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進 朱錦躍
(揚州大學附屬醫(yī)院口腔科 江蘇 揚州 225001)
隱裂牙牙髓炎是常見的牙科疾病,臨床治療中,根管治療的應用較多[1]。具體的治療中,可采取一次性或多次性根管治療。本次研究對比分析一次性與多次性根管治療術在隱裂牙牙髓炎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將80例隱裂性牙髓炎患者納入此次研究,資料收集起止時間為2016 年1月至2018年1月。入組患者年齡區(qū)間在22歲~74歲,平均年齡為(42.33±2.01)歲;納入研究的患者性別分布情況為:男性44例、女性36例;患者被按照抽簽法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分別設為參照組和實驗組。組間兩兩對照,兩組一般條件基本一致,均P>0.05。
參照實施多次性根管治療,初診時對患牙實施開髓減壓,并開放引流。持續(xù)引流3天,并利用用0.9%氯化鈉溶液及3%氫氧化鈉溶液實施局部交替沖洗,以徹底清除腐質。第二次就診時對患者實施患牙局部麻醉,常規(guī)開髓、拔髓后,利用5%次氯酸鈉液與3%過氧化氫對根管予以徹底沖洗消毒。第三次就診,實施根管填充,并進行全冠修復。實驗組實施一次性根管治療,對患者實施局部麻醉,摘除活髓,并對根管予以徹底清理。常規(guī)根管預備后,并反復沖洗。利用碧蘭根充糊劑和牙膠尖進行根管充填,操作過程中保持嚴格的嚴密性。術后再次進行攝片,觀察根充效果,并實施全冠修復。評估兩組患者術后臨床疼痛程度VAS評分,術后隨訪6個月,進行療效判定。其中,經根管治療患者各項臨床癥狀與體征及相關影像學檢查均未出現改善,甚至出現加重視為無效;經根管治療患者各項癥狀與體征均得到改善,影像學檢查提示病變得到改善視為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均得到有效控制,影像學檢查均恢復正常狀態(tài)視為顯效。
利用SPSS19.0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統(tǒng)計學比較均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統(tǒng)計學比較均采用卡方檢驗。P值經檢測小于0.05,則表示兩組數據經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術后疼痛程度評估,可得實驗組評分低于參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臨床疼痛程度評估與組間比較
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但不存在組間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判定與總有效率組間比較
隱裂性牙髓炎屬于常見的口腔疾病,臨床治療不及時,極易導致牙齒劈裂,影響到患者的咀嚼功能。目前,臨床針對該病,大多采用根管治療[2]。具體的治療中,可選擇多次根管治療或者一次性根管治療。經過本組對比研究發(fā)現,一次性與多次性根管治療隱裂性牙髓炎效果基本相當,均能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不同根管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以及治療總有效率均基本相當,無明顯差異。這是因為,通過對隱裂性牙髓炎患者實施一定的根管治療,可以借助機械治療聯合化學治療的方式,對患者出現壞死的牙體以及牙髓予以徹底的清除[4]。通過去除牙髓腔刺激源,再對根管進行沖洗、消毒,之后,利用碧蘭根充糊劑等對根管實施密實填充,消除其根管感染。通過治療,可以有效避免細菌進入到根管部位,進而達到改善患者各項臨床癥狀,治療疾病的目的[3]。但是,通過本次研究也發(fā)現,一次性根管治療與多次性根管治療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其中,雖無明顯差異,但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的實驗組術后疼痛程度評分低于參照組,且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分析相關原因,可能是因為在多次根管治療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各種繼發(fā)性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以及治療效果。但一次性根管治療根管預備和徹底消毒以及嚴密充填均一次性予以完成,術中充填及時,可避免再次感染的出現,患者的術后恢復更快,術后疼痛程度更低。另外,多次根管治療需要在完成初次治療之后,繼續(xù)多次就診,治療周期較長。而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療的患者不需要多次復診,因此節(jié)約患者即醫(yī)生診療時間方面具有一定的應用優(yōu)勢[4]。
綜上,一次性與多次性根管治療隱裂性牙髓炎效果基本相當,均能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但是,與多次性治療相比,一次性根管治療仍然存在一定的應用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