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順, 于健龍
(1.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草原工作站, 青海 西海 810299;2.恩施州畜牧獸醫(yī)局,湖北 恩施 445000)
施肥能增加土壤表層土壤肥力,改善草地植物群落結構,是提高高寒草甸群落生產力的主要措施之一[1-2]。施肥對高寒草甸群落結構和生產力的影響有大量報道,施肥能顯著提高群落蓋度及地上、地下生物量[3],但過量施肥反而不利于高寒草甸質量[4]。施肥對物種多樣性、系統(tǒng)發(fā)育多樣性和功能多樣性指標也有影響[2]。研究表明,氮、磷肥添加后,草地植物群落物種豐富度顯著降低[5-7],均勻性也顯著降低[8],即:施肥后,生產力與群落多樣性指數(shù)呈負相關關系,施肥影響生境和土壤,進而加劇不同物種對光照的競爭,導致草地多樣性指數(shù)下降[5-7]。然而,隨著施肥量的增加,群落多樣性指數(shù)并非持續(xù)顯著降低[6,9],在施肥達到一定水平后,群落多樣性指數(shù)不再降低[4]。有報道指出,施肥甚至能提高植物群落多樣性指數(shù)[10]。
關于群落多樣性與群落初級生產力的關系并無定論。基于此,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為研究對象,詳細分析了氮肥、磷肥以及鉀肥的不同施肥水平對高寒草甸群落多樣性指數(shù)及生物量的影響,為施肥對高寒草甸群落多樣性指數(shù)和生產力提供理論參考。
試驗地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境內,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境東北部,地理坐標是東經(jīng)98°05′~102°41′,北緯36°44′~39°05′,平均海拔3 654 m,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4℃~1.4℃,年平均降水量309.9~529.1 mm。草地類型為高山嵩草雜類草甸,優(yōu)勢種為高山嵩草,次優(yōu)勢種為矮嵩草、異針茅。主要伴生植物為垂穗披堿草、蒙古蒲公英、乳白香青、高山唐松草、羊茅、滇藏紫菀、美麗風毛菊等。不可食雜類草和毒草有甘肅棘豆、華麗龍膽、狼毒、鉤腺大戟、甘肅馬先蒿、獨一味等,且試驗過程無放牧利用。
選取草地長勢基本一致,地勢平坦、開闊的高寒嵩草草甸為試驗地,面積50 m×50 m的樣地,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設計,共設置14個施肥處理,在樣地內按照面積3 m×3 m劃分小區(qū),小區(qū)間隔1 m,每個小區(qū)為一個重復,每個處理三次重復,共30個小區(qū)。
在6月下旬,按照試驗設計,將事先稱好的尿素、過磷酸鈣、氯化鉀等混勻后,一次性均勻撒施入小區(qū),為保證施肥效果,施肥時間選在雨天或晴天的傍晚進行。其中尿素含N 46%,過磷酸鈣含P2O512%,氯化鉀含K2O 50%。
表1 正交施肥試驗設計(kg/hm2)Table 1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of fertilizers
在研究區(qū)內的固定樣地內,每個樣地隨機選取1 m×1 m的子樣方6個,于高寒草甸植被生長的旺盛期8月底進行樣方調查、生物量。其中,樣方調查包括植物種類、蓋度、高度和密度。室內準確鑒定植物標本,統(tǒng)計科、屬、中及其組成。同時,在每個樣方內隨機選取0.5 m×0.5 m的樣8方,采用收割法,齊>
地面剪取植物地上部,并將樣地植物按牲畜適口性分為禾草類、莎草類和雜類草三個植物類群,分別測定鮮重,求和得牧草鮮重。
豐富度指數(shù)、多樣性指數(shù)、均勻度指數(shù)和生態(tài)優(yōu)勢度指數(shù)的計算參考文獻[8]。群落多樣性指數(shù)的計算采用Shannon-Wiener指數(shù):
(1)
均勻度指數(shù)的計算采用Pielou指數(shù):
(2)
生態(tài)優(yōu)勢度指數(shù):I=相對高度+相對蓋度+相對密度) /3.
