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小學低年級聽障學生正處在開始形成認知結構、形成自我意識的最富于動態(tài)的關鍵時期,這個學習階段對于決定一位同學今后成長與發(fā)展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如何努力貫徹教育教學方針,推動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殘而有為的學生,本人結合多年的教育實踐,談談對“鼓勵導行法”的認識:
一、明確什么是“鼓勵導行法”,對于實施教育行為極其關鍵
鼓勵導行教育法,是指班主任老師通過尋找和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情境,盡可能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在自發(fā)狀態(tài)下表現(xiàn)出班主任所期望的良好行為,然后加以鼓勵,使學生產(chǎn)生愉快的心里體驗,從而引導學生保持良好行為,并通過經(jīng)常鼓勵促使學生的良好行為加以強化,逐漸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由此可見,“鼓勵導行教育法”是以鼓勵學生為基礎的一種激勵法,它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以情為本、以成功體驗為本、以導為本的教育理念。這,正是素質(zhì)教育的真義所在。
二、認識“鼓勵導行教育法”的積極效應,對于實施教育行為更具推動力
小學的聽障學生,特別是剛進校門的一年級聽障學生,他們既好奇又茫然。如果班主任一開始能夠讓他們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成功的體驗、被愛的溫馨,對他們的主動性、進取心、自信心等健康個性品質(zhì)的形成與發(fā)展是極為有利的,也更有助于在教育過程中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水平。早些時期,有部分教師在教育實施過程中,過分強調(diào)主觀意識,忽略了聽障學生的個性化。他們或批評、或懲罰,以此作為教育的手段并期待達到教育的效果;他們一般不會考慮聽障學生主體,會以強加的形式告訴聽障學生應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從表象看,教育過程中操作簡便,主觀教育效果好,老師心里容易感到痛快。但是,老師痛快了,聽障學生痛快嗎?現(xiàn)在的聽障學生中,對于愛惜課本書籍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感受:一種是害怕把書本弄臟了、弄壞了會挨老師的罵或處罰才小心翼翼地愛護著;一種是個人良好衛(wèi)生習慣及勤儉樸素作風的體現(xiàn),是能夠受到老師表揚的光榮體驗。這,正是師者教育引導方法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兩種不同的效果。其教育意義,誰優(yōu)誰劣,顯而易見!
曾經(jīng)有位心理學家說過:家長或老師若要毀掉一個兒童,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每天對他說一遍“你真笨”或“你真壞”,這樣便會使學生在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進入“笨”或“壞”的角色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將這種感覺正常化,進而變成一個真正的“笨”學生或“壞”學生。所以,“鼓勵導行教育法”是積極的、具有更深層次教育意義的一種教育法,它能完全克服在教育過程中對兒童身心健康的摧殘。
三、創(chuàng)設“鼓勵”時機“導”其“行”,努力提高教育效果
“鼓勵”不是目的,只是一種為達到目的的手段。通過鼓勵,在良好心理狀態(tài)下予以“引導”,這是一種為達到目的的方法,是“載體”;讓其“行”達到教育的理想效果,這才是最終是目標。所以,教育過程中,“鼓勵”時機的創(chuàng)設、充滿愛心而科學的“引導”正是為師者所應積極開拓創(chuàng)新的領域。
(一)以多種形式的競賽、獎勵,達到“鼓勵導行”的教育效果
作為班主任,每接一個班級時,我不會先規(guī)定什么要聽障學生來怎樣遵守執(zhí)行。我先告訴同學們,新的學期,我們班級所要開展的有什么樣的競賽活動,例如“比一比誰的紅花多”或“比一比誰的紅旗多”等。凡是表現(xiàn)好的,為班級做出貢獻的,都予以獎勵。這時聽障學生的感覺應是輕松的、愉快的;這跟告訴聽障學生誰違反了班級紀律就要怎樣怎樣的處罰強得多,聽障學生的心理感受好得多。然后,我把《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作為競賽的內(nèi)容,跟同學們講一講、說一說,聽障學生理解能力還不能更好掌握的就重點解釋和講解。接著,我進一步加強對這些內(nèi)容的訓練,如結合課本的內(nèi)容,在課堂上或班會上,請學生練習見到老師怎樣問好、同學之間怎樣說“請”、“對不起”、“沒關系”、“謝謝”等禮貌用語,并在實踐中誰表現(xiàn)好就及時地表揚獎勵誰,充分調(diào)動了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在精神獎勵的基礎上,我還設了“月小結”評比活動,看誰的紅花或紅旗多,就獎勵他們學習用品,進一步鞏固和發(fā)揚聽障學生的良好行為,并逐漸形成習慣。作為低年級的聽障學生,心理是極容易滿足的,一聲輕輕的表揚,一個贊許的目光,一份小小的禮品,都很容易引起聽障學生的積極反應,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和愉快的體驗,能很好地調(diào)動他們參與教育、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生活的興趣,從而達到了更好地教育效果。
(二)創(chuàng)設教育、教學情境,提高“鼓勵導行”的教育效果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總是盡量捕捉時機進行“鼓勵導行”。小學的數(shù)學教材中,有很多有利于“鼓勵導行”開展的內(nèi)容。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加以發(fā)掘并運用。于是有了課堂上的活躍生動,有了聽障學生的積極參與,有了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
(三)以“先揚后抑”為輔助方式,增強“鼓勵導行”教育效果
雖說班主任老師不該依靠“批評”這種方式來作為教育的主要手段,但科學的批評、講究方式的批評有時也是有必要的。例如,我班的小鵬同學,他非常好動,經(jīng)常惹事,每天不是拿同學的東西藏起來,就是要欺負同學。有一次,他跟同學打架反而受了一點點的輕傷;我把他帶到辦公室,給他的小傷口進行簡單的處理后,先是表揚了他受傷后還挺堅強,沒哭,像個“男子漢”,又說起了他上次作業(yè)做得好的方面,鼓勵他今后要繼續(xù)努力。這時他連連點頭,臉上還泛著微笑。這時,我才跟他談了今天發(fā)生的事情,對他進行耐心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批評教育,使他真正體會到了自己的錯誤,決心不斷改正,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這種注重講究方式的批評教育,也是老師應該不斷學習的教育方式。當然,這也是基于鼓勵的基礎上進行的。
近年來,由于對聽障學生的教育中有效地實施了“鼓勵導行教育法”,我負責的班級學風純正,班風良好,受到同事們的好評和家長的贊許,經(jīng)常被評為學?!跋冗M班級”。我個人也多次被評為市優(yōu)秀班主任。實踐證明,“鼓勵導行教育法”行之有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