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陳雷,李瑞君,張志新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 手足外科,吉林 長春 130021)
跖纖維瘤病是一種罕見的跖筋膜良性成纖維細胞增生性病變,以青少年和中年居多。由于此病相對罕見,很多臨床醫(yī)生對其診斷及治療認識不足而導致誤診誤治?,F(xiàn)報道1例雙足對稱性跖纖維瘤病,并針對此病的診斷及治療方案的相關文獻進行回顧。
患者 男,30歲,因發(fā)現(xiàn)雙足底腫物7年伴行走疼痛不適,半年入院。查體:雙足底中心偏內側各見一隆起性腫物,呈梭形,大小為4 cm×1 cm,可觸及腫物位于皮下跖筋膜表面,質硬,邊界尚清,無明顯活動度,無明顯壓痛。雙足各足趾活動如常,無屈曲攣縮(圖1)。輔助檢查:雙足底腫物彩超提示腫物位于皮下組織內跖筋膜表面,右足底腫物大小39 mm×12 mm,左足底腫物大小41 mm×11 mm,腫物為低回聲,邊界尚清,呈梭形,內部回聲不均勻?;颊呷朐呵?個月內曾間斷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但疼痛癥狀緩解不明顯?;颊邿o此類疾病家族史,無長期用藥史,既往健康。臨床診斷:雙足跖纖維瘤病。行沿腫物邊緣切除和跖筋膜部分切除術,術中見腫物結節(jié)位于跖筋膜表面,侵蝕部分跖筋膜,與皮下有少許粘連(圖2)。術后病理回報:跖纖維瘤病,局部細胞增生活躍。免疫組化結果顯示:Vimentin(+),Desmin(-),S-100(-),SMA(局灶 +),Ki67(+5%)。術后隨訪 2 年,無復發(fā),自述行走中無疼痛及其他不適感。
跖纖維瘤病是一種罕見的跖筋膜良性成纖維細胞增生性病變。最常出現(xiàn)于足底跖筋膜內側緣,表現(xiàn)為單個或多發(fā)結節(jié)性腫物。跖纖維瘤病以青少年和中年居多,中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掌腱膜攣縮癥或陰莖硬化癥[1]。只有25%的患者表現(xiàn)為雙足病變[2]。
跖纖維瘤病是否是腫瘤或是對創(chuàng)傷的過度反應仍不能確定[3]。此病以跖筋膜無痛性腫塊起病,進展緩慢,一般達到大小約2 cm時停止生長。病灶具有局部侵襲性,患者會有局部疼痛和腫脹感。跖纖維瘤病的進展與長期飲酒、糖尿病和癲癇等因素有關[4]。
跖纖維瘤病的診斷主要依靠查體。病變早期,病灶界限欠清,質韌,不與皮膚粘連。在病變后期,病灶界限清楚、質硬,常與皮膚粘連且大小超過1 cm[3]。Classen DA等[5]報道1例跖纖維瘤病患者出現(xiàn)雙足趾屈曲攣縮,這種表現(xiàn)極其罕見。目前,核磁共振成像是診斷跖纖維瘤病最好的選擇,但臨床中仍以彩超檢查最為普遍。典型的超聲表現(xiàn):病灶位于跖筋膜表面,其矢狀面細長,通常不超過20 mm,呈梭形,低回聲;病灶長超過10 mm時常表現(xiàn)為混合回聲。跖纖維瘤病病變部位表淺,結合典型的超聲表現(xiàn)有利于臨床醫(yī)生診斷。因此,對于查體后懷疑是跖纖維瘤病的患者,建議行彩超檢查;如果條件允許,首選核磁共振成像,其對于鑒別跖纖維瘤病與其他良惡性軟組織腫瘤有重要意義。
跖纖維瘤病的治療更值得我們關注。無癥狀的患者不需要治療,有癥狀的患者應給予長期持久的非手術治療,包括:矯形鞋墊、理療、非甾體類抗炎藥和局部糖皮質激素注射[4]。Knobloch K等[6]報道高能量聚焦體外震波治療可以減輕跖纖維瘤病患者的疼痛。跖纖維瘤病最好避免外科手術治療。患者癥狀明顯、保守治療無效或診斷不明確時才考慮手術切除。當病變侵襲到皮膚和跖筋膜時,將會很難獲得一個滿意的手術切緣,不充分的病灶切除會導致病變更具侵襲性,術后復發(fā)率高、病變進展快,且導致并發(fā)癥的幾率大,主要并發(fā)癥包括創(chuàng)口愈合不良、慢性疼痛和功能欠佳[1-3]。
圖1 術前情況
圖2 術后瘤體取出
外科手術治療,切除范圍必須包括病灶、病灶上方的皮膚及病灶周圍大部分表現(xiàn)正常的跖筋膜,遺留的皮膚缺損常需植皮解決。即便如此,此病仍有較高的復發(fā)率[1]。術中跖筋膜完全切除對于原發(fā)或復發(fā)性跖纖維瘤病都是手術中最好的選擇,其復發(fā)率比沿邊緣切除和廣泛切除都低;切除病灶上方未被侵襲的皮膚并不能明顯地降低復發(fā)率;術后輔助性放療可降低復發(fā)率,但由于其較大的副作用,臨床中應慎用[3]。
盡管臨床醫(yī)生對跖纖維瘤病的治療都非常謹慎,但大部分文獻都在報道外科手術治療及其結果,而忽略了非手術治療的重要性。由于此病相對罕見,很多醫(yī)生對其認識不足而選擇手術治療,從而給患者帶來更多的傷害。希望通過此例報道能夠讓更多的醫(yī)生了解跖纖維瘤病,特別對其治療應慎重,盡量避免外科手術;同時希望同行們能對此病的病因、生物學行為、診斷和治療有更多的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