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今日說法”是以敘述案例故事的方式表達想法的法律課程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表達、闡釋并有所啟發(fā)。推動有效、簡潔的案例故事演講對很多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青年人非常有必要練就以故事形式推銷自己想法的能力。本文希望通過總結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來展現(xiàn)“今日說法”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 案例 故事 今日說法
基金項目:1.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公民社會視域下的創(chuàng)業(yè)法律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編號:16YB022;2.蘇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高職高專研究專項“以高職學生公民意識養(yǎng)成為視角的法律教育調查與思考——以江蘇昆山為例”,課題編號16000Z048。
作者簡介:孫蕾,硅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096
一、案例在法學教學中的意義
案例本身就是一個個的小故事。美國休斯頓大學研究教授布瑞妮·布朗曾在TED演說中提到:“故事是有靈魂的數(shù)據(jù)?!边@詮釋了故事在傳達中的重要性和意義。因為深入人心的觀點往往包裹在故事里。神經學的專家發(fā)現(xiàn),一個想法能夠引起人類的“軀體狀態(tài)”,一個精彩的故事會觸發(fā)大腦釋放出皮質醇(關注演講者)、催產素(對他人產生同情心)、多巴胺(讓人快樂)等化學物質??茖W的解釋了人類大腦為何天生喜歡聽故事。所以運用好案例,講好故事在法學教學中大有裨益。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自身知之甚少的概念、信息,激發(fā)并融合師生的集體想象力,更好的發(fā)揮今日說法環(huán)節(jié)的鍛煉效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教學相長。
今日說法環(huán)節(jié)主要放在我校的公共指選課《創(chuàng)業(yè)法律基礎》課上,每次上課教師都會邀請2位學生進行演講,故事選材不限,只需用法律的視角解讀某一或某類事件。故事就是我們把想法傳遞給別人的載體,以故事形式推銷自己想法的能力在這個信息、知識經濟時代顯得尤為重要。社會需要青年創(chuàng)業(yè)者,而青年創(chuàng)業(yè)者如果希望用自己的想法改變世界,就有必要練習如何把故事講好。縱觀那些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往往都是溝通大師。會用情感、情境和相關性包裝自己想法的能力是青年人在當下和未來有必要掌握的實用技能。本課程的其中一項大作業(yè)就是以小組為單位,用10張以內的幻燈片在18分鐘內介紹模擬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公司章程,每個今日說法用3張幻燈片在5分鐘內演講,這樣的訓練正是要挖掘學生的潛能,同時讓學生感到,會講故事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過技巧的訓練獲得進步,從而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二、今日說法的案例教學安排
教師在第一次課做課程介紹時就會布置并講授今日說法的演講要點。之后的每次課前,學生會把自己做好的今日說法以PPT等形式與教師進行課前交流,課上教師會選取2個今日說法進行講授,沒被選中的會再次修改,合格后放到下次課作為首選案例講授。課堂實行分組教學,每個學生代表的是其所在的小組。每次演講完畢,演講者個人和其所在的小組都會加分,用以激勵,并作為為日后考核時計算平時成績的重要依據(jù)。教師本人在每次課前也會準備一個今日說法,案例故事往往取材于當下時事,或是和當日所講內容相關的案例故事,作為教學引入。接下來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來談談在組織今日說法時,提醒學生的一些注意事項。
(一)今日說法的結構安排
今日說法的演講結構大致分為如下三個部分:
1.看圖通曉主題(背景階段)。
2.法律問題(問題階段)。
3.法律鏈接(解決階段)。
研究人員早就發(fā)現(xiàn)人腦在短期記憶或 “工作”記憶中只記得3-7個要素。蘋果公司創(chuàng)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是世界舞臺上最具溝通魅力的演講者。他的演講中慣用三幕式結構來推廣產品。只選擇客戶最關心的3個產品特點,只給投資人列出他會收益的最重要的3個理由等等。所以“3”是能夠建立起一種思維模式的最小單位。簡單、好記,所以有效。
今日說法要回答:你的主題為什么重要?你想解決什么問題?你想分享什么經驗?我建議他們把65%以上的篇幅用在講故事上,因為數(shù)據(jù)傳遞的僅僅是信息而已,而故事能賦予信息以靈魂,從而使聽眾重新審視自己一直以來保有的認知和信仰。為了使演講效果更好,需把自己所要講的一系列問題簡化成一根緊密連接的線條,即主線。涵蓋的主題越少越好。正如理查德.巴赫所說:“偉大的創(chuàng)作取決于所刪文字的力量”。我通常建議學生把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設計成3個有遞進關系的簡明扼要的問題。比如:(1)我為什么要開公司?(2)我對什么充滿激情?(3)是什么原因讓我做這件事的?
