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友東
案例:
在數(shù)學課上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當老師用近20分鐘的時間詳盡、準確、嚴密地對新知識講解之后)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在書上第X頁,請大家打開書看看。(學生讀書,用了2分鐘時間)
師:大家都看明白了嗎?還有什么問題?(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師:很好,沒什么問題,我們就來做一些練習鞏固鞏固。(學生拿起紙筆準備做課堂練習)……
反思:
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們往往錯誤地認為讓學生會讀書,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是語文課的教學要求。數(shù)學知識因其“嚴謹、抽象、精練、邏輯性強”的特點而不易被學生所理解,因此,“精講”和“詳析”成了我們數(shù)學老師的“看家本領”,以講為主、講練結合成了我們慣用的教學方式。既然講起來了,往往就一發(fā)不可收拾,洋洋灑灑、淋漓盡致、一講到底。稍微有點“主體意識”的也就如案例中的老師那樣讓學生利用極短的幾分鐘時間“走過場”地翻一翻書本,而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最終還是要回到老師的“標準答案”上來,回到教參的“統(tǒng)一認識”上來。這樣的教學,學生哪里還有讀書的自主權和思考的自主權?他們只能順從老師提供的定論,重復“真理”的聲音。這樣的數(shù)學教學怎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
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學力,而閱讀能力將是這一切的基礎。在這種條件下,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在數(shù)學這門基礎性的工具學科中有意識地幫助學生與書本建立直接聯(lián)系,并使教師從重復教材,轉述教參的繁重任務中解放出來,而以創(chuàng)造性地指導閱讀、提供幫助、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作為主要教學方式,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與選擇地位,從而在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改革。
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是靠老師“講”出來的,而是在實踐中不斷體驗,在閱讀中不斷感悟出來的。
措施:
走出對現(xiàn)象的反思,我們深刻體會到有必要在數(shù)學教學中倡導學生“讀書”。結合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重視讀書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認真閱讀的習慣,發(fā)展學生閱讀學習的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讓學生讀思結合。
邊讀邊想是最基本的讀書方法,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要指導學生以讀促思、以讀助思?!斑呑x邊思”才能“不罔不怠”。在閱讀初期,為了使學生讀有方法,思有深度,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可以就當堂數(shù)學課向學生提供一個提綱,讓學生按著提綱自讀,循序漸進。提綱具體可包括這幾方面:①與前面的知識對比一下,找出聯(lián)系與區(qū)別;②對課本的結論,要掌握推導過程,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不要只讀黑體字;③能解答例題和對應的練習題;④尋找解題規(guī)律;⑤聯(lián)系實際,思考本部分知識的作用。提綱是學生讀書思考的“拐棍”,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概括性,讓學生明確閱讀書本不應只是泛泛而讀、蜻蜓點水,要讀出“重點”,讀出“門道”。這樣才能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二)讓學生讀劃結合。
所謂“讀劃結合”就是要做到口到手到,把讀書和摘要、劃注相結合,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養(yǎng)成邊讀邊摘、邊讀邊劃、邊讀邊批的好習慣。摘:即摘錄下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之處;劃:即勾劃出對知識的不解之處;批:即注明自己對知識的不同意見和想法。手口并用的積極結果是課堂中最豐富、最具活力的學習資源,不僅可以豐富認識,提高智慧技能,還可以增強學習信心。
(三)讓學生讀議結合。
議,就是討論和交流;議,是在學生充分讀書、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師要指導“議”的方法,調控“議”的過程,使“議”落到實處。首先,要擬定“議”的話題。其次,要調動學生“議”的積極性。每個學生在議的前夕,都經歷了深思熟慮,有備而來自是侃侃而談,但也要防止部分“尖子生”的“一言堂”現(xiàn)象,要充分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做到人人發(fā)言各抒己見。第三,教師在巡回指導時,要參與討論,傾聽學生的發(fā)言,鼓勵學生發(fā)表見解。每個人都要談,思維將在不斷撞擊中產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第四,當學生在議的過程中思維卡殼時,教師也不要急于公布“標準答案”,我們還可以回頭再讀讀,再思量思量,受了其他同學的啟發(fā),讀書時是否有靈感頓悟、豁然開朗的感覺。
(四)讓學生讀練結合。
數(shù)學課中的練習一般包括每節(jié)課后的針對性鞏固練習和單元之后的綜合性練習。由于有些數(shù)學知識比較抽象、難學,在鞏固練習中,可以讓學生對照課本做練習,做到眼、手、腦并用,邊讀邊練、先讀后練或練習中遇到問題再讀課本。用實踐加深對理論的理解,用理論強化對實踐的應用,融會貫通、一氣呵成。此外,單元復習時,教師不要完全包辦代替,搞“題海戰(zhàn)”,同樣也要讓學生多讀課本,并把本單元的知識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采用列表式或條文式連結起來,逐漸形成系統(tǒng)條理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讓學生閱讀和積累結合。
主要強調課后要多閱讀、多積累:一是再讀課本。課上理解了,課后要消化吸收、靈活運用,掌握了哪些數(shù)學思想?學會了哪些解題策略?懂得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教育?在記憶的寶庫中是否儲存了新的知識?……二是要多讀課外書。利用遷移的規(guī)律,把課內習得的方法運用到課外,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閱讀課外讀物能開闊學生的視野,發(fā)展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結合閱讀,還可指導學生撰寫數(shù)學小論文,編數(shù)學小報,排練數(shù)學小品,表演數(shù)學童話,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自覺鉆研的習慣和克服困難、鍥而不舍的精神。
總之,在數(shù)學教學中讓學生讀書,也是一條最樸素而有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