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中醫(yī)院(450000)張瑾
血管性癡呆(VD)屬神經(jīng)內(nèi)科疾病,不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還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較大的經(jīng)濟負擔[1]。本研究為探討VD患者的有效護理方法,將3R強化護理模式用于臨床護理中,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27例血管性癡呆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n=13):男7例,女6例;年齡45~74歲,平均(60.05±2.34)歲。觀察組(n=14):男8例,女6例;年齡42~75歲,平均(59.90±2.3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本組患者接受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3R強化護理,即記憶提取、記憶空間定位、記憶再激發(fā)。(1)成立3R強化小組:組內(nèi)成員包括1名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3名護士,制定3R操作流程,要求組內(nèi)成員掌握3R護理模式的內(nèi)容及方法。同時評估VD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3R強化護理方案。(2)記憶提取訓練:通過各種方式引導患者回憶往事并向患者講述當時的情境。此外,讓患者自述對自己影響最大的5件事,并根據(jù)時間順序講述近3年讓自己高興的3件事,訓練其回憶和記憶能力。(3)記憶空間定位訓練:詢問患者目前所處地點和家庭住址,目前所處地點與家庭住址之間主要有哪些標志性的建筑。在病房內(nèi)設置明顯標識或放置一些患者熟悉的物品,讓患者牢記病房位置,訓練其定向力。(4)記憶再激發(fā):①增強邏輯思維及表達能力訓練:以提問方式讓患者回答關于自我認識、家庭、生活常識等問題。并通過計算、簡單益智游戲、拼圖等方式訓練患者的邏輯思維能力。②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根據(jù)患者癡呆程度訓練患者自行穿衣、沐浴、入廁、進餐等。
1.3 觀察指標 認知功能評分(MMSE):該評分總分30分,正常:MMSE≥27分;輕度:MMSE評分為21~26分;中度:MMSE評分為10~20分;重度:MMSE評分<10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該評分總分56分。完全正常:ADL評分為14~16分;不同程度功能下降:ADL評分為17~21分;明顯功能障礙:ADL評分≥22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經(jīng)t檢驗,P<0.05時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MMSE評分比較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MMSE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MMSE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見附表1。
2.2 兩組ADL評分比較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ADL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ADL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MMSE評分比較(±s,分)
附表1 兩組MMSE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14 19.45±3.47 25.67±2.15對照組 13 19.47±3.48 22.97±2.08 t 0.015 3.312 P 0.998 0.003
附表2 兩組ADL評分比較(±s,分)
附表2 兩組ADL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14 33.13±3.48 18.64±1.12對照組 13 33.16±3.51 21.04±1.54 t 0.022 4.657 P 0.982 0.001
3R強化護理模式是以認知心理學和神經(jīng)心理學為理論基礎,以改善癡呆患者癥狀,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為護理目的護理模式[2]。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干預前,觀察組MMSE和ADL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并無明顯差異,干預后,觀察組MMSE評分較對照組高,而ADL較對照組低,說明3R強化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3R具有較強的個體化特征,3R護理小組通過評估VD患者病情,并制定與患者相關的康復訓練計劃,其針對性更強,患者依從性更好。其二,護理模式為“一對一”,針對存在定向力障礙、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及自理能力差的患者,通過記憶提取、記憶空間定位、記憶再激發(fā)3個環(huán)節(jié),以回憶、計算、拼圖游戲、閱讀等訓練,對患者的記憶能力、智力、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訓練和刺激,從而改善患者的認知能力,通過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綜上所述,3R強化護理模式可改善血管性癡呆患者認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