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喬明
(如東縣人民醫(yī)院 江蘇 南通 226400)
中藥的使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防治疾病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我國傳統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隨著醫(yī)藥制劑技術的發(fā)作,中藥注射劑因其作用迅速、適用于無法耐受口服中藥的患者等特點在臨床受到了廣泛的使用,但隨著其使用的增加,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也受到了高度關注[2]。本文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78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相關資料,探討其特點及預防對策,報告如下。
2017年1 月至2018年6月我院共收集78例發(fā)生中藥注射劑藥品不良反應的患者,所有藥品不良反應報道均由各臨床科室提供。男40例,女38例;年齡1~86歲,平均(46.38±16.29)歲。年齡<14歲14例(17.95%,14/78),≥60歲33例(42.31%,33/78),15~59歲31例(39.74%,31/78)。
根據我院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報告表格,統計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時間中藥注射劑品種及不良反應臨床表現。
在78例臨床報告中,不良反應發(fā)生在半小時以內為69例(88.46%,69/78);大于半小時9例(11.54%,9/78)。
78例藥物不良反應共應用6類22種:活血化瘀類40例(51.28%,40/78)(紅花黃色素8例、丹參多酚鹽6例、丹參凍干粉5例、丹紅4例、參芎葡萄糖4例、血栓通4例、燈盞花素3例、丹參川芎嗪3例、疏血通3例);清熱解毒類13例(16.67%,13/78)(熱毒寧9例、喜炎平4例);益氣扶正類10例(12.82%,10/78)(參麥6例,生脈4例);抗腫瘤7例(8.97%,7/78)(康艾3例、艾迪2例、欖香烯乳2例);骨科用藥5例(6.41%);其他3例(3.85%)。
過敏反應、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循環(huán)系統、全身反應、局部反應分別為36(46.15%)、14(17.95%)、13(16.67%)、7(8.07%)、4(5.13%)、2(2.56%)、2(2.56%),見表 1。
表1 不良反應臨床表現及發(fā)生率
較傳統中藥而言,中藥注射劑具有易吸收、起效快等特點,雖目前質量檢測的技術不斷提高,但因經過工業(yè)制作,因此中藥注射劑也易存在一定的品質問題,在臨床運用中,因中藥注射劑質量而引發(fā)不良反應的問題仍居高不下[3]。原因包括:中藥注射劑成分復雜;中藥注射劑提取工藝不成熟;制劑中的添加劑、穩(wěn)定劑有可能成為過敏源;聯合用藥配伍不當[4]。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具有下列特點:(1)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與患者性別無較大關聯,而與患者年齡有較大關聯,本文年齡<14歲14例(17.95%,14/78),≥60歲33例(42.31%,33/78),與王立軍[5]報道的128例發(fā)生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患者中年齡≥60歲共53例,占41.41%(66/128)一致。說明老年人以及嬰幼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與嬰幼兒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器官處于發(fā)育成熟階段,血管比較細,更加容易受到中藥注射劑中微粒、熱原等影響,老年患者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其身體機能以及抵抗能力等不斷下降,因而藥物代謝力降低,加之大部分老年患者合并有其他的系統疾病,使得不良反應增加,對于嬰幼兒以及老年患者,在進行中藥注射劑時,必須慎重,注意藥量,必要的情況下測定血藥的濃度[6]。(2)本文引起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 6類22種,其重要的原因為心腦血管病一直是臨床的主要病種之一,而且心腦血管病患者發(fā)病年齡較大,常合并其他基礎疾病,患者耐受性差,因此容易導致不良反應[7]。(3)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時間,在78例臨床報告中,不良反應發(fā)生在半小時以內為69例(88.46%,69/78);大于半小時9例(11.54%,9/78)。(4)中藥注射劑所導致的不良反應發(fā)生部位具有多樣性特點[8],主要發(fā)生于皮膚系統、中樞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通過本文研究數據中可以看出,不良反應癥狀發(fā)生例數最高為過敏不良反應,表現為胸腹背部出現皮疹、潮紅伴瘙癢、灼燒感,共36例(46.15%),過敏反應是中藥注射劑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其主要是因為中藥注射劑成分復雜,特別是其中存在的大分子物質以及植物蛋白發(fā)生了不穩(wěn)定的反應,嚴重會出現過敏性休克,若搶救不及時有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9]。
綜上所述,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可避免發(fā)生各種各樣的不良反應,因此需要采取針對性方法,降低不良反應:建立中藥注射劑的原料生產基地,將藥材的品種、采收的時間以及產地固定,制定指紋圖譜;加強質量監(jiān)控,提升質量控制標準的要求,完善生產工藝,對中藥注射劑的生產程序進行嚴格控制;對中藥注射劑加強評價,中藥注射劑的成分較為復雜,完善評價體系;臨床應用禁止混合配伍,慎重用藥,中藥注射劑必須單獨的使用,不能和其他的藥品混合使用,注意中藥注射劑的適應癥;中藥注射劑的品種比較多,醫(yī)生必須進行仔細的辨別,根據藥品說明說明書用藥。應用過程中觀察患者生命指標,出現不良反應時,立即進行干預,從而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降低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藥師應收集好不良反應病例,及時上報不良反應檢測部門,同時協助醫(yī)師查明不良反應原因,逐步發(fā)現不良反應發(fā)生的規(guī)律,找到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