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健
摘 要: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時,其本質動機是否出于主觀,是否能夠形成對于體育項目的愛好,是本文的研究重點。為此,本研究針對本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主要調查方向為七個方面,分別為:樂趣動機、能力動機、制度動機、外貌動機、健康動機、社交動機、服從動機。進而分析多種參與動機對于學生體育活動參與意識的影響,甄別其中的影響因素之后,以便為高校體育教育發(fā)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高校體育;參與動機;影響因素
高校大學生在參與體育項目時,如果處于主動參與的狀態(tài),其參與動機較為主動,可支持學生長期訓練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如果學生處于被動參與的狀態(tài),則很難啟發(fā)學生的運動參與感知,學生也無法在體育項目中尋找到自身的樂趣。因此,進一步分析是何種因素影響了高校大學生體育參與動機尤為重要。現做如下分析。
一、高校大學生體育參與動機的重要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具備較強的興趣度時,對于體育項目的參與熱情也會較高。反之,當學生的興趣度較低時,其參與體育項目的動機也會較為薄弱。那么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愛好與習慣,則必須首先了解學生的體育參與動機。方能依據此動機設置教學內容,豐富體育文化,或者延伸多種體育運動項目的參與模式。如果學生不了解自身的體育參與動機,則很難發(fā)現自身是否存在對于體育運動的主觀誤區(qū)。如果教師不了解學生的體育參與動機,也會弱化對于體育教學維度的思考。因此,體育參與動機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具有較高的重要性。是進一步研究如何優(yōu)化體育教學方法的本源,也是強調從興趣角度開發(fā)學生體育運動愛好的教學規(guī)律研究,可在明確學生體育參與動機之后,逐步調節(jié)相關影響因素,完善高校體育教育的質量與水平。
二、大學生體育參與動機的調查統(tǒng)計
為了進一步分析大學生體育參與動機的影響因素,本研究設計了大學生體育參與動機的調查問卷。問卷隨機發(fā)放本校三屆學生,進而統(tǒng)計學生可能存在的體育參與動機。調查方向主要為七點,分別為:樂趣動機、能力動機、制度動機、外貌動機、健康動機、社交動機、服從動機。調查問卷發(fā)放672份,在剔除了受他人影響,問卷回收時間較長的無效信息之后,有效回收593份,回收比例為88.24%,可以保障問卷反饋信息的真實性。其中七項動機可多選,大學生體育參與動機的調查統(tǒng)計結果如表1所示。
體育參與動機是支持學生長期主動參與體育項目的根本,是否處于主動狀態(tài),是何種因素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項目的動機,可以通過調查取證進行分析。如果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時的主動性較強,則說明大學生對于體育項目存在較高的參與感。反之,如果大學生均為被動參與體育項目,受到制度動機或服從動機的影響,則說明高校體育教育并未真正啟發(fā)學生的運動參與感。基于此,本研究將樂趣動機、能力動機、外貌動機、健康動機、社交動機等五項動機指標視為主動性參與。同時將制度動機和服從動機視為被動參與狀態(tài)。
三、高校大學生體育參與動機與影響因素分析
(一)樂趣動機
樂趣動機是大學生在體育運動項目中能夠找到自身的興趣點,將體育項目視為一項娛樂活動。此時,學生的體育參與動機較為鮮明,且存在自身的主要興趣愛好。能夠在體育活動中激發(fā)潛在的運動活力與熱情,每次運動中都能夠達到較高的興奮度。因此,樂趣動機是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項目時的本質因素。在本次調查中發(fā)現,523名學生選擇了樂趣動機,其占比最高,達到了88.19%。也可以證實,是否對于體育項目存在主觀興趣度,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項目的本質動機。
(二)能力動機
當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由于個人突出表現被同學、教師、高校所認可時,必然會存在一種較強的能力表現欲望。這種欲望將催發(fā)學生不斷挑戰(zhàn)自我,向更高的體育技術難度進行挑戰(zhàn)。這一過程中表現出了大學生的運動天賦,是真正形成體育愛好與習慣的原始驅動力。在本次調查中發(fā)現,296人選擇了能力動機,總體占比為49.91%。這一情況明顯低于樂趣動機,代表并非所有學生都能夠具備較強的運動能力??梢詮闹邪l(fā)現,當學生運動能力較強時,更加會傾向于能力動機的影響區(qū)間。因此,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教師應當盡量培養(yǎng)學生在某一項體育運動中的特殊技能,當該名學生能夠具備較高的體育運動能力后,便可刺激學生從體育運動中獲取榮譽感的主觀傾向,方能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真正主動參與到體育項目與活動中。
(三)制度動機
