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正陽
摘 要: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邏輯步驟和操作程序,它規(guī)定了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驟應當完成的任務。高效課堂的基本操作程序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點評——點撥拓展——總結(jié)評價。
關(guān)鍵詞:素質(zhì)教育 高效課堂
一、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教是為了不教”,“教學就是教著學生自己去學”,歷史高效課堂的核心是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歸還給學生,教師要走下講臺,融入學生之中,實現(xiàn)教師幫助學生學習,學生自己主動學習,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高效學習,最終實現(xiàn)終身學習。
自主學習,是歷史高效課堂的基礎和準備,是指學生以預習導學案為學習路線圖,按圖索驥,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研究學習。
自主學習過程,學生依據(jù)導學案,但又不拘泥于導學案,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學習。強調(diào)研究學習,克服學習例題之后再“照貓畫虎”的模仿學習的弊病,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學會學習。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歷史高效課堂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交流討論、釋疑解惑、思想碰撞的重要過程。協(xié)作交流將學習引向深入。
課堂合作探究包含六個不同層次:
(一)自主學習過程的再回首
學生對照導學案,回過頭來對自學內(nèi)容再梳理,對疑難再思考,為合作探究打下基礎。這時,也許原來苦思冥想而無所得的問題可能在突然之間就有了答案,有的問題可能依然無所獲,這些問題就是合作探究的重點。
(二)組內(nèi)一對一平行討論
小組內(nèi)部同層次之間的一對一討論,即A1A2、B1B2、C1C2討論。同層次學生討論有兩個好處:其一,相同層次學生交流,有共同語言,能互相啟發(fā);其二,每個人都必須發(fā)言,調(diào)動每一個層次學生的積極性,避免依賴。
(三)組內(nèi)一對一互助討論
在相同層次平行討論之后,依然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內(nèi)部之間跨層互助討論,可以向上一層次同學求教。
(四)組織集體共同討論
在小組同層平行討論和小組跨層互助討論的基礎上,依然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要放在小組內(nèi)部共同討論,大家可以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很多問題就會在這個七嘴八舌的過程中迎刃而解了!
(五)班內(nèi)“大互助式”討論
小組討論在經(jīng)歷了平行討論、互助討論、集體討論之后,依然不能解決的問題,要派代表將本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寫到黑板上,尋求班級幫助。
(六)教師“幫助式”解疑答惑
教師在討論過程中,要始終參與學生討論,了解學生討論狀況,調(diào)控學習進程,及時進行點撥。
合作探究是高效課堂的核心,在合作探究階段,學生的“學”作為課堂的中心,學習過程更多由學生自主控制。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學習策略的指導者、解決疑難的幫助者。此外,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學習中,教師和學生、信息資源、學習材料、學習伙伴相互作用,以利學生思考、探究和進行知識的構(gòu)建。
三、展示點評
展示點評就是學生在充分自學、探究、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把自己和小組構(gòu)建的知識網(wǎng)絡或提煉的典型解題思路通過一定的方式展現(xiàn)給教師和其他同學,并由其他同學幫自己判斷正誤、糾正,從而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深化的一個過程。高效課堂的核心是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歸還給學生,而其中的重要體現(xiàn)就是給了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我的空間和平臺。展示、點評便是高效課堂提供給學生的最好舞臺。
在歷史高效課堂上,展示是檢驗小組學習效果的最佳方式。不拘泥于展示形式,每個小組都有展示任務。口頭展示者要求脫稿,聲音洪亮;黑板展示者要求脫稿,行動迅速,書寫認真,要點化、序號化展示;非展示的同學要學會傾聽、整理總結(jié)答案,準備點評或補充點評、質(zhì)疑;點評不是將解題過程從頭到尾說一遍就結(jié)束,而是抓住問題、深入分析原因、探究解決問題,總結(jié)規(guī)律方法,徹底解決涉及的一切問題,提高學生的能力。
四、點撥拓展
“點撥”,是在高效課堂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激烈爭論難分難解之際,教師及時出手,做出必要的提醒、引導,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順利地完成研討活動,獲得成功。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點撥”,既是一種方法,更是一門藝術(shù)。
歷史高效課堂中要求教師要根據(jù)展示和點評的情況做好適當提升與拓展。教師點撥重點放在學生模糊不清的疑難、重難點問題的點撥講解,方法規(guī)律總結(jié)、新生成問題的處理上,并進行恰當?shù)谋頁P和鼓勵。
在歷史高效課堂上,對學生展示或點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足、困惑,教師不要包辦代替,要注重捕捉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引導他們碰撞思想火花,不要急于將學生的思維拉到自己預設的思路上來,而要自然地設置針對性的問題,讓同學們進一步思考回答,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必要的拓展升華。
結(jié)語
即學生和教師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的梳理和鞏固,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的一個過程。“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jié)果進行反饋,指出問題進行激勵,促其改正提高,肯定優(yōu)點并進行表揚,使其獲得進一步提高的動力,使積極的行為得到強化,不當?shù)男袨榈玫郊m正。評價能使學生對自己的參與情況有所了解,保證學生在原認知水平上,能夠積極進行思維,為強化小組成員的積極行為和小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條件。
通過總結(jié),讓學生鞏固所學,將所學知識形成一定的體系和框架,提升反思和總結(jié)能力。評價是激趣,通過合理、獨創(chuàng)、新穎的評價機制,能讓課堂變得有趣,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享受到課堂所帶來的快樂;評價是促進競爭的重要手段,讓學生為了個人和小組榮譽,時刻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旺盛的精力。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教育研究方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李樹奇.高效課堂模式下的班級小組建設和評價[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4(2).
[3]姚惠霞.高效課堂背景下評課活動存在誤區(qū)及對策思考[J].才智,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