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樂 熊玲
摘 要:大學生是關乎祖國社會發(fā)展和振興的棟梁之才,而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承擔著培育大學生奉獻精神及意識的重任。本文通過對陜西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渭南師范學院等四所師范類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了解當前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現(xiàn)狀,并運用logit模型,分析影響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意愿的因素,進而加強對這一群體的指導,以期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志愿服務質量。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服務;Logit回歸;意愿
一、引言
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鼻嗄甏髮W生作為民族和國家的希望,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奉獻意識及服務意識,這也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而對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意識的培育正是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具體舉措。90后、00后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主體,大多為獨生子女,較為缺少合作、服務與奉獻的精神,因此,加強對大學生服務意識的培育也變得更加緊迫。
二、大學生服務意識及意愿現(xiàn)狀
為客觀、真實了解大學生志愿服務意識和意愿的現(xiàn)狀,筆者針對陜西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渭南師范大學等四所高校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及訪談,共收回有效問卷500份。
通過對問卷進行分析,在調查對象基本情況方面,本科生是志愿服務的主體,占總樣本的80%;在性別方面,由于樣本選取學校均為師范類院校,在該類院校中女生比例多于男生,因此,在本調研樣本中,男性大學生共150位,占總樣本的37.5%,女性大學生共250位,占總樣本的62.5%,符合學校學生性別分布情況。
在樣本的政治面貌方面,共青團員數(shù)量最為突出,共有311位,占總樣本量的77.75%,中共預備黨員和共產黨員共69位,占總樣本量的17.25%,普通群眾共20位。
在大學生志愿服務現(xiàn)狀方面,在500名同學中有390名同學參加過志愿服務活動,占樣本總量的78%;在服務意愿方面,500名同學中有489名同學有參加志愿服務的意愿,占樣本總量的97.8%。
在訪談過程中,訪談對象反饋了如下問題:1、在服務的時間安排上,學校組織的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大多集中在寒暑假假期或周末的時間,而平時周內各專業(yè)學生課程緊密程度不同,也有很多時間可以利用,同時還有如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等法定節(jié)假日,很多留校的同學希望有機會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所以,在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時也要充分考慮利用大學生的細碎時間。2、從志愿服務的組織形式上看,目前大學生參加的多是由校內群體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學生缺乏自主組織及選擇志愿服務活動的機會。3、從志愿服務的內容上看,多以義務勞動為主,缺乏大學生自主知識的應用。
同時在我們的訪談中,還有學生表示:1、在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中缺少相關培訓,往往就是草草上崗,學生缺乏對具體工作的了解,在工作中難以有所收獲。2、志愿服務活動的宣傳力度還有待增強。很多同學表示只清楚校內部門的一些活動,而對于校外以及其他學生自主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還不甚了解,自己想參加卻苦無門路。3、在時間方面,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課業(yè)情況,靈活安排,在不影響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情況下,給學生更多的選擇。4、在志愿服務活動中應該做好獎懲工作,起到激勵的作用,對于那些抱著混混態(tài)度的學生應該及時清除出隊伍,而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同學應該給予榮譽上的獎賞,起到更好的激勵作用。
三、參與意愿影響分析
為加強志愿服務活動宣傳和指導的針對性,依據(jù)大學生特質作為控制變量,分析影響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意愿的因素。特質方面主要考慮有學生性別、學生年齡、學生學歷階段、家庭所在地為城市或鄉(xiāng)村和家庭所在地區(qū)等。
在模型估計階段,本研究依托二元Logit回歸模型,運用Stata12.1計量軟件對表1中所羅列的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進行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從回歸結果中可以看出:在10%置信區(qū)間顯著的自變量有性別(X1)年齡(X2)、政治面貌(X4);其余自變量均不顯著。
在年級方面,低年級的男性黨員同學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意愿更加強烈。大一、大二的同學從高中升入大學,他們對大學志愿服務活動接觸較少,但他們更愿意參加,熱情更高,且大一大二階段課程多為基礎課教育,實習或考研事項暫不需過多考慮,學生課業(yè)壓力不大,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時間較為充裕;在性別方面,男同學在活動范圍以及便利性、安全性顧慮較低,更容易參加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在政治面貌方面,黨員同學受黨教育,思想覺悟意識更高,服務風險意識更強,更愿意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所以,在志愿服務活動中,應當進一步加強對低年級男性黨員同學的培訓和指導,同時向其他同學加強宣傳,擴大大學生志愿服務隊伍的范圍。
參考文獻:
[1]李淑梅:《高校青年志愿服務組織研究---以 S 大學為例》(碩士學位論文),山東大學,2015 年.
[2]王民忠,狄濤.論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構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0:126-128.
[3]肖彥:《論志愿者精神》(博士學位論文),中南大學,2014年.
[4]張弛:《關于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幾點思考》(碩士學位論文),湖南大學,2009年.
[5]劉素婷,王宏.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yè),2013,2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