(二)案例故事的內容選材
今日說法在選材方面,可挖掘自己非常熟悉且愿意分享的有價值的故事。例如獲得啟發(fā)的一件事。若時光可以重來,我們有機會為過去時的自己上一堂課,你會選擇什么內容?如果這堂課對你有幫助,那其他人也一定愿意聽。鼓勵學生多從這個方向去思考,有了個人的親身經歷和個人色彩,會更生動真實、更吸引人。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今日說法是講授該學生暑期兼職時被用人單位侵權,自己是如何堅持主張權利的,通過查找資料,找準法律依據(jù),該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教訓。
此外,故事選材還可以選擇自己克服困難的歷程。我們可想想自己過去曾不敢面對或不擅長的糗事,自己是如何克服的。困境是這個世界最天然的存在,人們不可能無視那些困境故事,很多鼓舞人心的演講者都是通過困境故事與聽眾建立情感鏈接的。曾有一位學生講述,他和母親從小飽嘗父親的家庭暴力,他發(fā)誓18歲那年要通過法律手段結束童年以來的噩夢,并且他真的那樣去做了,在那天的今日說法演講中,他運用比較法指出了在家庭暴力下如何對弱者進行有效保護,中國與發(fā)達國家在這方面的現(xiàn)實差距,數(shù)據(jù)資料詳實,講述感人,他把自己在歷經痛苦、掙扎時的勇敢面對和如何化解分享給大家,同學們聽得潸然淚下,還有的學生直接在下面補充發(fā)言,場面激動人心。不得不說這個演講是有影響力的,影響力不在于演講者的過去,而在于演講者如何理解自己的過去。講述自己的故事實際上是在以命運主宰者的身份去應對生活。
(三)演講技巧
我會提醒學生多注意充實情景設計。講述內容不要直接敘述,而是要有具體的細節(jié)。也就是給聽眾展示時間、地點、氛圍、人物外貌、對話等,生動的語言、淺顯的表達,更容易把聽眾帶入演講者的世界,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聽眾接受信息的方式“定制”出聽眾有生活體驗的故事。
今日說法要搶奪聽眾的注意力,可通過肢體、目光交流、聲音、道具等渠道實現(xiàn)。若能幽默,當然是錦上添花,可以消除緊張氣氛,吸引青年學生眼球,拉近距離。人腦不會放過新奇事物,所以奪人眼球的技巧是可以嘗試的。用積極的方式違背聽眾的期望(只是期望看到圖表、數(shù)據(jù)、插圖),創(chuàng)造出引人入勝的“意外”,不僅讓聽眾愛不釋手,還留下了談論的話題。一位講環(huán)境污染的學生曾經在演講時拿了一杯循環(huán)水當場喝下,并告訴大家這是比爾蓋茨在2015年初演講時的做法,這杯水之前還是人體排泄物,經過系列流程轉化為純凈水。以此來提醒大家關注我們身處的環(huán)境污染并號召大家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設計口號。行動口號往往出現(xiàn)在演講敘事結構:(1)觸發(fā)事件(困境);(2)轉變(解決方案);(3)人生啟示(號召)的3中。例如二戰(zhàn)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在1940年連續(xù)發(fā)表了6次演講,演講詞語短小精煉,字字珠璣,內容壯觀,動人心魄,他的演講后半部分里多次提到:“我們的目標是勝利”、“我們將戰(zhàn)斗到底”,成功的讓一個14天前還屈服于德國納粹的國家,最終決定拿起武器斗爭到底,其產生的巨大能量堪稱發(fā)動了一場戰(zhàn)勝邪惡的運動。前文所述的那位講環(huán)境污染的學生,在演講時還借鑒了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的演講,使用英語 “yes,we can!”,號召大家關注身邊被污染的事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在課后的日子里,學生們可能記不清一節(jié)課的所有細節(jié),但是記住了這個簡單清晰、有煽動力的口號“yes,we can!”,那是因為被演講者的勇氣、信心和有力量的號召深深打動了。
今日說法的演講時必須脫稿,因為直接讀材料會機械生硬,很不自然,脫稿可以讓聽眾感覺他們正在與演講者一對一的交流,讓所表達的思想充滿激情。此外,對PPT的制作,我要求學生多用圖片來替換圖表和文字為故事增色,畢竟這樣可以降低聽眾的負擔。鼓勵學生多使用類比手法來幫助聽眾在大腦中勾勒畫面,做到生動描述。
