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吉
貧困生問題始終是各高校重點關注的問題。對于貧困生群體,大部分高校在物質資助方面做得較為充分,然而高校對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則顯得略為單薄。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高校貧困生人數(shù)日益增多。社會及高校普遍重視貧困生問題,但是注意點主要集中于高校貧困生的經濟資助層面,而事實上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是急需研究的重要問題。本文運用文獻研究法、分析歸納法等方法對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探討,具體分析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改善對策。
1 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
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為復雜。對于貧困生和非貧困生的心理,國內研究者通過五種方法(SCL-90、LES、CMI、SAS、SDS)進行測量,結果發(fā)現(xiàn)貧困生人際敏感、抑郁、學習困難等消極心理存在率較高。
具體而言,高校貧困生的消極心理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敏感自卑
如今大部分高校學生的生活水平較高,甚至在一些學生中間還存在虛榮攀比現(xiàn)象。而貧困生家庭收入低,不足以支付學費、生活費,在生活水平方面更是無法與其他同學相比擬,容易出現(xiàn)自卑心理。而自卑感易使貧困生變得敏感多疑,更加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愿意過多地與同學交流,有時甚至同學之間的某一句不經意的玩笑都會刺激到貧困生敏感的心靈。
1.2 焦慮不安
貧困生家境貧寒,學費已是重擔,更難以負擔人際交往等必要費用,因而容易陷入焦慮,擔心因為囊中羞澀而影響到自己正常的交際。另一方面,貧困生上大學寄托著家人極大的期望,這種期望比一般家庭更加沉重。在家人的期望下,貧困生往往極其努力,上進心很強,心理壓力也極大,容易變得過于焦慮。
1.3 虛榮嫉妒
大學要求學生住宿舍,進行集體生活,因而每個人的生活都會暴露在其他同學的眼中。貧困生的經濟狀況將無法繼續(xù)隱藏,而宿舍友較為優(yōu)渥的生活會時刻刺激貧困生敏感的心靈,在這種情況下,貧困生容易心理失衡,產生嫉妒心理。甚至,有部分貧困生滋生虛榮心理,將助學金、獎學金用于購買名牌電子產品、名牌衣服。
2 改善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對策
改善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一起形成合力,多管齊下,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2.1 貧困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哲學內外因關系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據,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改善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最根本的是要讓貧困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改變。
廣泛閱讀,開闊視野。貧困生不能把重心全部放在學習上,而是應該廣泛閱讀各個方面的書籍,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視野。視野開闊了,心境也就開闊了。
主動交流,收獲友誼。貧困生應該主動與舍友、同學、老師多交流,打開自己的心扉,克服敏感自卑的心理,主動與同學們做朋友。
2.2 高校多種途徑幫助貧困生
成立組織,脫掉帽子。大部分高校直呼家庭困難學生為貧困生,對學生有負面的心理暗示作用,給他們戴上了一頂隱形的“貧困生”的帽子,更加自卑敏感。為避免這一情況,筆者以家庭困難學生為成員,成立志愿組織,并定期組織志愿者去敬老院、福利院等地進行義工服務,回饋社會。同時,所有老師和學生,不再稱呼家庭困難學生為貧困生,而是稱其為志愿者。這會讓家庭困難學生在心理上脫掉“貧困生”的帽子,將自己重新定義為一名志愿者,把受資助的角色轉換為幫助他人的角色,使自己變得更加自尊自信。
巧用團輔,配備咨詢。筆者在從事高校資助工作期間,以貧困生為對象,舉辦過各式各樣的活動,其中心理團輔廣受歡迎,效果較好。筆者建議高??梢匝垖I(yè)的心理老師,定期給貧困生們開展心理團輔活動,心理老師運用專業(yè)的團輔知識,針對貧困生心理特質設置活動環(huán)節(jié)。另外,各高校都需要設置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為需要進行心理咨詢的學生們提供場所與服務。
3 總結
貧困生心理狀況復雜,改善貧困生心理健康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而在這項工作中,貧困生本人、高校、家庭······社會各界的力量缺一不可。筆者結合從事高校資助工作以來積累的些許經驗,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項改善措施,希望能夠在改善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這項工作中起些微作用。
(作者單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