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茂春
摘要: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提升語文學習效率,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未能積極主動進行學習,影響實際的教學質量與效果?;诖?,結合工作經驗,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分析研究,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
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重視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改變當前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明確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學習,提升學習效率。通過有效的識字教學,可以從根本上加強小學生對詞匯的累積,減少閱讀過程中的困難,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高效學習。
一、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傳統(tǒng)
現(xiàn)階段,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過程中,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以自身為教學主體,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興趣不高,難以激發(fā)自身的學習積極性,甚至對學習出現(xiàn)抵觸心理,課堂學習效率不高,教學效果不明顯。
(二)教學模式單一
當前,教師教學模式較為傳統(tǒng),單一的以黑板教學、課堂講解為主要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集中注意力,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同時,由于教學模式的落后,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理解不夠透徹,記憶時間短,經過一段時間后,容易忘記所學內容,學習效率不高。
(三)教師未能重視小學生的學習特點
小學生的心理處于不成熟階段,自身未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容易受到外界的環(huán)境影響,學習自主性較差,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對學習難以產生興趣,未能養(yǎng)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學習方法不正確,單純進行機械式學習,與當前的新課改理念相悖。
(四)部分教師沒有認真對待
綜合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現(xiàn)狀來看,部分教師對于識字教學的重要性還沒有一個整體性、綜合性的認知,因此也就沒有把其看作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為只要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穿插講解生詞漢字就可以了,不用專門對識字進行基本功的訓練。學生識讀漢字的拼音是否正確,書寫的筆順和姿勢是否標準,字體是否端正好看等,教師并沒有做出調查和采取對應的教學策略。教師這種不重視的態(tài)度不僅對于其教學活動有著消極的影響,學生也會形成一種識字不重要的心理,因此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忽略這方面的訓練,對語文整體水平的提升十分不利。
二、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革新教學理念
在當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突破傳統(tǒng)思想束縛,與時俱進,從根本上提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未能注重與學生在課堂中的相互溝通與交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枯燥的課堂教學中學習,學習效率不高,因此,教師應改變當前的現(xiàn)狀,加強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頻率,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某教師在漢字教學過程中,將漢字教學與有趣的圖畫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記憶印象,同時提升其想象力,培養(yǎng)散發(fā)性思維,增強漢字的累積。如,在講解“花”“草”“樹”等字時,教師將具體的實物圖向學生展示,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畫內容,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幫助學生牢固記憶,加深其對知識的了解,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為學生的今后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教師還可以將當前的多媒體引入到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賦予漢字豐富多彩的內容,有效調動學生的感官。例如,教師利用多媒體制作出一幅“小猴子摘桃子”的畫面,要求小學生每認識一個字,小猴子就向上爬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
(二)識字教學遵循小學生識字規(guī)律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自身對新奇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應結合小學生這一特點,遵循小學生的識字規(guī)律,逐漸引導學生加強學習,從根本上提升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日”“也”“十”等字時,將相似的形近字與教學相結合,如,“白”“他”“千”等,通過形近字相對比,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同時使學生增強自身的漢字累積,最大限度地理解漢字意思,鞏固字形。重視小學生的認字規(guī)律,同時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新字,降低學習難度,提升學習效率。
(三)寓教于樂,提高學習興趣
《論語·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的就是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雖然他們已經經歷了幼兒園階段并獲取了一定的語文知識,也在內心當中明白小學是正式學習的開始點,但是他們的年齡還沒有達到青少年階段,喜歡游戲、喜歡活動仍然是他們所處的年齡特點。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活動中設計一些識字游戲,有利于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拆字、猜字的游戲,也就是將漢字的偏旁部首分開編成字謎或者歌謠的形式,然后引導小學生分析意思并猜出漢字,比如“一樹獨在庭院中”,“一樹”指的是木,“庭院”可以形象話為“□”,合起來就是一個“困”字;再比如“一人長一口,口下有只手”,“一人一口”是“合”,“合”下有“手”就是“拿”,學生在猜字的過程中情趣盎然,猜出來的漢字也會記憶更加深刻,不會出現(xiàn)書寫或者拼讀錯誤的現(xiàn)象。
(四)貼近生活,從實際出發(fā)
生活也是人們的老師,低年級小學生在校的時間和在家的時間差不多是相同的,小學生在學校接受知識后會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疑問也會帶入學校學習從而尋找答案,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教師從生活出發(fā),將識字教育和生活結合起來,更有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首先,為了降低學生對于識字教學的陌生感,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場景,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拓展學生的識字空間。比如在學習有關植物相關的漢字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實際的植物,強化學生對于實物的印象,在此基礎上講解漢字的教學效果會大大提升。除了在課堂上融入生活情境教學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自然,拓展教學空間,比如遇到水之后,可以教學生認識“河”“溪”“江”“池”等一系列“三點水”偏旁并且和水有關的單詞。生動的學習氛圍和自由的學習方式會給小學生帶來新奇的學習體驗,在重新回歸課堂教學時也會有經驗去調動學習興趣,從而很好地識字、認字、讀字、寫字。
參考文獻:
[1]湯玲玲.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5(30):26-27
[2]王開玲.基于新課程理念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1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