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興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100076)趙坤
脹氣是腹部術后非常常見的癥狀,與胃腸功能異常有關。腹部手術過程中,患者的胃腸道暴露,對其有一定的刺激性;同時,手術操作過程中可能對其產(chǎn)生不同程度刺激,從而引起胃腸道功能減退,蠕動能力減弱,進而引發(fā)腹氣脹。其主要表現(xiàn)為腹脹,不能正常排氣。術后需要臥床的患者發(fā)病率更高[1][2][3]。部分患者的癥狀可自行緩解,但仍有部分患者會發(fā)生各種其他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的預后,不利于疾病恢復。因此,及時治療該癥對患者非常必要。臨床藥物治療如莫沙必利,雖療效確切,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故本研究采用排氣飲對患者進行干預治療,觀察其治療的療效、排氣時間及安全性等,旨在探尋有效緩解患者痛苦的方法,為臨床應用提供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6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腹部術后脹氣患者358例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179例(常規(guī)+排氣飲治療)、對照組179例(常規(guī)+莫沙必利片治療)。觀察組:男99例,女80例;年齡30.5~69.5歲,平均(46.5±11.4)歲;膽道、腸道、闌尾、脾切除、胃切除手術分別33例、44例、57例、26例、19例;對照組:男97例,女82例;年齡30.0~69.5歲,平均(45.5±10.9)歲;膽道、腸道、闌尾、脾切除、胃切除手術分別35例、43例、56例、24例、21例;資料比較P>0.05。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腹部術后脹氣診斷標準的患者;②患者年齡在18~70歲;③患者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缺失者;②中途退出計劃者;③有嚴重的精神意識障礙者;④各種類型的腸梗阻患者[4][5][6]。
1.3 治療方法 納入的358例患者,同一疾病的臨床治療、護理采用相同的方式,僅術后脹氣治療藥物不同。臨床藥物治療的具體措施如下。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莫沙必利治療。①常規(guī)治療:胃腸減壓,控制患者的飲食,進行體液的補充,一般1600~2800ml,同時補充K+等,注意檢查患者的電解質(zhì)情況;患者要進行適度的翻身、熱敷等;②腹氣脹治療藥物采用莫沙必利膠囊治療,5mg/次,3次/日;③枸櫞酸莫沙必利片(國藥準字H20140339,廠家:Dainippon Sumitomo Pharma Co.,Ltd.Suzuka Plant 魯南貝特制藥,規(guī)格:5mg×10片/盒)。
1.3.2 觀察組 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增加排氣飲治療。①胃腸減壓,控制患者的飲食,進行體液的補充,一般1600~2800ml,同時補充K+等,注意檢查患者的電解質(zhì)情況;患者要進行適度的翻身、熱敷等;②排氣飲組成:陳皮4.5g、木香3g、藿香
附表1 患者排氣時間、治療安全性情況比較[(±s),(n,%)]
附表1 患者排氣時間、治療安全性情況比較[(±s),(n,%)]
注:P<0.05。
組別 排氣時間(h) 不良反應惡心 腹痛腹瀉 頭暈 總發(fā)生率觀察組(n=179) 8.63±4.28 0(0.0) 1(0.56) 0(0.0) 1(0.56)對照組(n=179) 12.95±5.44 1(0.56) 5(2.79) 1(0.56) 7(3.91)t/χ2值 12.710 4.777 P值 <0.001 0.029
附表2 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比較(n,%)
4.5g、澤瀉6g、枳殼4.5g、烏藥6g、厚樸3g,以水煎服,150ml/次;嘔吐疼痛患者增加半夏3g、丁香3g,小腹疼痛的患者增加小茴香4.5g;③觀察記錄患者的排氣、癥狀消失時間[7][8][9]。
