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火英
摘 要:近些年以來,愛心教育正在逐步受到有關部門以及更多學校的關注。教育的種子必須在愛的氛圍內才能得以健康成長,因此可見,教育的全過程都不能夠缺少愛心作為支撐。具體而言,學校對于同學們全面施行愛心教育的舉措有助于塑造優(yōu)良品性,從而顯著提升了綜合性的人文素養(yǎng)。在現(xiàn)階段的課改實踐中,學校針對愛心教育還需予以更多關注,確保教育種子能夠沐浴在愛中,在此前提下為學生創(chuàng)建濃厚的關愛氣氛并且保證其健康成長。
關鍵詞:愛心教育;必要性;實施措施
如果沒有了關愛氣氛,那么教育也將會喪失最根本的價值。從當前現(xiàn)狀來看,愛心教育正在逐步滲透于各個年齡段的相關教育舉措中。通過施行愛心教育的途徑與方式,學生將會真切感受到教師、身邊同學以及整個社會給自身帶來的幫扶與關愛,從而塑造了應有的價值認知。與此同時,滲透愛心的教育措施還能塑造健全性格并且培育優(yōu)良品格,在確保學生具備優(yōu)良品性的前提下再去施行各個學科的日常教學。愛心教育有必要貫穿于各階段的平日教學,以此來顯著增強教育實效性,保持品德教育與其他教育應有的正確方向。
一、在教育過程中融入愛的重要意義
自從出生開始,孩童就沐浴于濃厚的父母關愛氛圍中。到了學齡期以后,融入學校與集體的孩子們仍然不能夠欠缺愛心滋潤,因此需要濃厚愛意作為必要的心靈滋養(yǎng)。從教育本身的視角來看,教育與愛之間具備密不可分的內在聯(lián)系,開展成功教育最根本的著眼點以及最終歸宿都在于愛。反之如果欠缺愛的宗旨與目標,則整個教育進程將會欠缺意義,無法讓孩子們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幸福感。由此可見,教育種子必須生長于關愛的氛圍中,此項舉措構成了成功教育的前提。
依照新課改的根本思路,學生應有的各類優(yōu)良品德都要建立于愛心基礎上。學校教育并非單純局限于傳授各學科的知識,同時更要著眼于塑造健全品性。反之如果沒能做到上述的愛心教育,那么學生即便擁有了較高水準的學科專業(yè)知識,則自身也會表現(xiàn)為性格殘缺或者品性不良的狀態(tài),從而導致了失敗教育。滲透愛心教育的內涵應當包含熱愛祖國以及熱愛人民、真誠關愛身邊他人、愛護自然并且具備自愛的優(yōu)良品格。教育領域只有蘊含了上述內涵,才能將其視作成功教育。
在傳統(tǒng)模式下,德育教育表現(xiàn)為僵化與枯燥的狀態(tài),學校針對深層次的德育內涵也并沒能給予必要關注。長期以來,由于受到應試思路的顯著影響,很多師生都覺得各學科教育應當占據(jù)首要地位,因而習慣于忽視德育。然而實質上,教育體系如果欠缺德育作為其中的核心支撐,則很可能表現(xiàn)為殘缺的狀態(tài)。為了從源頭入手加以改進,學校針對愛心教育就要將其融入全過程的德育實踐,在此前提下逐步塑造并且培育優(yōu)良品格。
二、探求改進舉措
教育的基本宗旨就在于培植愛的種子,讓其扎根于孩子們深層次的心靈中。在此基礎上,對于愛的種子還需予以日常澆灌,保證其順利萌芽并且茁壯生長,從而在孩子們的整個心靈中彌散愛意。因此可見,開展成功教育的側重點就要落實于愛心教育,通過運用滲透愛意的方式來創(chuàng)建優(yōu)良的教育氛圍,并且逐步引導孩子們學會對他人施以關愛,運用愛的視角來看待所有事物。愛如果能夠充滿內心,那么將會引導平日行為,在潛移默化的狀態(tài)下提升了心靈境界與品德境界。具體在實踐中,學校在施行愛的教育時應當關注如下舉措:
(一)將愛心滲透于日常學習與平日生活中
愛與教育的全面融合并非僅限于課堂中,而是應當融入同學們的平日生活。通過運用生活化的舉措來施行愛的教育,應當能夠獲得更優(yōu)的整體教育效果。從現(xiàn)狀來看,學校針對德育教育更多關注了生活化的轉變,在創(chuàng)建全新德育模式的同時更多關注深層次的愛心滲透與愛心融入。因此可以得知,愛的教育必須緊密結合真實生活,而不能停留于淺層次的課堂講授。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同學們全面關注日常實踐,確保運用延伸實踐的方式來踐行愛的教育,并且全面優(yōu)化愛心教育具備的德育實效性。
