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摘 要】 目的:分析并研究采用舒適護理對于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當中應用的臨床效果,以便為臨床干預工作提供可行性參考。方法:本研究選擇的研究對象均為本院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本研究調查時間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選擇在此期間本院所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平均為42例。對照組在護理的時候配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護理的過程中選擇舒適護理,評價兩組患者護理所取得的效果。結果:比較本研究兩組患者術前焦慮的情況,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評價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臨床對于乳腺癌患者在圍手術期內配合舒適護理進行干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焦慮情況,減輕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 舒適護理;乳腺癌;圍手術期
文章編號:WHR2018062032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醫(yī)療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臨床對于護理所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現(xiàn)在護理在過程中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在對患者進行乳腺癌的護理過程中,臨床圍手術期為患者配合舒適護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患者的護理效果[1]。舒適護理作為一個整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護理干預方法,在護理過程當中可以體現(xiàn)個性化的護理模式,其最終的目標是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達到最愉快的心態(tài),可有效地降低和減輕患者不愉快的程度。所以本文作者主要分析對于乳腺癌患者在圍手術期內為患者配合舒適護理所取得的效果,現(xiàn)將主要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的研究對象為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為來本院就醫(yī)并進行手術的患者,本研究選擇84例患者進行分組對照,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平均每組患者均為42例。本研究對照組患者當中,31例患者為已婚患者,其余的11例患者為未婚患者,患者的年齡為33~60歲,平均年齡為(48.2±8.4)歲;觀察組患者中30例患者為已婚患者,其余的12例患者為未婚患者,患者的年齡為32~58歲,平均年齡為(50.4±8.1)歲。本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被確診為乳腺癌患者,診斷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檢驗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并作出比較,在基線資料方面,兩組患者之間沒有差異性,可以進行比較研究。
1.2 方法
在護理過程當中對于本研究對照組患者主要配合常規(guī)的護理進行干預,具體的護理方法按照常規(guī)護理的原則進行護理指導,本研究因為篇幅的限制,所以不做詳細的贅述。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在為手術期內落實舒適護理進行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
1)術前舒適護理:患者入院的時候就應該幫助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對患者進行解釋,使患者對于住院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解,并且了解主管醫(yī)生和護士,為患者介紹住院環(huán)境,并促進護患、醫(yī)患以及病友之間的關系,維持患者住院的環(huán)境的安靜,并且保證周圍環(huán)境的安全和整潔舒適。護理人員需要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情并且關心患者,耐心的傾聽患者的意見和要求,要盡可能地對患者進行滿足。與此同時,需要重視患者家屬的關注,特別是患者的丈夫,需要為患者提供關心和支持,以便于能夠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關愛和溫暖。和患者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介紹患者手術醫(yī)生的技術水平,并且為患者提供相關的手術基本信息。同時對患者提供安慰,告知患者乳房重建的可能性,增強患者對于手術的信心,減輕患者的恐懼和焦慮[2]。
2)術后舒適護理:手術以后應做好對患者疼痛的護理干預工作,因為手術切口面積相對較大,所以患者容易出現(xiàn)術后傷口疼痛,幫助患者選擇采用半臥位,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切口的張力,緩解患者的疼痛。幫助患者維持室內環(huán)境的安靜和舒適性,保證患者的濕度適宜,同時要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刺激和干擾。為患者進行各項操作的時候,保證動作輕柔熟練,對患者進行指導,提供緩解疼痛的方法,可以為患者選擇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或者談心釋放等方法來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指導患者翻身和扣背,在患者咳嗽的時候,應該用手壓住切口,需要減輕患者切口的疼痛。如果患者切口難以忍受,可以遵醫(yī)囑為患者選擇止痛劑。
3)功能鍛煉:患者手術以后進行功能鍛煉,對于防止患者患側上肢腫脹是十分重要的。護理人員可以一對一的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和相關的指導,在手術當天需要將患者患側的肩部抬高大約30°,并且對患者進行制動。手術后第二天對患者進行指導,使患者的患肢進行握拳、伸指和屈腕等相關的運動[3]。在手術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對患者進行指導,使患者進行曲肘,在手術以后的第四天到第五天,指導患者摸對側耳朵,用手握住患者患側的拇指,并且?guī)椭颊呱熘敝怅P節(jié),為患者輔助患肢進行上舉,以便于能夠達到肩關節(jié)平齊。第七天需對患者進行摸患側耳廓的運動。7日以后,患者進行爬墻運動,盡量能夠達到最高的限度。在以后的8~10日,患者需要逐步地進行患側訓練,手掌盡量超過頭頂,并且摸到對側耳朵,對患者進行肩關節(jié)向前或者向后的旋轉,保證患者肩關節(jié)外展,并且做好畫圓的工作。
1.3 觀察指標
評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焦慮情況,選擇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分,評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疼痛狀況,選擇采用視覺評分法(VAS)對于患者進行評價,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和心態(tài)越差;并且采用自制量表,對于兩組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評價,滿意度評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滿意度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IBM SPSS 26.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選擇t檢驗,兩組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性檢驗采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本研究兩組患者術前焦慮的情況,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評價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于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見表1。
3 結論
臨床對于乳腺癌在進行治療是根治方法一般是手術治療,現(xiàn)如今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乳腺癌改良根治手術在臨床應用也比較廣泛,它可以有效地消除患者的病灶,但是手術治療具有較大的應激性,可能會使患者失去第二性征,所以在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都會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再加上手術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的治療,病情的影響是患者存在有一定的疼痛,這樣會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為患者帶來較為嚴重的后果。對患者在進行治療過程中配合舒適護理干預,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態(tài)和疼痛,在治療過程當中能夠使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等達到一種最佳的狀態(tài),這種護理方式還能貫穿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改善,緩解患者不良的情緒,幫助患者改善生活質量的。分析本研究的結果也能夠得出,干預之前,兩組患者在疼痛和心態(tài)方面都沒有明顯的差異性,而關于以后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緩解情況和心態(tài)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能夠充分說明舒適護理在對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當中應用所體現(xiàn)出來的優(yōu)質性。綜上所述,臨床對于乳腺癌患者在圍手術期內配合舒適護理進行干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焦慮情況,減輕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馬麗.舒適護理在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20(03):260-261.
[2] 魏桂芳,原琦.舒適護理在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3):551-552.
[3] 張平.探討常規(guī)結合舒適護理在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05):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