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娜,營敏榮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手術后較為常見的術后并發(fā)癥。DVT是指血液在深靜脈血管內異常凝結所導致的靜脈回流受阻。DVT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遠端靜脈高壓、肢體腫脹、疼痛及淺靜脈擴張等。臨床實踐證實,DVT常發(fā)生在接受下肢骨折手術后的患者中。有研究表明,進行骨科手術的患者若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將不利于其患肢功能的恢復,甚至可危及其生命[1]。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進行骨科手術的患者實施全方位護理對預防其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效果。
將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間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進行骨科手術治療的100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常規(guī)組和護理組。在常規(guī)組患者中,有男23例,女27例;其年齡為27~70歲,平均年齡為(46.26±4.36)歲;其中,骨盆骨折的患者有12例,股骨頸骨折的患者有13例,股骨骨折的患者有14例、股骨頭壞死的患者有11例。在護理組患者中,有男31例,女19例;其年齡為26~67歲,平均年齡為(44.37±4.81)歲;其中,骨盆骨折的患者有10例,股骨頸骨折的患者有15例,股骨骨折的患者有8例,股骨頭壞死的患者有1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對其進行手術治療及常規(guī)護理。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方法是:1)術前,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手術的方法和麻醉的方法,緩解其不安和焦慮的情緒。2)術后,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患肢,若其存在血運障礙(如皮膚紅腫、局部溫度升高等),應及時向醫(yī)生匯報。3)術后,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患肢清潔,避免對皮膚造成損傷。在此基礎上,對護理組患者進行全方位護理。護理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術前護理。⑴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的年齡、體重及是否吸煙酗酒等,并向有吸煙酗酒習慣的患者講解吸煙和酗酒的危害性及戒煙戒酒對促進其術后恢復的重要性,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⑵向患者講解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知識,加強其對疾病的認知和了解,提高其對治護的依從性。⑶護理人員主動地與患者交談,對于其提出的疑問,應耐心并及時的解答。在交談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情緒的變化,若其存在不安、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應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2)對患者進行術后護理。⑴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并將其患肢抬高15~30℃,以促進靜脈血的回流。⑵鼓勵患者多食用高纖維、低脂、易消化的食物。⑶密切觀察患者患肢的溫度、皮膚的顏色等,并定期測量其患肢的周徑。⑷對于術后疼痛感較輕的患者,護理人員可鼓勵其通過聽音樂、讀書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緩解其疼痛。對于術后疼痛感較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應遵醫(yī)囑為其使用藥物進行鎮(zhèn)痛治療。⑸護理人員為術后運動功能尚未恢復的患者按摩患肢,促進其患肢的血液循環(huán)。護理人員指導運動功能基本恢復的患者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如足踝的被動運動、腓腸肌擠壓運動、屈伸運動、足內外翻運動等),以防止其發(fā)生肌肉萎縮[2]。
觀察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采用我院自制的問卷評估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偡譃?00分[3]。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分為以下三個等級。得分≥90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得分為71~89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比較滿意,得分≤70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不滿意??倽M意率=(非常滿意例數(shù)+比較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使用SPSS13.0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治護,與常規(guī)組患者相比,護理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tài)度、病區(qū)管理、護理人員工作能力、健康教育及人文關懷服務的滿意率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各項護理服務滿意率的比較[n(%)]
經過治護,在常規(guī)組患者中,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有15例,該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為30%。在護理組患者中,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有2例,該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為4%。與常規(guī)組患者相比,護理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深靜脈血栓(DVT)是骨科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若DVT患者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可使其出現(xiàn)下肢皮炎、淤滯性潰瘍、水腫等嚴重的后遺癥,嚴重影響其術后恢復,甚至危及其生命[4]。相關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DVT的發(fā)病率正在逐年增加[5]。臨床實踐證實,大部分患者在進行骨科手術后其機體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并可由臥床的時間較長而導致其患肢長期處于被壓迫的狀態(tài),進而可使其患肢的血液不能維持正常的流速。有研究表明,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均是誘發(fā)骨科手術后DVT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中,筆者所在的護理團隊對進行骨科手術的患者實施全方位護理干預,有效地降低了其術后DVT的發(fā)生率。全方位護理是一種全面的細節(jié)化護理方法。該護理模式包括體位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康復訓練等內容。本次研究中,筆者所在的護理團隊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加強了其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疾病的認識程度,提高了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此外,護理人員還根據(jù)患者的病情指導其進行適當?shù)目祻陀柧?,防止其患肢關節(jié)和肌肉發(fā)生萎縮,進而促進其患肢靜脈血液的回流。本次研究的結果說明,對進行骨科手術的患者實施全方位護理可降低其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