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鶴 李園園
痤瘡是一種常見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癥性疾病,好發(fā)于青春期人群。臨床上部分患者在炎癥消退后仍伴有持久性紅斑、暗紅斑(伴或不伴有瘢痕),影響顏面美觀,需較長時間才能緩慢改善,即使未新發(fā)痤瘡,仍對患者的心理、社交活動造成較大影響。目前臨床上常規(guī)藥物治療痤瘡后并發(fā)紅斑效果不佳,考慮到其病理表現為局部毛細血管擴張,采用Q開關1064nm YAG激光、紅藍光照射治療痤瘡后并發(fā)紅斑,分析比較其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門診患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18~29歲,病程0.5~8年。符合痤瘡后并發(fā)紅斑表現:無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jié)、囊腫等皮損,僅表現為面部紅斑或毛細血管擴張,伴或不伴有萎縮性、增生性瘢痕。排除標準:(1)正在服用光敏藥物者。(2)近1個月內有暴曬史者。(3)治療1個月前有系統(tǒng)性使用抗生素類、光敏感類、維甲酸類藥物。(4)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配至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治療前清潔皮膚,攝像并存檔?;颊呷∑脚P位,以眼罩保護雙眼,采用Q開關模式激光(波長1064 nm,光斑4 mm,能量密度6.0J/cm2,頻率5~7Hz)于紅斑處平掃2~3遍,以局部皮膚出現紅斑為標準。術后創(chuàng)??的z原貼貼敷20min。治療間隔為1個月,共治療2次。對照組:治療前清潔皮膚,攝像并存檔?;颊呷∑脚P位,以眼罩保護雙眼,LED光源與患者面部垂直距離15~20cm,能量為80J/cm2,時間20min。術后創(chuàng)??的z原貼貼敷20min。2次/周,共16次。兩組分別在治療前,治療1個月、2個月后記錄面部紅斑數目并采集面部正側面圖像。治療組采用TOPLASER牌QMETRX V11型號Q開關、YAG激光治療機治療,對照組采用奇致牌ML-1201型LED光波治療儀治療。
1.3 療效標準 根據皮損總數減少情況進行療效的判定。療效指數=[(治療前皮損總數-治療后皮損總數)/治療前皮損總數]×100%。療效評定分四個等級:痊愈:療效指數≥90%;顯效:60%≤療效指數<90%;好轉:20%≤療效指數<60%;無效:療效指數<20%。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安全性評價 嚴格記錄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時間、程度、處理、轉歸。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各組患者總有效率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1個月、2個月后患者的療效 見表1。治療組患者痤瘡后并發(fā)紅斑較前明顯消退(見圖A1),部分患者治療后膚色白皙、均勻細致(見圖B1)。
表1 治療1個月、2個月后患者的療效(n)
圖1 治療組患者治療前(A1、B1)和治療2個月后(A2、B2)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20例患者40次治療過程中均有輕度刺痛感、燒灼感及紅斑,其中32次治療出現少量點狀出血。術后即可使用創(chuàng)??的z原貼貼敷20min,第2天再次貼敷20min,未使用任何藥物,在治療結束后第3天紅斑消退,出血點結痂,后自然脫落。對照組:20例患者320次治療中,偶有12次出現紅斑及緊繃感,術后創(chuàng)福康膠原貼敷后,紅斑、緊繃感消退。
痤瘡的發(fā)病機制復雜,以往認為與4大因素有關,即在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導管過度角化、毛囊皮脂腺內痤瘡丙酸桿菌繁殖增加、炎癥介質等的作用下出現炎癥反應,但現在觀念認為炎癥反應參與痤瘡的發(fā)病各個環(huán)節(jié)[1]。LED紅藍光治療痤瘡由來已久,應用波長415nm作用藍光與633nm左右紅光結合:藍光作用于痤瘡丙酸桿菌,紅光可以減少與痤瘡有關的紅斑反應,在痤瘡的治療中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手段,患者依從性好[2],其治療痤瘡后并發(fā)紅斑相關報道較少。
激光與組織相互作用過程中,在一定溫度、加熱時間聯(lián)合作用下,熱效應可導致細胞壞死。治療血管性疾病方法的選擇,需綜合考量血紅蛋白吸收譜以及激光能到達皮膚深度。因此,強脈沖光、脈沖染料激光由于其波長覆蓋血紅蛋白第一、第二吸收峰,而受到臨床醫(yī)生的青睞。但其波長決定了激光對表皮仍有部分作用,故治療過程中仍可能發(fā)生紫癜、瘢痕、色素沉著等副作用。1064nm的Nd:YAG激光,特點為波長長,穿透深,能被真皮層的黑色素、血紅蛋白吸收,減輕皮脂分泌,使膠原增生、恢復皮膚彈性,長期以來用于治療痤瘡、毛孔粗大、痤瘡后瘢痕[3]。而利用血紅蛋白第三個雖小但仍重要的較寬的收峰值,也可應用與血管性損害,并且穿透皮膚下數毫米,與強脈沖光、脈沖染料激光比較,深度更深、對表皮作用更小,產生色素沉著等副作用可能更小。由于部分痤瘡患者病程長,反復炎癥后留下較多、較深色沉,故1064nm波長的激光更適合皮膚類型為FitzpatrickIII-IV型的痤瘡后并發(fā)紅斑患者。
目前,尚未見到使用Q開關1064nmNd:YAG激光治療痤瘡后并發(fā)紅斑的報道。這是由于對于血管性疾病,其治療效果依賴于脈沖寬度,調Q激光由于脈寬時間(10ns)顯著短于皮膚組織血管的熱弛豫時間(0.1~10ns),其加熱時間不足以引起血管腔閉合。Sadick報道了不同寬度的血管適用參數:對于直徑0.2~2.0nm的血管所試用參數為120J/cm2、7ms、雙脈沖模式;對于2.0~4.0mm的血管使用130J/cm2、14ms、單脈沖模式[4]。故國內有秦曉蕾[5]、李平平[6]采用長脈沖1064nmNd:YAG激光治療痤瘡、痤瘡后并發(fā)紅斑的相關報道,治療效果良好。本次臨床試驗的探索中,從個人前后對比、與紅藍光對照治療中,都顯示了Q開關1064nmNd:YAG激光對于痤瘡后并發(fā)紅斑良好的臨床療效。目前僅有研究表明,長脈中寬1064-nm Nd:YAG激光與Q開關1064-nm Nd:YAG激光均可對真皮膠原纖維含量及皮膚彈性有明顯的提高和改善作用[7]。在治療痤瘡后并發(fā)紅斑中,Q開關1064nmNd:YAG激光的作用機制,即如何減輕炎性反應、是否存在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尚待研究。本實驗樣本量較小、治療原理尚未明確,仍需進一步研究和完善。希望本實驗能夠給臨床醫(yī)師在治療痤瘡中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