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中牟縣人民醫(yī)院(451450)鄭鴿
本研究為探討護理干預對小兒難治性癲癇堅持生酮飲食治療的臨床影響,詳細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82例小兒難治性癲癇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1例,男女比例為29∶12;年齡1~13歲,平均(4.6±0.3)歲;觀察組41例,男女比例為27∶14;年齡1~14歲,平均(4.8±0.5)歲;對比兩組基本資料具有同質(zhì)性(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予以針對性護理:(1)住院期間護理:①需讓家屬明白生酮飲食對病情的影響,增強認知度與認可度,主動提供生酮飲食。②需按照生酮飲食配餐軟件制定的食譜提供飲食方案,確保重量和比例精確。③需將飲食方案告知家屬,確保熟練掌握食譜與飲食方案。④需嚴密觀察患兒,告知家屬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和處理。⑤需指導家屬掌握血糖、尿酮監(jiān)測方式,并記錄癲癇發(fā)作次數(shù)、持續(xù)時間、首次出現(xiàn)癲癇緩解時間等。⑥需鼓勵患兒及家長,重視心理干預,提高依從性與堅持性。(2)出院后護理:①需定期隨訪了解與指導。②組織系統(tǒng)培訓,發(fā)放健康知識手冊,提供科學的參考。③組織集體活動,督促、鼓勵堅持生酮飲食。③組織培訓與比賽提高積極性,增強信心。
附表1 患兒出院時兩組家長一般狀態(tài)問卷調(diào)查分析
附表2 兩組患者KD治療堅持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①以問卷調(diào)查方式對兩組出院時家長的一般狀態(tài)分析,包括掌握食譜制作方法、掌握觀察記錄項目、掌握處理突發(fā)事件方法、掌握復查時間等;各項滿分均為10分,大于7分為掌握[1];②對治療后3、6、12個月時兩組患兒生酮飲食堅持率進行比較;③比較兩組癲癇發(fā)作頻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處理方式均為SPSS18.0,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的表現(xiàn)形式分別為±s、n(%),并分別進行t與X2檢驗,α=0.05為分界值,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示統(tǒng)計學意義顯著。
2.1 出院時兩組家長一般狀態(tài)問卷調(diào)查 各指標對比均存在明顯差異性(P<0.05);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KD治療堅持情況 治療后3、6、12個月分別對比兩組患者(KD)堅持率,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2.3 兩組患者癲癇發(fā)作頻率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癲癇平均發(fā)作次數(shù)(1.0±0.2)次/wk,對照組(3.3±0.5)次/wk,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t=27.348,P=0.000)。
本研究中通過針對性的為患兒提供住院期間及出院后護理干預的方式為觀察組患兒進行干預;住院期間做好對患兒飲食干預的重視,同時注重做好患兒家長的心理干預,增強患兒家長對生酮飲食的認可度是提高治療堅持率的關鍵;同時通過不斷地指導患兒家長掌握相關注意事項及處理方法等也可為出院后堅持治療提供幫助。此外,通過出院后隨訪還可及時了解患兒情況,可為患兒及家屬提供針對性的指導與幫助;且通過組織各項活動還可提高患兒家屬的積極性,對提高生酮飲食治療的堅持率有重要幫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出院時,兩組患兒家長一般狀態(tài)問卷調(diào)查各指標結果對比均存在明顯差異性(P<0.05);且治療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分別對比兩組患者(KD)堅持率,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癲癇發(fā)作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以針對性護理方式為患兒開展住院期間及出院后護理可顯著提高患兒堅持生酮飲食治療的幾率,有利于提高患兒及家長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兒病情,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