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汽車銷量中,我們看到了一家中國車企首次站上國內銷量前3甲的位置,而這個品牌就是吉利。
根據乘用車聯(lián)席會的統(tǒng)計,吉利汽車2018年上半年累計銷量為757931輛,不僅超過了日產,更高于豐田的680000輛和本田的609100輛。在超過日系3強的同時,也正在挑戰(zhàn)更高的目標—大眾與通用。
那么吉利是靠什么崛起的呢?又是靠什么贏得消費者的信賴的呢?
品牌層面,不可否認,吉利對于沃爾沃的成功收購為如今的品牌價值提升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同時也為后續(xù)推出領克高端品牌奠定了基礎。
技術層面,依托沃爾沃打造正向研發(fā)體系,包括車型平臺架構與動力總成,并吃透所有核心技術,進而打造自己的CMA、BMA和DMA等一系列平臺,為產品的落地打下了堅實基礎。
產品層面,盡管在SUV細分市場發(fā)力晚于長城,但憑借博越、遠景等SUV的產品力以及領克01、領克02產品的及時推出,牢牢占據了SUV市場一塊寶貴的陣地,再加之轎車平臺依靠性價比優(yōu)勢爭奪二三線市場資源。
營銷層面,如今吉利旗下各個品牌的營銷活動已經成為不少自主品牌甚至是合資品牌學習的榜樣,不僅形式新穎獨特,而且精準有效,更為難得可貴的是頻次密集,使得其品牌始終占據“熱搜”,熱點效應明顯。
政府資源層面,吉利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政府資源,例如在收購沃爾沃過程中,地方政府為資金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背書。不僅對國內政府資源加以重復利用,順著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也成功登陸海外市場并建立生產基地,可謂是把資源用到極致。
執(zhí)行主編
不過,吉利也有自己的“成長的煩惱”,例如老平臺車型迭代部分偏慢、新能源領域布局與技術儲備不及對手、多品牌運營的柔性化問題等等,對于一個大的汽車集團,這些問題都不可避免,況且還是一個年輕的“汽車集團”,這些問題可能更復雜與多元。
加以時日,隨著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也許占領前3甲的不僅僅有吉利,還會有其他自主品牌,而在世界范圍內,中國自主品牌也會占據一席之地,這才是中國汽車工業(yè)崛起的時刻,吉利,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