(二)教師應當真誠關愛學生
學生在進入校園以后,首先就會接觸到教師以及身邊的其他同學。因此,多數(shù)學生都渴求來源于同學們以及教師對于自身的關愛,希望獲得更多認可。與此同時,多數(shù)學生在面對教師的各種平日行為時都會傾向于對其加以模仿,并且影響到自身的某些潛在思維與日常行為。在此前提下,教師就要突顯自身應有的示范作用,通過真誠關愛學生的方式來實現(xiàn)愛的傳播。教師只有在富于愛心的前提下,才能給同學們帶來優(yōu)良的感染。
例如教師在面對平日生活較為拮據(jù)的學生時,對其應當予以更多的幫扶,耐心傾聽其面對的困境并且協(xié)助其進行解決。此外,教師還需提醒其他同學對于上述學生予以更多關愛,而不能夠對其進行歧視或者排斥等。如果涉及到針對后進生給予愛心教育,那么關鍵在于給予后進生更多鼓勵,對于此類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微小進步都要及時予以熱情肯定。因此,愛的教育尤其應當關注特殊性較強的某些群體,通過全面關愛與幫助的方式來體現(xiàn)愛心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整個班級以及整個學校范圍內培育愛的種子。
(三)創(chuàng)建優(yōu)良的教育氛圍
愛的教育必須依賴于良好氛圍,而優(yōu)良的教育氣氛在根本上構成了德育教育得以開展的前提。學校在施行德育的整個過程中,都應當著眼于創(chuàng)建優(yōu)良的氛圍,其中關鍵在于創(chuàng)建校園文化并且運用生活化的愛心教育舉措。這是由于,愛的教育應當建立于多方參與的前提下,而非僅限于依賴某些個體的力量。從現(xiàn)狀來看,全面實現(xiàn)愛心教育不能缺少教師、學校、學生以及整個社會對此的參與,通過運用愛心接力的方式來播撒愛心種子,促進其生根與成長。
三、結束語
在多種多樣的教育類型中,愛的教育占據(jù)了整個教育體系的核心地位。對于品德教育如果要保障其符合優(yōu)良的實效性,則有必要全面突顯愛心教育的價值與意義。在目前的教育實踐中,愛心教育不僅蘊含了關愛他人與幫助他人的內涵,同時還應當涉及到針對整個社會以及自然界的濃厚愛意。在全面滲透愛的基礎上,教育就不會偏離最根本的方向,而教育的種子也將會茁壯生長。
參考文獻:
[1]李鵬.學習型組織視角下特殊教育師范生愛心素養(yǎng)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7(10):63-67.
[2]李鵬.特殊教育師范生愛心教育協(xié)同路徑探索[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5(20):66-68+80.
[3]劉志剛,劉建琴,錢婭嫻等.“愛心教育三段式”育人模式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實踐[J].職教通訊,2015(23):44-46.
[4]姚瀟囡.論高校愛心教育體系的構建[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9(02):17-19.
[5]晏志偉.當代青年愛心及愛心教育問題的探究[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23(06):18-21.
[6]陳秀慧.淺談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愛心教育[J].職業(yè),2012(2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