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灣
姓名 饒宗頤。
簡歷 1917年生于廣東省潮安縣,幼承家學。1930年曾短期就學于省立金山中學。1935年應中山大學之聘任廣東通史館專任纂修。1940年完成成名作《楚辭地名考》,并先后出任中山大學、廣東文理學院、華南大學研究員、教授。1949年后在香港、日本等地大學任教,從事學術活動。1968年后出任新加坡大學、美國耶魯大學教授。1973年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1987年出任中國敦煌研究院名譽研究員,1992年后出任復旦大學、南京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學校的顧問教授和名譽教授。2018年去世,享年101歲。饒宗頤是著名的國學大師,集學術與藝術于一身,在甲骨文、簡帛學、敦煌學、佛學、道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以及梵學、西亞史詩、藝術史、音樂、詞學、書畫等領域皆有建樹,有專著60多種。
名言 我對自己的身體很珍重!珍重,就是做學問時,我完全投入,疲倦了,我會停止;吃東西,飽了就馬上停止,自己克制自己。自 14 歲起,我學“因是子靜坐法”,我早上會沐浴和靜坐,然后散步,晚上 9 時必寬衣就寢。
評語 “珍重”自己的身體就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就必須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身體包括肉體和精神兩方面,兩方面互為因果,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饒老認為肉體的養(yǎng)生主要是有規(guī)律的生活,飲食、運動、睡眠等都有規(guī)律。由于他的物質生活可以自己有規(guī)律地安排,所以對他來說最主要的是精神生活的修煉。他參悟佛學,深得佛學精髓,善于修心,長期練習靜坐,“禪定”功夫深厚,不受外界干擾,始終神閑氣定。他喜歡元代詩人楊維楨草書的詩:溪頭流水泛胡麻,曾折瓊林第一華。欲識道人藏密處,一壺天地小于瓜。這種“葫蘆人生”能靜守自我,享受孤獨,內(nèi)心的淡定和從容使生命始終處于愉悅狀態(tài)。這種精神狀態(tài)有利于肉體氣血的運行,長此以往,豈不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