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當前大學生的消費現狀來看,不少大學生都存在著非理性消費的行為,這對他們的成長成才極為不利,必須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本文將對當代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表現和主要成因加以探討和分析,并重點論述理性消費行為的引導途徑,以期扭轉大學生錯誤的消費觀念,促進其形成積極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理性消費;引導途徑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也有了明顯的變化,他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大,不僅增加了家長的負擔,而且高校管理大學生的難度也大幅度上升,大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可謂是不容樂觀。為了轉變這一現狀,應立即開展大學生消費行為的教育活動,促使社會、學校、家庭形成合力,引導大學生樹立理性消費的思想觀念,潛移默化的改正大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致力于培養(yǎng)更多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以實現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一、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表現
1.符號消費為重,實用消費為輕
大學生熱衷于追尋時尚潮流,唯恐落于人后,當發(fā)現其他同學購買了某些商品時也會下意識的購買同類或者標價更高的商品,以獲得精神上的優(yōu)越感,卻忽視了商品的實用價值。大學生的這種消費行為通常是非理性的,他們無視了自身是否具備相應的消費能力,只是出于好面子心理才產生消費行為,而所買商品的實用價值普遍不高,這種現象已經成為了當代大學生消費的一種常態(tài)。
2.物質消費成本遠高于精神消費
現如今大學生越來越看重名牌,無論是食品還是衣物,他們都傾向于購買大品牌的商品,以彰顯自己的優(yōu)越生活,獲得他人歆羨的目光。與此同時,大學生的精神生活消費卻少之又少,一方面源自于大學生精神消費意識比較淡薄,另一方面是因為大學生在物質消費方面投入成本過高,沒有多余的生活費可用于學習和充電,長此以往大學生的精神生活將愈發(fā)貧瘠,身心成長發(fā)育也會出現失衡狀態(tài)。
3.消費觀念過于落后
實際上,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主要取決于他們的消費觀念,很多大學生都一味的追捧超前消費,造就了大學生在吃、穿、玩上的高消費,反而將大學生的根本任務拋諸腦后,將大學校園當作是攀比、玩樂的場所,很少關注學習相關的話題,這與大學教育的基本職能相背離,可以說,轉變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已經迫在眉睫。
二、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成因
1.社會不良風氣的熏染
以前我們經??梢月牭竭@樣一句話,即大學生生活在象牙塔內,不知人間疾苦,而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這種情況已經不復存在,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寬泛,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極為嚴重。由于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負面新聞,使得大學生的思想被誤導,產生了好高騖遠的心理,對是非對錯的辨別能力也有所減弱,不少大學生隨意揮霍家長辛苦賺取的錢財,用于拉關系、交朋友,沒錢了就伸手管家里要,用各種借口來欺瞞家長,社會這個大染缸已經讓大學生純潔的心靈蒙上了一層腐朽的外衣,這是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一個重要原因。
2.學校相關教育的缺失
作為人才成長的搖籃,學校教育應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現狀制定相應的教育計劃,以提高教育的實效性。然而我國高校普遍缺乏創(chuàng)新的動力,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因循守舊,不知變通,與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差異顯著,只知道強制性的要求學生學習,卻很少關注學生的想法,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教育效果也不是十分的理想。一般來說,大學生消費觀念的教育通常是以思想政治課為平臺予以開展,但是高校對大學生的真實情況缺乏深刻的了解,難以有效解決大學生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消費問題,對大學生消費觀念的引導過于形式化,所以大學生正確消費觀念的培養(yǎng)仍然只能是紙上談兵。
3.家庭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
家庭對一個人思想價值觀念的影響相當巨大,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都或多或少的會受到家庭經濟條件的制約,有些大學生還會將家長的消費行為照搬全抄下來,這在大學生消費觀念的塑造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知道當代大學生多數都是90后,甚至還有部分是00后,在家里是獨生子女,嬌養(yǎng)長大,長期受到家長的溺愛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想買什么就直接跟家長說,不愛勞動,貪圖享樂,如果家長繼續(xù)忽視對大學生消費觀念的正確引導,早晚會嘗到自己釀成的苦果。
三、大學生理性消費的引導途徑
1.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
