自我,也沒有意識到那些畫面與景象只是虛鏡。當現(xiàn)實與理想產(chǎn)生矛盾時,對于現(xiàn)實狀況的誤認會出現(xiàn),主體人格也會遭受分裂。主體偏執(zhí)于主觀理想的完美和社會現(xiàn)實缺陷之間的矛盾正是造成主體分裂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陳才宇. 《金色筆記閱讀提示與北京材料》1sted[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9.
[2]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陳才宇、劉新民譯,南京: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譯林出版社,2007年11月
[3]耿寶娟. “From Breakdown to Unity: A Psychoanalytic Study On Anna in The Golden Notebook”[D]. 山東師范大學, 2009.
[45]黃漢平. 《拉康與后現(xiàn)代文化批評》1sted[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6.
[5]胡勤. 《審視分裂的文明:多麗絲·萊辛小說藝術研究》1sted[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6]馬元龍. 《雅克·拉康語言維度中的精神分析》1sted[M]. 北京:東方出版社, 2006.
[7]吳瓊. 《雅克·拉康:閱讀你的癥狀》(下)1sted[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