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德生
摘 要:我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師教我們認這個愛字時,是這樣講的,“愛”是天上下著雨,而你父親張開雙臂保護著雨下的你。在我的心里烙下深深的痕跡。汶川地震,四川東汽中學唐千秋老師張開雙臂保護學生的動作定格,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愛字嗎?他很好的闡釋了什么是愛,那么我們體育老師的愛心是什么呢?我認為那就是關心、包容心、欣賞心、責任心。
關鍵詞:關心 包容心 責任心
一、關心
關心熱愛學生,增進師生之間感情。情惑就是對外界刺激的心理反應,如喜歡、憤怒、恐懼、愛慕、厭惡、悲傷、憂郁等行為科學認為:人的一切認知活動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結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動都是在情感的影響下進行的,特別是青少年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們的情感和情緒為轉移,常常表現(xiàn)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這就要求我們體育老師要帶著關愛之心,去上課,例如在上室外體育課,烈日炎炎的天氣時,讓學生在陰涼處練習,站隊時老師面對太陽,學生背對太陽,又例如冬季一陣北風吹來塵土飛揚,馬上調整學生隊伍,讓學生背對北風。這雖然是小事,但體現(xiàn)了體育老師你對學生關心與愛護之意。有了這種愛,學生才會把教師當成親人、知心朋友,師生之間才能建立感情,才能激起學生對教師親近感和仰慕心理,從而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授知識上,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之渴望獲得知識,主動模仿教師所授的動作,提高教學效果。反之對學生冷無漠無情,動不動就嚴加訓斥,學生就會緊閉心靈大門,自然也就不會親其師,信其道。
二、包容心
體育教學活動復雜多變,學生又活潑又好動,比較難于組織,學生經常違犯紀律,犯錯誤。這就要求體育老師要有包容心。寬容以待,糾偏收正,長善救失,是教師的職責。然而,如何糾正學生,卻有大學問。教育應像煦風一樣暖人,像大海一樣包容,給學生以良好的行為引領和飽滿的情感浸潤。
陶行知在育才學校任校長時,有一回,一個女學生在數(shù)學考試的一道題中少寫一個小數(shù)點,被老師扣分,試卷發(fā)下來后,她添上了小數(shù)點,拿去找陶校長要分。陶行知先生從墨跡上看出試卷已被改動過,可是,他沒有當面點破,而是滿足了她的愿望,只是他用紅筆在試卷改動的地方畫了一個圓圈。
假如陶行知先生毫不留情揭穿這個女學生玩的小把戲,她一定會感到很難堪。其實,小女孩這樣做只是虛榮心的偶爾一閃,沒有必要深究,陶行知先生準確地洞悉了女學生心理,給了她寬容,也讓教育變得美麗起來。
教育是說的藝術,但有時也需要沉靜,像老婆婆一樣碎嘴,不是教育的理想形式。與其因為學生的點漓過失面說口干舌燥,遭到他們反感。倒不如瑾言慎語,憑借一個暗示,借助一個點醒、等待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研判、糾正,要來得更輕松,效果也會更好。例如:我在上籃球課,雙手胸前傳接球時,有個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叫他與我練習時,有意加了力度,籃球他沒接住,直接打在胸口。他摔了籃球,站到一邊去了。我當時大氣一下就起來了,想呵斥他,但站在學生角度去看,覺得老師是有做得不妥的地方。我馬上冷靜下來,為了不影響上課,我讓他站在邊上見習。課后我找他談心,分析我有哪些不妥,同時批評他那些不對,同時向他表示歉意。我的包容、豁達大度讓他從內心深處反省了自己的行為,當時就向我道了歉作了保證。在以后的教學中他是班上最專注的人之一,所以這種包容之情使學生感到教師富有人情味。對教師產生一種既崇敬又敢于接近,友好相處心理相容的親近感。喚起學生學習激情。對教學效果有重要意義。
三、責任心
“少年強,則國強?!蔽艺J為:少年強,一是身體要強壯;二是知識智慧要強大。少年身體怎樣才能強壯,靠鍛煉。鍛煉的動力在哪,靠興趣。所以我們體育老師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興趣,促使他們養(yǎng)成鍛煉身體習慣,增強體魄。其次安全教育我們體育教師時刻都要掛在心上。
體育教師與學生接觸多,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有示范作用。體育教師的身教比言教能夠產生更大影響。在儀表言行,都應該考慮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應該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學生。如果體育老師自己沒有正確的道德意識,或者言行不一,那就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受到影響,所以體育老師要有強烈的責任心,要有嚴于律己的決心、更要有愛心。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和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努力成為人民滿意教師。
參考文獻
[1]胡磊.慕課語境下的體育教學改革探析[J].才智,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