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影梅
隨著世界經(jīng)濟社會全球化進程的推進,我國也打開了飛速發(fā)展的新局面。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基于對青少年培育的使命,《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應運動而生,也提出了將青少年培養(yǎng)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核心目標。其中社會參與中的“責任擔當”素養(yǎng)成為六大核心之一,也就是說國家明確提出一個孩子“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是現(xiàn)代兒童必不可少的核心素養(yǎng)。
少先隊是中國少年兒童的群眾組織,隊伍中的小干部在整個隊伍中起到先鋒模范的作用,他們的素養(yǎng)影響著整個隊伍是否向著陽光積極的方向發(fā)展,歸根到底影響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貢獻的大小。
一、探尋偶誤,刨根問底聚焦源頭
隊干部的領導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甚至是“嚴重的問題”。且看下面的鏡頭:
鏡頭1:廣州某小學,在靜校托管時間,趁著值日教師到不同的樓層巡查的空檔,本來鴉雀無聲的班級出現(xiàn)了小小的躁動,中隊長為了讓“肇事者”回歸安靜,便使用數(shù)學用的直尺將講臺拍得呯呯響,打破了整個樓屋的安寧。
鏡頭2:小玲是陽光中隊的中隊長,她是同學公認的具有親和力的隊干部,可一次出于對隊中熊孩子的勸阻,手中削鉛筆用的小刀,無意中刮傷了熊孩子手背的表皮,犯下了無心之過。
縱觀隊干部在管理過程中常見的現(xiàn)狀,試問小問題真的是偶然事件嗎?或是小問題背后藏著大背景,極需要我們去探索去刨根問底,聚焦到偶然事件的源頭?
就自信、應變與社交三方面對農(nóng)村地區(qū)與開放與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孩子的隊干部進行調查,兩地隊干部的人選在品格、自信、應變與社會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開放與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孩子在自信、應變與社交方面更有天賦,但引發(fā)了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否外向型的少先隊員更適合當隊干部?少先隊員的領導力應具有怎樣的思維品質?為了揭開其面紗,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作了一番思考。
二、拋磚引玉,積極思維聚焦成敗
我們先看看何謂領導力:組織者具有組織團體活動,增進團體成員之間的關系,并確保團體能夠完成任務的能力。
(一)目標導向思維,領導力培養(yǎng)的制高點
美國領導力大師史蒂芬·柯維博士指出,領導者應具有“以終為始”的習慣。這里的“終”就是如雷灌耳的“目標”。目標導向思維,意味著隊干部在組織每一項活動之始,都要有一個導行儀指向任務的終點(目標),再由終點出發(fā),將通往終點的路徑分解為若干個小終點,與團隊成員一起收獲一個個階段性勝利,最終攀到陣地的制高點,獲得勝利。
由此可見,具有目標導向思維品質的隊干部,活動實施起來更能勝券在握。
(二)換位思考思維,領導力培養(yǎng)的掌舵者
眾所周知,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小隊,無不是由一群不同的個體組成的。如果一個國家不換位思考,就會出現(xiàn)戰(zhàn)爭乃至世界大戰(zhàn);如果一個小隊中的成員不換位思考,就會在成員間鬧情緒,導致團隊任務泡湯。
隊干部具有換位思考的思維,能激活人際交往的和諧因子,成為團隊前進的掌舵人,引領組織工作順流而下。
(三)經(jīng)常反省思維,領導力培養(yǎng)的修復劑
反省是對成長過程中的錯誤的一種修復,也是讓陰暗的心靈獲取光明的一種修煉。領導者服務的對象是人,由于團隊中成員的成長是日新月異的,團隊中發(fā)生的事也會與時倶進,“沒有一條河流是相同的”,因此要教會隊干部要“隨機應變”,這種“機”包含團隊活動中面對的困境,成員中出現(xiàn)的負面思想,以及小干部自身存在的錯誤。
(四)戰(zhàn)略性思維,領導力培養(yǎng)的新視界
戰(zhàn)略性思維,即前瞻性思維,也就是看得多遠的思維能力。不同的領導者看到未來的長遠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國家領導人能對國家的未來幾十年的發(fā)展運籌帷幄,圍棋高手能預測戰(zhàn)局的走向。此外,還要看到整體和全局,會策劃,將組織過程了然于心。
三、玩轉天地,高效習慣煅造才華
領導者擁有積極的思維方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組織行為更有成效。將教練形心理學與高效能管理的五種習慣相融合,讓隊干部從依賴期過度到獨立期,直至互賴期,讓各種積極思維植根于隊干部的組織行動中。
(一)綠色通道:積極主動習慣
我們通常認為一種新的習慣的形成需要21天,實踐證明,通過隊干部版積極心理學教練模型,能為隊干部領導品格形成提供綠色通道。
(二)成長“秘書”:要事第一習慣
但凡從事基礎教育的工作者,都看到孩子們面對一大堆事情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亂局面,可謂老鼠拉龜——無從下手,因此我們有必要幫助他們尋找成長的小“秘書”,養(yǎng)成要事第一的習慣。
(三)互利模式:協(xié)作雙贏習慣
雙贏是一種人際交流上的互利模式,在孩子成長的層面就是取得共同的進步。雙贏習慣也是一種協(xié)作、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的習慣。為了讓隊干部體驗雙贏所帶來的快樂。
協(xié)作雙贏的習慣并不僅存在成人世界的商業(yè)模式中,它散播在孩子生活與學習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教育者善于引導,孩子的領導力也將會井噴發(fā)展。
(四)問題捷徑:聚焦傾聽習慣
吉拉德·伊根指出聚焦式傾聽不但必須是積極的,尋求意義的,而且是不帶偏見的。先入為主往往會影響人們的判斷,因此在人際交往中,聚焦式傾聽是發(fā)現(xiàn)事情真相的“捷徑”。
讓隊干部形成聚焦式傾聽的習慣,也可以在教練型心理游戲中形成。隊干部形成聚焦式傾聽的習慣,將會在組織團隊活動中少走彎路,真達問題解決的要點。
(五)活水源頭:不斷更新習慣
心理學家指出人具有四大精力,即體商、智商、情商、靈商,人類要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而上述講到的領導力發(fā)展的方方面面也需要日日新、月月新,為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兒童處于成長的旺盛期,更需要鼓勵他們主動地獲得更新的途徑,打破定勢思維,全方位地獲取能量。
綜上所述,隊干部領導力的培養(yǎng),借助教練心理游戲,讓孩子們形成積極的領導思維與習慣,將會讓孩子踏上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快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