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瑞
新課程指出,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在現(xiàn)當代小學,課堂互動經(jīng)歷了很大的變化。一開始“填鴨子式”的教學,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很少有學生提問,這樣,基本上是單向的。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課堂互動中出現(xiàn)了熱鬧非凡的場景。教師提出問題后,一石激起千層浪,生生,師生間進行頻繁的互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當前的課堂互動逐漸趨于理性??墒钱斍罢n堂活動方式多樣化,情感互動,思維互動,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討論交流等等。課堂互動與眾多的活動方式間怎樣有機結合?課堂互動是多一些還是少一些?哪些互動是有效的,哪些互動是無效的,對教學效果有多大的影響?等問題又出現(xiàn)在廣大教師面前。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及內(nèi)容
(一)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本研究從前人研究的理論基礎出發(fā),結合小學教師課堂互動水平的現(xiàn)狀,對當前的農(nóng)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互動方式進行研究,探討哪些互動是有效的,哪些互動是無效的,如何增加有效的互動,減少或者去除無效的互動,通過互動,真正實現(xiàn)“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钡慕巧?,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
(二)研究的內(nèi)容
(1)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發(fā)生互動時,教師采用的傳遞信息的常用方式,這些方式產(chǎn)生的效果哪些不同。從中找到恰當高效的傳遞信息的方式。
(2)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發(fā)生互動時,學生采用的傳遞信息的常用方式。從中找到學生最喜歡的互動方式。
(3)不同年齡階段的老師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的差異:分別研究25-35歲,36-45歲,46-55歲三個年齡階段的教師如何與學生進行互動的。
(4)各年級的學生課堂互動時有什么不同。研究1-6年級的數(shù)學課堂,師生互動的情況。
(5)整理分析教學案例。選擇1-6年級部分教師的教案,找到師生互動明顯的部分,進行科學分析。
二、研究的重點、難點
課題重點是研究不同年齡階段的老師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的差異;分別研究25-35歲,36-45歲,46-55歲三個年齡階段的教師如何與學生進行互動的。研究對象面很廣,因此研究時選擇有體表性的教師進行,以點代面,有重點地進行。
課題的難點是需要對各年級段的課堂教學和教學效果進行觀察跟蹤,統(tǒng)計學生的成績,分析學習效果,數(shù)據(jù)量很大,要精確才能體現(xiàn)課堂互動的不同方式造成的影響。調(diào)查互動方式時,有的問題教師和學生主觀性很強,要端正態(tài)度,認真對待,我們的研究才會準確。
三、研究的具體步驟
主要工作包括根據(jù)研究內(nèi)容與研究思路進行課題具體研究,個案追蹤與訪談,理論研討,推廣成功經(jīng)驗。召開實驗老師座談會,查找問題不不足,交流心得與經(jīng)驗,分享成果。
一是了解當前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的狀況。通過案例追蹤與訪談等形式進行,為后面的研究方案的實施做好準備工作。
二是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滲透課題研究的內(nèi)容。加強集體備課,從交流互動方面優(yōu)化教學設計。
三是改進教師語言表達。
語言是交流的思想工具,是教師向?qū)W生傳播知識信息的載體和重要的媒體。本次實驗教師雖然普通話全部達到教學要求,但是由于農(nóng)村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在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方言、不標準的口語,影響課堂教學。所以本實驗開始階段,對教師語言進行規(guī)范化。進而觀察語言的變化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精心打造自己口頭語言的表達方式。每位教師應根據(jù)自己所教學科和自己的氣質(zhì),吃透教材,精心打造自己的口頭語言風格:或風趣幽默、或言簡意賅、或妙語連珠……讓學生一聽就能引起共鳴,產(chǎn)生興趣。進而和老師主動交流互動,活躍課堂。
語言豐富,生動鮮活,明白易懂。如果教師的口頭詞語貧乏,窮于表達,說來道去,就那么有限的幾個詞,聽起來干巴巴,不停的重復,羅哩羅嗦,有時又高深晦澀,深奧難懂,學生就根本跟不上思路,不知老師所說的什么。這校的交流效果很低。鼓勵老師努力學習,豐富知識,充實自己的口頭語言詞匯,使自己的口頭語言生動鮮活,讓學生喜聞樂見,樂于接受。
準確嚴謹、科學合理,遵循規(guī)律。 課堂交流中教師的口頭語言,不僅要表達準確,而且更要合乎實際,遵循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實驗教師的口頭語言要逐漸達到恰當準確地表述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與學生合理交流,服務于課堂教學。
開展以“合作、交流、興趣、高效”為主題的教研活動。讓學生討論,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打開思路,同時老師參加議論,及時了解情況,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對重點處、疑難處作重點講解。鼓勵學生做,邊做邊說,學生天性好動,課堂中安排學生動手,遇到困難就會主動進行互動交流。
開展趣味數(shù)學競賽活動。比賽內(nèi)容包括口算、數(shù)學知識綜合應用、圖案設計等。讓學生走進生活,在趣味中有所收獲。
四、成效
(一)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能夠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進而讓學生全面的了解教師的教學計劃,本堂課教學的難點和重點,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知識等,進而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合理的分配學習的時間,學習更加具有計劃性,學生不僅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且也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使教師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進行更多知識的教學,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增加課堂教學活力
在教學中,教師適當?shù)囊匝芯空叩纳矸輩⑴c到學生對于問題的討論上,并且對學生進行鼓勵,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進而使小學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而是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溝通和交流,共同完成學習的任務。
(三)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生在小學階段,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與學生進行互動,建立良好的溝通,能夠培養(yǎng)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一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能力。二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三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