1.4 評價指標 觀察排氣飲的療效和安全性,療效評價以治療后排氣時間和臨床癥狀為依據(jù),分別為治愈(治療后排氣時間1h~6h,且腹部脹氣感消失)、顯效(治療后排氣時間7h~12h,且腹部脹氣感消失)、有效(治療后排氣時間13h~24h,且腹部脹氣感消失)、無效(治療后排氣時間超過24小時);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安全性以藥物不良反應為評價依據(jù)[10][11][12]。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進行分析。排氣時間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采取t檢驗,不良反應、療效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法,組間比較采取方差分割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 觀察組平均排氣時間為(8.63±4.28)h,1例(0.56%)有腹痛腹瀉,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0.56%;對照組平均排氣時間為(12.95±5.44)h,惡心、腹痛腹瀉、頭暈分別1例、5例、1例,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3.91%,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附表1。
2.2 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有效率為97.20%,對照組為85.47%,組間差異比較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附表2。
脹氣是腹部術后非常常見的癥狀,術后需要臥床的患者發(fā)病率更高。臨床西醫(yī)認為,該癥與胃腸功能紊亂有關。正常情況下,機體胃、結腸處有120~140ml的氣體,氣體體積過度增加即引起脹氣。在腹部手術過程中,患者的胃腸道暴露,對其有一定的刺激性;同時,手術操作過程中可能對其產(chǎn)生不同程度刺激,從而引起胃腸道功能減退,蠕動能力減弱,進而引發(fā)腹氣脹。其主要表現(xiàn)為腹脹,不能正常排氣[13][14][15]。
中醫(yī)理論認為,術后腹脹的主要病因為脾胃氣虛、濕阻脾胃、氣滯血瘀等,可通過行氣和胃、燥濕健脾、補血理氣等針對性治療消除癥狀。雖然有部分患者的腹氣脹癥狀可自行緩解,但仍有部分患者會發(fā)生各種其他并發(fā)癥,如腸黏連,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情況,不利于疾病恢復。因此,及時治療該癥對患者非常必要。臨床藥物治療如莫沙必利,雖療效確切,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故探尋安全性更高、效果優(yōu)良的藥物療法非常必要。本研究采用的排氣飲主要由陳皮、木香、藿香、澤瀉、枳殼、烏藥、厚樸等組成。陳皮即橘皮,在《本草匯言》等書中均有提及,中醫(yī)認為該藥是調(diào)氣健脾的首選,因其味辛,性溫,可破氣行滯,調(diào)和氣機,治療腹氣脹可作為君藥使用;其化學成分主要為D-檸檬烯,黃酮類如甲基橘皮苷等,臨床試驗表明,該藥材煎制后對家兔、豚鼠等的離體腸道平滑肌有功能促進作用。枳殼最早在《雷公炮炙論》中被記載,另外,在《本草綱目》等書中也有提及,認為該藥可行氣、消積,與陳皮等藥材聯(lián)用可增強行氣的功效;《藥性論》中提到該藥主治心腹結氣,兩脅脹虛等,在臨床藥理實驗中證實,可顯著興奮胃腸道平滑肌。另外,木香、厚樸行氣止痛、調(diào)中導滯,澤瀉可利水滲濕、泄熱通淋;藿香可通過和中止嘔等作用治療脾胃失阻等,療效確切;烏藥味辛,性溫,入胃、腎經(jīng),具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之效。因此,排氣飲治療該癥符合對中醫(yī)對癥治療準則[16][17][18]。故本研究采用排氣飲對358例術后腹氣脹的患者進行不同方法的干預治療,觀察其療效、排氣時間及安全性等,以為臨床治療腹部術后脹氣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的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平均排氣時間為(8.63±4.28)h,1例患者治療后(0.56%)有腹痛腹瀉情況,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0.56%;對照組平均排氣時間為(12.95±5.44)h,惡心、腹痛腹瀉、頭暈分別為1例、5例、1例,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3.91%,以上差異比較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附表1。觀察組治療后有效率為97.20%,對照組為85.47%,組間差異比較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附表2。說明排氣飲治療效果較佳,且安全性好,能夠縮短治療后的排氣時間,能夠減輕患者痛苦,有利于傷口早期愈合和胃腸功能的恢復,臨床應用的可行性高。
綜上所述,對腹部術后脹氣的患者采用排氣飲治療效果較佳,可有效降促進患者排氣,改善腸胃功能,安全性高,可為臨床治療提供有力支持,適合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