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玲 李何歡 彭麗俊
【摘 要】目的:對高度近視白內障病患術后的遠期臨床療效進行隨訪研究。方法:選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間到我院進行高度近視白內障病患手術的病患共110例,采取前瞻性非隨機對照研究。對白內障病患術后1d,1周,3個月以及1年進行隨訪研究,對病患最佳矯正遠視力,最佳矯正近視力,角膜內皮細胞丟失率及對比敏感和術后并發(fā)癥等情況進行檢查 。結果:病患術后裸眼視力,最佳矯正遠視力和最佳矯正近視力對比術前均有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術后病患對比敏感度對比術前有所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度近視白內障病患行超聲乳化手術安全性較高,遠期臨床效果良好。
【關鍵詞】高度近視;白內障手術;遠期隨訪;臨床療效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視覺的質量要求也隨之提升,而白內障病患也不例外,而高度近視白內障是臨床上一種特殊類型的白內障,高度近視白內障病患相對比正常白內障病患,其主要特點是晶狀體核大,囊袋大,皮質多并黏度相對較高,還要將高度近視病患眼球解剖因素考慮在內,所以老年性白內障在術中和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可能性較高[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間到我院進行高度近視白內障病患手術的病患共110例,其中男62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50.15±10.52)歲,女48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45.26±11.52)歲,對110病患進行眼部基本情況測量,其平均眼軸長度為(27.96±2.65)mm,目標屈光度(-3.61±0.51)D。
納入標準:(1)所有病患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所有病患屈光度均不小于-6.00 D,眼軸長度不小于26 mm的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
排除標準:(1)有糖尿病史病患。(2)患有眼角膜疾病患者。(3)患有青光眼及葡萄膜炎病患。
1.2 方法
所有病患術前均進行詳細眼部??茩z查。檢查內容主要包含:(1)非矯正遠視力,最佳矯正遠視力,最佳矯正近視力。(2)眼壓和眼部超聲。(3)對比敏感度測試。在所有病患手術后1d,1周,3個月及1年對病患的非矯正遠視力,最佳矯正遠視力,最佳矯正近視力,對比敏感度和術后并發(fā)癥等情況進行遠期隨訪研究并將相關數據進行記錄。
1.2.1 測量最佳矯正近視力
采取標準近視力表進行視力檢測,正常近視力為 J1。在病患進行視力檢測中要保持照明度充分,工作人員要告知病患,在檢測過程中說出戴眼鏡進行視力矯正后可以辨認視力表內的最小視標。
1.2.2 術后驗光結果
球鏡屈光度+1/2柱鏡屈光度=等效球鏡屈光度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的資料數據用(%)率表示,同時采用 t檢測,計量平均數資料用±標準差(x±s)表示,其次組間比較采取χ2進行檢驗,等級資料采取秩和檢驗;最后采取Spearman進行相關性分析,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 0.05 )。
2 結果
2.1 最佳矯正遠視力數據比對
病患在術后各時間點最佳矯正遠視力優(yōu)于術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病患術后1周與3個月相比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年和3個月數據相對比有所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最佳矯正近視力數據對比
病患術后3個月和術后1年最佳矯正近視力較術前比對較優(yōu),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二。
2.3 敏感度比對
在6,12cpd空間頻率下,病患術后各時間點對比敏感度顯著優(yōu)于術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詳情見表三。
2.4 術中及術后并發(fā)癥
所有病患在術中未有后囊膜破裂,手術切口漏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病患前囊口收縮術中前囊口直徑為5~6 mm,在術后,前囊口直徑收縮至小于4 mm,被認定為有顯著的囊袋收縮綜合征[2]。
3 討論
在現(xiàn)階段,白內障手術技術經歷過了多個階段的發(fā)展,包含囊內,囊外摘除術及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還有最新的在飛秒激光輔助下的超聲乳化手術,多年以來,白內障手術的安全性一直是臨床醫(yī)護人員追求的目標,隨著近年來醫(yī)學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超聲乳化設備的不斷更新以及人工晶狀體進一步的研制開發(fā),白內障手術在當前階段已從復明手術逐漸轉變?yōu)榍庑允中g。
本研究選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間到我院進行高度近視白內障病患手術的病患共110例,采取前瞻性非隨機對照研究。對白內障病患術后1d,1周,3個月以及1年進行隨訪研究。本實驗結果表明,病患術后裸眼視力,最佳矯正遠視力和最佳矯正近視力對比術前均有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術后病患對比敏感度對比術前有所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高度近視白內障病患行超聲乳化手術安全性較高,遠期臨床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對于高度近視白內障病患進行超聲乳化手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病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白內障手術具有對病患角膜解剖結構影響小,病患術后視力恢復成都更快,敏感度較術前對比較高,術中及術后病患發(fā)生并發(fā)癥情況小,在術后1年后,視力雖有所下降,但大部分病患對手術結果滿意度相對較高。但是,本次研究樣本相對較少導致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今后的實驗研究中,可以將實驗樣本量擴大,以期提升高度近視白內障病患術后康復效果[3]。
參考文獻:
[1]譚少健,蔡潔.重視高度近視并發(fā)白內障的治療[J].眼科新進展,2014,34(11):1001~1004.
[2]尹泳紅,歐陽紅專.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高度近視白內障[J].眼科新進展,2003,23(1):37~38.
[3]張錦鵬,趙曉鵬,楊玉煥,等.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人工晶狀體屈光度測算公式的研究進展[J].國際眼科雜志,2017,17(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