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瑩
摘 要:對李斯特的標題音樂作品音樂會練習曲《侏儒舞》進行研究,從其標題性與演奏技巧進行分析。樂曲高難度的演奏技巧與鮮明的音樂特點展現(xiàn)出李斯特卓越的鋼琴技巧及其作品獨特的魅力。
關鍵詞:李斯特;《侏儒舞》;標題音樂;演奏技巧
一、標題音樂概述
(一)創(chuàng)立與形成
所謂標題音樂(program music),指通過語言文字概括樂曲內容和題材,這種說明主題思想的文字,就是標題?!皹祟}音樂”一詞由李斯特首創(chuàng),通過將音樂和詩詞的結合,強調音樂的情感與思想的感染力。音樂的標題不僅是對于樂曲內容的概括,更是對音樂作品思想與情感的表達,更加直接的描繪音樂內涵。
標題音樂是李斯特藝術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對于在器樂作品中使用標題的意義,李斯特認為“在我們看來,器樂作品標題性中所包含的詩意敘述與其說是器樂枯竭、蛻化的征兆,倒不如說是我們時代發(fā)展所促成的現(xiàn)象,是當代藝術前進道路必經的一步”。①李斯特對標題音樂有過系統(tǒng)的研究,他指出:“標題猜測可以不再讓欣賞者們隨意推測,統(tǒng)一與作曲家的原意造成不同一錯誤的理解;標題音樂在標題上已把含義作較明確的提示”。②
(二)發(fā)展
“標題音樂”一詞雖由李斯特首創(chuàng),但這一概念是他的柏遼茲影響下產生并提出的。標題音樂的發(fā)展經歷了五個發(fā)展點,分別為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韋伯的《邀舞》、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李斯特、瓦格納。作為一種獨特的音樂形式,它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眾多的體裁,大大提高了音樂的表現(xiàn)力,不僅在西方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廣泛運用,在中國的器樂作品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二、《侏儒舞》演奏技巧分析
《侏儒舞》是一首急板練習曲,升f小調,諧謔、輕盈,節(jié)奏變化頻繁。李斯特作品的演奏不同于任何鋼琴作曲家作品的演奏,他的鋼琴演奏風格多具有炫技特技,這也很大程度的影響了浪漫主義時期以后的其他作曲家和演奏家。
(一)裝飾音的使用
樂曲開篇運用大量快速連續(xù)的倚音裝飾音,左右手的交替進行,模仿出侏儒步伐小、腳步輕的特點。在5-20小節(jié),又增加了雙音倚音,倚音與三十二分音符的交替使用,增加了演奏的難度,使侏儒的形象更加鮮明。演奏中,裝飾音的進行要求均勻、輕巧,既不能占用音符時值,更不能忽快忽慢。過長或過重的裝飾音,都會給聽眾帶來不好的感受,甚至改變樂曲原本的音樂內涵。
(二)頓音的使用
頓音在樂曲開端出現(xiàn),大篇幅的頓音彈奏,既輕盈又短促。頓音的演奏對于手指觸鍵和離鍵都有很高要求,不僅要十分迅速,同時手指與鍵盤的距離不能過大,手的幅度應盡量減小,指尖貼近琴鍵,手腕帶動手指進行彈奏。
從21小節(jié)開始,樂曲出現(xiàn)和弦頓音,這對手指的觸鍵和手型的保持都有極高的要求,不僅要突出這一和弦,同時又不能彈的過于笨重。
(三)琶音的使用
樂曲21小節(jié),出現(xiàn)了右手連續(xù)的分解和弦式琶音。這一部分右手有兩個聲部,高聲部為較快的跑動,彈奏時指尖盡量貼近琴鍵跑動,同時控制手指重量;中聲部不需要很明顯的突出,但在練習的過程中需單獨練習,熟悉它的旋律走向,做到心中有數(shù)。
快速的琶音跑動在樂曲中分三次出現(xiàn),分別在21小節(jié)、57小節(jié)和121小節(jié)出現(xiàn),這三個部分的音型結構較為類似,跑動時手指跨越幅度大、速度快,既要保持連貫又不能失去音符之間的清晰與顆粒性。不僅考驗手指的張力與靈巧性,對于指尖的控制也有著極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在練習時多進行慢速練習,從而對樂曲的層次感以及音樂的流動性有更深層次的感知。
(四)八度的使用
在整首作品中八度的運用較少,只在142和143兩個小節(jié)中出現(xiàn)。但僅僅兩小節(jié)的八度音卻將整首樂曲的氣氛推向最高點。左右手為反向進行,力量逐漸增加,并在最后一個八度中得到爆發(fā)。這一部分的彈奏需要將力量落在指尖上,手掌應形成彈奏八度的框架,通過手腕的帶動來進行彈奏。演奏時注意這一樂句的連貫性,一氣呵成,以達到作曲家所要展現(xiàn)的音樂效果。
(五)踏板的運用
踏板在鋼琴演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鋼琴家魯賓斯坦曾用“踏板是鋼琴的靈魂”這句話十分生動的形容出踏板的特殊作用。合理的運用踏板,對于加強樂曲的連貫性、增強音樂的節(jié)奏感、擴大音樂感染力等眾多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樂曲開端運用大量的裝飾音和頓音,如果踏板使用不恰當,則可能會產生出不好的效果:若換踏板慢,則前一個音的延音會將后面出現(xiàn)的裝飾音掩蓋掉,產生漏音的感覺;若過早換踏板,則會引起前一拍的音與后面的音混在一起,產生混亂的和聲。
三、結語
《侏儒舞》這首樂曲結構并不復雜,但整首作品技巧性極強,音響效果十分絢麗。李斯特通過多變的節(jié)奏和絢麗的音樂線條描繪出一幅侏儒歡快跳舞的場景,他豐富而獨特的鋼琴技法,使得鋼琴的表現(xiàn)力大大增強。作品中運用的種種音型,則更加具有描繪性,更好的展示了音樂內容與標題的一致。他的鋼琴音樂也因其獨有的魅力在中外鋼琴藝術史中享有獨特地位。
注釋:
① 王明華.音樂批評的價值—基于對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的兩篇批評文章所引發(fā)的思考[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2,04:172-176.
② 鐘家明.標題音樂及其發(fā)展軌跡[J].藝術百家,2007,03:96-97.
[參考文獻]
[1] 鐘家明.標題音樂及其發(fā)展軌跡[J].藝術百家,2007,03:96-97.
[2] 周小靜.鋼琴之王—李斯特[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5-6.
[3] 曾穎.李斯特音樂會練習曲《侏儒舞》的演奏技法[J].大舞臺,2013, 0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