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敏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學生自讀自悟基礎上離不開教師精講點撥、巧妙指導、適度拓展,引領學生探尋語言文字運用的奧秘,經(jīng)歷語言文字感知、理解、內(nèi)化和積累的過程,進而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提高語文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適時引領 巧妙指導 適度拓展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191-01
在聽課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閱讀教學中,很多老師把握不好該如何發(fā)揮主導作用,造成了課堂教學的高耗低效。如何依據(jù)學科特點,精心設計并組織好依據(jù)不同文本的多種形式對話活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探究。
一、提升素養(yǎng),適時引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轉(zhuǎn)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引領學生進入文本之中,通過富有情感的語言來揭示文本中的人物或作者的內(nèi)心的活動,幫助學生分析文本的思想內(nèi)涵;更要飽含激情調(diào)動所有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順學而導,尋難而教,使之領悟文本并進入文本情境之中,準確把握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契合點。
筆者認為特級教師竇桂梅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很好地把握了教師的角色作用。如其在講授《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時,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反復讀了課題“林沖棒打洪教頭”,著重讀一個“打”字,指導讀出氣勢,讀出文章的主線、文章的主旨。在分析人物性格時,指導學生重點閱讀了文中對洪教頭傲慢無禮的外貌描寫:“歪帶著帽子”、“挺著胸脯”、以及比武時的狂妄自大。通過搭橋式的語言讓學生反復地讀洪教頭在比武時對著林沖大喝的“來、來、來”幾個字,使學生體會到朗讀就是理解,朗讀能讀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讀出語境、語感,以此來抓住文章的重點,真正實現(xiàn)閱讀與理解的有效融合。由此可以看出教師應該像竇老師這樣對文本鉆研細致深入,以高超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能力,真正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讓課堂教學更高效。
二、營造情境,巧妙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gòu)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lián)系。教學實踐證明,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最忌講授語言的平鋪自敘,沒有激情的教學只能讓學生感覺疲倦。竇桂梅老師在講授《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時,依據(jù)文本的題材,巧妙的借鑒了說評書的方法,不斷地去營造故事的高潮,刺激著學生的興奮點。因為評書以其獨特的語調(diào)、語感和曲折的情節(jié)可以抓住聽眾的心,讓聽者為評書中的人物的命運而牽腸掛肚,不斷追求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因此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一定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這種富有創(chuàng)意的評書式教學體現(xiàn)了竇老師在尋求如何解析閱讀文本、創(chuàng)造文本情境、學習情境等方面高超的教學能力。當然《林沖棒打洪教頭》是《水滸傳》中的故事片段,適合竇老師的“評書式教學”的方式。因此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文體特點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既體現(xiàn)教法的多樣性又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特級教師于永正、王崧舟等一些名師在教學中以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和獨特的語言魅力也同樣起到營造文本情境、巧妙指導的作用。
三、整合資源,適度拓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摒棄繁瑣的課文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以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考,以過多引入課外資源,代替學生的閱讀理解。影像資源的具象化過多、過濫,勢必會影響學生想象的空間以及對文本信息的主動獲取,影響學生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而在閱讀教學中,筆者主張更多的是去挖掘語言文字運用的絕妙。竇桂梅老師在講授《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時,所運用的多媒體課件很簡單,只有課文段落、幾幅插圖、幾段音樂,其實教者完全可以找到電視劇《水滸傳》中該段視頻資料放給學生看。但正是由于其高超的教學設計留給學生較大的想象、思考的空間去揣摩語言文字的秘密,通過指導學生閱讀重點句段來引導學生想象二人比武過程的生動場景,在頭腦中去勾勒故事中的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語言技能,提高學生閱讀與理解的能力。同時運用“評書式教學”、《水滸傳》主題曲、一百單八將及林沖與洪教頭比武的水墨畫、京劇武生打斗時配樂等多種表現(xiàn)手法,營造了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氛圍,提高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能力。以筆者淺見,在教學中恰當?shù)囊胝n程資源可讓學生在課前收集相關資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教師有效點撥,發(fā)展學生想象能力及語感,再展示必要的文字或者圖片、影像,引導學生運用合適的語言來描述觀察感受,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教的著力點放在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上,逐步實現(xiàn)“教是為了用不著教”的終極目標。為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素養(yǎng),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適度拓展課程資源,引領學生經(jīng)歷語言文字的感知、理解、積累和內(nèi)化的過程,有效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參考文獻:
[1]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
[2]秦錫純著《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