在當代大學生消費觀念的培養(yǎng)上,學校教育始終發(fā)揮著主導地位,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完善的教育,并運用多種教育形式,能夠大大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的鞏固和強化教育效果。高校在大學生理性消費的引導上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課應加入大學生消費教育內容,包括消費心理學、消費行為學、經濟學、理財教育等等,學習內容的豐富性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大學生理性消費觀念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在教育過程中還應適時地穿插法律法規(guī)教育,促使大學生明確何種消費行為值得提倡,哪種屬于違法行為,確保大學生能夠用法律的武器來捍衛(wèi)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二,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陣地,需要借助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普及消費知識,改變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比如說高??梢岳眯@廣播和報刊進行宣傳,組織以消費為主題的活動,這樣大學生將會發(fā)自內心的認識到消費問題不容忽視,消費觀念的變更非常必要。
第三,積極拓展教育渠道,打造互聯網教育平臺,在校園網站上開通互動交流模塊,在線與大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予以解答,還可以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這些都是大學生頻繁使用的互動媒介,能夠取得更加卓越的宣傳效果。
第四,大學生消費觀念的促成要做到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并舉,理論教育豐富了大學生的消費知識,實踐教育則能夠讓大學生產生深刻的體驗,高??梢越o大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崗位,讓大學生用勞動換取收入,這樣大學生就會了解到父母賺錢的不易。高校還應將理論和實踐教育納入期末考核體系,增強大學生對消費觀念教育的重視程度。
2.提升家庭教育的輔助作用
家庭教育在大學生理性消費的培養(yǎng)上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家長必須充分認識到一味的溺愛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相反,用勤儉節(jié)約、自力更生來教育孩子,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有助于改變大學生只知索取,不懂奉獻的心理狀態(tài),家庭氛圍也會更加的溫馨。家長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能夠給孩子帶來正能量,對于自己的錯誤行為要及時改正,以免對孩子造成誤導。同時,家長還要了解大學生在校期間內的消費情況,給大學生的生活費不能過高,與其需求范圍應保持一致性,這樣大學生在使用資金時就會更具有目的性,其消費行為也會得到有效的約束。
3.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首先,充分開發(fā)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加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宣傳,注重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的推廣,倡導適度、理性、文明、發(fā)展的消費觀念。其次,強化政府在消費層面的監(jiān)管職能與示范作用,加大對大眾傳媒和市場的監(jiān)管力度,嚴厲打擊違規(guī)違法的市場行為;另一方面,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切實保障大學生消費的基本權益。最后,優(yōu)化學校周邊環(huán)境,創(chuàng)建一個健康、和諧、穩(wěn)定、合理的消費環(huán)境,以推動大學生的合理消費。
4.加強大學生自身建設
并非所有大學生都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有些大學生雖然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是他們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改正,這就需要學校能夠對大學生進行引導,鼓勵大學生憑借自己的決心,制定科學的消費計劃,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始終秉持理性消費觀念,克服不良消費習慣。首先,高校要傳授學生消費相關知識,培養(yǎng)大學生理財的能力,讓大學生能夠自覺管理好財物,形成節(jié)約的意識。其次,通過對社會現象的解讀,把握大學生容易出現的消費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答疑工作,幫助大學生走出思維的誤區(qū),使之能夠將理性消費作為消費行為的指導依據,從而促進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合理性與規(guī)范性。
四、結語
艱苦樸素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品德,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之材,應堅持吃苦在前、享樂在后,高校也要將大學生理性消費的引導當作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并與社會、家庭緊密的聯合起來,制定科學完善的教育方針,全力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提高大學生的素質能力和道德水平,為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早日實現增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珍妮,周莉莉.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社會學分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01).
[2]盧思思.當前大學生消費行為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08).
[3]鄧金.影響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因素分析[J].吉林農業(yè),2015(04).
作者簡介:賽漢其其格(1971.11- ),女,蒙古族,通遼市人,大學本科,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就業(yè)指導、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