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燕
家長們擔心孩子和同伴打架,其實對于孩子來說,打架再自然不過了,打架也是一種學習,打架中藏著好多“營養(yǎng)”呢!
我家兒子是獨子,無論父母怎么陪他玩,也是代替不了同伴角色的。所以,我們常把兒子的小表哥請來跟他一塊兒玩,他們倆相差十一個月,正好可以玩到一塊兒。經(jīng)常是玩著玩著就打起來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原因打,一般采取“漠視”的態(tài)度。過一下子,倆人準又玩得熱火朝天了。
多次事實證明,人家倆人打架,從不需要裁判,也不需要非得弄出個誰對誰錯,其實過了沖動的那一小會,人家根本就啥都忘了,真正的“一笑泯恩仇”。要是大人參與進去,批評這個,安慰那個;或者來個和稀泥,兩邊都安慰一下。矛盾就會升級,“不公平”“不服氣”統(tǒng)統(tǒng)冒出來了。
有人會問了:打架,能讓孩子收獲什么呢?
你看,他們倆打架了,倆人就不一起玩了。過一會,他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真理:一個人玩,真沒意思,那就和好唄。他們會從中收獲到:人與人,有不同的意見是很正常的。這是打架中的一份“營養(yǎng)”。
就算是孩子們真的撐起架子來打斗一場,打贏的一方會明白,武力雖然能暫時地從行動上制服對方,但不會讓對方心里服氣。打輸?shù)囊环綍靼?,身體強壯真的很重要,武力上打不過對方,就得想辦法智取,不能盲目地往上沖。
小孩子有小孩子的社會,這種小社會是大社會的模型。在真正進入社會以前,他們需要自己摸索經(jīng)驗,學著處理人際關(guān)系。如果大人們總?cè)ジ缮妫麄內(nèi)蘸笥龅筋愃坡闊?,往往就失去了主動探索解決辦法的能力,而只指望著大人們來處理。大人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真正愛孩子就該讓孩子自己翅膀硬起來,而不是去托著孩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