制度動機是由高校體育校規(guī)而設定的必須參與條件,諸如以體育學分作為必考或必修課程,此時限定了學生必須參與體育項目。那么制度動機雖然并非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項目的心理傾向,卻嚴重影響了學生將體育項目視為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因此,制度動機針對于并不存在體育興趣的學生更為有效。在本次調查結果中發(fā)現,359名學生選擇了制度動機,總體占比為60.53%。證明仍然有較多學生在參與體育項目時并非主動參與,存在被動強迫的影響因素干擾,是教學制度強加的體育參與督促。
(四)外貌動機
總所周知,體育項目的長期鍛煉,能夠帶給學生更多的活力,其中身材比例勻稱,且具有陽光形象的學生,多為長期參與體育鍛煉的結果。那么出于外貿動機而主動參與體育項目,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影響因素。在類似影響因素中能夠發(fā)現,303名學生選擇了外貌動機,總體占比為51.09%。證實至少有一半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時,存在對于改變自身形象的心理訴求。而選擇這一選項的男學生僅為57人,另246人為女學生。因此,可以進一步證實女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更加傾向于外貌動機。
(五)健康動機
健康動機是基于體育運動改善身體健康的動機類型。當學生長期參與體育運動后,可增強心肺功能,降低血脂血壓,保持較強的健康狀態(tài)。而類似參與動機在社會普遍健身團體中極為常見,可以視為社會群體普遍參與體育項目的本質動機。但在本次調查中僅有275名學生選擇了健康動機,總體占比最低,僅為46.37%。雖然接近半數,但總體而言同預期比例相去甚遠。從中能夠發(fā)現,大學生參與運動時的并未真正將健康視為參與運動的第一目標。而發(fā)生類似現象的主要因素,可能與學生本身的健康程度較高,對于健康概念或運動健身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因此,高校體育教育應當引導學生對健康動機產生正確認知,重新理解和定位自身參與體育運動項目的健康目標。
(六)社交動機
社交動機是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時,將運動本身視為一種溝通交流的媒介,彼此了解、信任方能協作完成體育項目,而在運動中所有學生也建立了深厚的同學情誼。因此,社交動機在高校大學生體育參與動機中占比較高。在本次調查中發(fā)現,459人選擇了社交動機,總體占比為77.40%,僅次于樂趣動機。從中能夠發(fā)現,學生希望借助體育活動相互了解,深入交流的本質訴求較高。高校體育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應當考量學生的社交動機。通過設計更多有助于交流溝通的體育活動模式,讓學生能夠建立更為良好的體育社交網絡,并形成整體運動氛圍,養(yǎng)成相互探討與溝通的習慣之后,自然能夠轉化為體育運動的參與習慣。
(七)服從動機
服從動機是指學生在他人勸導、脅迫、利誘、強迫的情況下,非主動參與體育活動。這一動機帶有鮮明的被動性,是學生受到其他同學、親朋、教師的督促后,才會勉強參與體育活動。此時,學生訓練熱情匱乏,體育活動中缺失參與感,并無法在體育活動中尋找到適合自身的運動項目,或者對于任何體育項目均存在較強的抵抗情緒。在本次調查中發(fā)現,有53名學生選擇了服從動機,總體占比為8.93%。由于總體占比較低,可以證明當前高校體育教育的效果較為理想。更多的學生在參與體育項目或相關活動時,主要是出于自身主動行為,而并非被動參與。但是仍然存在小部分學生對于體育參與存在服從動機,而這一部分學生也是高校體育教育的重點研究對象。如何開發(fā)學生對于體育項目的興趣愛好,如何轉化學生運動參與感知的情感傾向,需要針對這一部分學生開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本次調查研究中發(fā)現,更多的學生在參與體育項目時,主要出于主觀動機,其中包括:樂趣動機、能力動機、外貌動機、健康動機、社交動機等??梢宰C實高校體育教育對學生的積極影響較為良好。但也有60.53%的學生選擇了制度動機,8.93%選擇了服從動機。證明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項目時,雖然心理主觀傾向的選擇占比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被動影響因素?;诖?,高校體育教育必須重視學生的體育參與動機,盡量開發(fā)能夠吸引學生參與的體育項目或活動。而并非將學分或督促作為強制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條件,否則高校體育教育很難真正達到較高的教育水平與質量。
參考文獻:
[1]劉雯,宋君臣.高校90后女生體育參與動機的調查研究[J].中國市場,2015(06).
[2]韓志強.河南省高校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行為的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4,35(04).
[3]方敬秋,袁建偉.大學新生體育運動動機與運動興趣研究——以六盤水師范學院為例[J].搏擊(體育論壇),2014,6(08).
[4]公為剛.從滿足大學生體育需求評價高校體育教育[J].清遠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