(四)遇到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很多學生羞于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來,往往是害怕自己受到別人苛刻的批判。筆者會鼓勵學生多給自己積極正向的心理暗示,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恐懼;還有一類學生上臺后絲毫不緊張自己的演講,這未必是好事,他們演講的效果通常更糟糕,滔滔不絕中不關心自己怎樣更有說服力,也不專注于如何提高水平,最后下面的聽眾百無聊賴,大家的時間被耽誤不說,還會影響后面的正式授課。為了避免此種風險,筆者在與學生課前溝通時,盡量采取語音方式,在通曉學生的演講策略后有針對性的給出一些建議。
因為課前的溝通多帶有隨機性,即使QQ或微信的短暫交流,學生最終仍不能圓滿的進行臺上展示。我給每個今日說法都附加一個機會,經加工后第二次展示時要求素材不變的基礎上有新內容新亮點或結構重組,要充分利用小組集體智慧對今日說法進行簡明化處理,做到“言而由衷,言簡意賅”,臺下過半數(shù)聽眾同意后可在原來分值基礎上翻倍加分,同學們戲稱為“發(fā)紅包”,這對鼓勵學生坐下來專研、精益求精是有觸動的。另外,為了提高課堂再現(xiàn)的質量,在回復QQ或微信后的今日說法,我不會馬上安排演講,通常多給一周的時間鼓勵學生反復練習,有的學生會把自己的演講錄制成短視頻發(fā)給我看,還沒等我逐一提出問題,他們自己已經認識得很到位了。在課堂上我也一再強調,精彩的臺上幾分鐘并非有天賦之人莫屬,是學生們課下鍛造換取的,鼓勵學生抓住每一次打磨自己的機會,嘗試便是轉變。
很多學生在找法律鏈接(解決問題)時未必準確,在課前交流時,我不會直接告訴其答案,而是鼓勵他再尋找,在課上演講時若還存在偏差,我會在其演講結束時就知識點與大家再討論,以便強調、補充、總結,并不忘對整個演講進行點評和鼓勵,對演講者個人及其所在的小組來說是認可,對其他小組是鞭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有團隊的感知、榮譽的體驗。
學生在準備今日說法時常碰到類似困惑,就是在面對未知領域時往往無從下手,若沒有坐標就開始準備,會盲目的消耗很多時間。因此,明確問題焦點,設定觀察角度,透視案例非常重要。即便僅一個案例,也可以從中挖掘出不計其數(shù)的有價值的東西。案例中出現(xiàn)的場景往往與自己周遭牽涉的問題密切相關。需要演講者和所在小組集群體之力在多個視角中深度剖析,尋找突破口,最終明確以何角度看待問題更容易發(fā)現(xiàn)或提高案例的價值。所謂案例,是指某個特定的歷史個體或集團中發(fā)生的事態(tài)。所以研究案例要關注實踐前后的關系脈絡和狀況,進而推導假說。我會鼓勵學生多用比較分析的辦法來論證自己結論的合理性,并對案例追蹤觀察,明確其因果機理,多嘗試現(xiàn)場問卷調查,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注意統(tǒng)計方法和案例方法互為補充,。今日說法環(huán)節(jié)有效的鍛煉了學生對案例研究的觀察思考能力、解讀因果關系的能力、通過類比推導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關注案例內容,還要把視線落到研究方法,并力圖把這些方法用在以后的工作實踐中,提高在實際業(yè)務中的洞察力,這才是我們培養(yǎng)創(chuàng)業(yè)型人才的目標所在。
參考文獻:
[1]宋豫書.TED演講的8個秘訣.化學工業(yè)出版社出版.2016年版.
[2][美]卡邁恩·加洛.喬布斯的魔力演講.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3][英]溫斯頓·丘吉爾著.李陽譯.永不屈服:溫斯頓·丘吉爾一生最佳演講集.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年版.
[4][日]井上達彥.深度案例思考法.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