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河南省兒童醫(yī)院 鄭州兒童醫(yī)院(450018)王媛媛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7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腎腫瘤患兒84例,將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患者設為對照組,給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設為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3~8歲,平均為(5.08±2.06)歲。觀察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2~7歲,平均為(4.96±2.04)歲。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腎腫瘤手術的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給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向患兒及家長講解腎腫瘤手術的流程、麻醉方法,說明手術的優(yōu)勢和安全性,增強患兒及家長的信心;同時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緩解患兒的緊張及陌生感。②術前準備。術前不強調(diào)機械灌腸,禁食6小時,術前2小時可給予葡萄糖溶液口服,防止引起水電解質(zhì)紊亂。③術中護理。調(diào)節(jié)手術室溫度(24℃~26℃),使用加溫器對手術中所需的液體進行加溫,注意保暖,減少肢體暴露。④術后護理。待麻醉清醒后依據(jù)患兒具體情況,給予適量飲水,如無不適后逐漸開始進食,告知患兒及家長食物以高蛋白、低脂、清淡易消化為主,少量多餐;鼓勵患兒盡早下床活動,術后6小時協(xié)助患兒進行肢體活動,術后第1天可指導患兒下床活動,提醒患兒及家長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和時間;指導患兒通過聽音樂、放松、講故事等方法以分散患兒的注意力,減輕疼痛程度;密切觀察引流情況,注意引流液的顏色、量和性質(zhì),如有異常立即與醫(yī)生聯(lián)系。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的術后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采用本科自制的滿意度問卷調(diào)查兩組患兒的家長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效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均較早,且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家長滿意度 對照組患兒的家長滿意度為(84.78±5.17)分,觀察組患兒的家長滿意度為(91.23±5.31)分,觀察組患兒的家長滿意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640,P<0.05)。
附表 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對比(±s)
附表 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對比(±s)
組別 術后排氣時間(h) 進食時間(h) 下床活動時間(h) 手術時間(h) 住院時間(d)對照組(n=42) 40.18±6.52 46.26±7.37 54.31±8.12 3.25±0.84 9.64±1.65觀察組(n=42) 29.65±6.38 32.85±7.31 38.68±8.04 2.61±0.77 7.12±1.61 t 7.481 8.372 8.865 3.640 7.928 P<0.05 <0.05 <0.05 <0.05 <0.05
目前,臨床將腹腔鏡手術逐漸應用于小兒腎腫瘤的治療中,并且取得顯著效果。但任何一項手術均具有一定的風險,腹腔鏡下腎腫瘤術也不例外。故如何提高手術效果和促進患兒康復,是臨床醫(yī)護人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1]??焖倏祻屯饪谱o理,也稱促進術后恢復綜合護理方案,是指在圍術期采取一系列具有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的措施,包括術前護理、疼痛控制、術后護理等,以減輕手術造成的應激反應和創(chuàng)傷,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滿足優(yōu)質(zhì)護理的要求[2]。本研究對腎腫瘤手術患兒給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均較早,且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較短,家長滿意度較高,說明通過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可促進患兒早排氣、早進食、早下床,縮短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提高家長滿意度。通過術前準備,可改善患兒的新陳代謝狀態(tài),減輕手術造成生理應激反應;通過術中護理,能減少術中出血和感染的發(fā)生;通過術后護理,即飲食指導、早期活動、疼痛護理等措施,可提高患兒的舒適度,有效促進患兒盡早恢復。
綜上所述,在腎腫瘤患兒圍術期中采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能有效促進患兒盡快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提高家長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