(3)
式中:Pi為種i的相對重要值(相對高度+相對蓋度+相對頻度)/3,S為種i所在樣方的物種總數(shù)。
利用SPSS21.0單因素(One Way ANOVA)進行方差分析,一般線性模塊進行正交分析,利用Excel作圖并繪制三線表。
與對照組相比,氮、磷、鉀肥添加,能顯著增加莎草科、禾本科牧草鮮重,以及雜類草鮮重。但是,多樣性指數(shù)、均勻度指數(shù)和優(yōu)勢度指數(shù)并無顯著降低(表2)。其中,在氮肥、磷肥和鉀肥分別為220、220、110 kg/hm2時,莎草科牧草鮮重最大,為337.72 g/m2,較對照處理顯著增加了3.17倍(P<0.05)。在氮肥、磷肥和鉀肥分別為90、170和170 kg/hm2時,禾本科牧草鮮重達到最大值,為9.60 g/m2,但與對照處理差異不顯著(P≥0.05)。在氮肥、磷肥和鉀肥分別為90、60、60 kg/hm2時,雜類草鮮重達到最大,為83.72 g/m2,較對照處理顯著增加了1.49倍(P<0.05)。結果表明,N2P2K4處理的高寒草甸群落H、E都為最小值,N5P3K3~N3P3K3處理的高寒草甸H、E和P并無顯著差異(P>0.05)。
表2 不同施肥處理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及多樣性指數(shù)Table 2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community biodiversity indexes of alpine meadow with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g/0.25 m2
從不同肥料對各因變量的重要性看,施肥對莎草科牧草鮮重的影響要高于禾本科牧草和雜類草(表3)。但是,施鉀肥對莎草科牧草和雜類草生物量并無顯著影響。氮肥、磷肥互作對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的影響要顯著高于氮肥、磷肥、鉀肥互作和氮肥、鉀肥互作。進一步發(fā)現(xiàn),氮肥對群落多樣性指數(shù)H、E、P有顯著影響,而磷鉀肥則無顯著影響。
表3 正交分析結果表Table 3 Orthogonal analysis results
采用Pearson雙變量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莎草科牧草鮮重與多樣性指數(shù)呈顯著負相關(P<0.05),氮肥、磷肥對莎草科牧草鮮重有顯著正相關(P<0.05),而對雜類草生物量無顯著相關,鉀肥對生物量無顯著相關(表4)。其中,氮肥、磷肥對莎草科牧草鮮重的相關性R2分別為0.35、0.47,氮肥對禾本科牧草鮮重的相關性為負顯著相關,R2為-0.32。
表4 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和多樣性指數(shù)雙變量相關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community biodiversity for alpine meadow
施肥能顯著增加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無論是氮肥、磷肥,還是氮磷互作都對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有顯著影響[11],原因在于施用氮肥是土壤氮素的主要來源[12],而土壤NO3-1-N 含量與植物地上生產力呈顯著正相關,施肥能增加植物群落生產力[13]。但是,施肥對各功能群的影響并不一致。單施氮肥能提高禾草生物量,而氮磷配施則有利于莎草科牧草生長[3],而不利于雜類草生長,這已在眾多研究中得到證實[2-5],原因是處于群落優(yōu)勢地位的莎草科、禾本科牧草,競爭力更強,生長更為良好。然而,隨著氮肥不斷增加,莎草科牧草鮮重并未顯著增加,這與莎草科、禾本科牧草對肥料的響應程度有關。沈振西等[4]在探討高施氮量對高寒草甸不同功能群影響指出,高施氮量,禾本科牧草生物量顯著增加,而莎草科、雜類草生物量并無明顯增加,與我們的結果一致。然而,鉀肥對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的影響則要低的多,原因在于高寒草甸是N限制,氮、磷是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的主要限制因子。
關于施肥后,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和生產力的關系報道很多[3-9],但沒有一致結論。眾多研究指出,施肥后,生產力與多樣性指數(shù)呈顯著負相關[11-13]。有兩種理論可以解釋二者的關系,光競爭假說認為氮素添加使得處于群落優(yōu)勢地位的植物光競爭能力強,進一步改變了植物群落物種組成,降低了物種多樣性[13];揚中領等[14]在分析放牧地施肥對高寒草甸群落影響指出,施肥并沒有改變植物群落光競爭強度,而是使物種間單位氮含量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增加了物種間對土壤氮素的競爭強度。此外,也有研究指出,與封育和灌溉組合措施相比,封育、灌溉和施肥組合措施,植物群落多樣性指數(shù)和生產力都呈增加的趨勢[10],NP、NPK肥在顯著降低群落物種豐富度的同時也增加了群落地上生產力。本研究發(fā)現(xiàn),氮肥添加對H、P都有顯著影響,而磷肥添加對H、E都無顯著影響(表3),生物量與H、P呈顯著負相關(P<0.05),至于原因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