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航 黃鍵寧
(廣州市增城區(qū)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廣東 廣州 511300)
臨床上,心腦血管疾病比較常見,患病群體以中老年人為主,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人們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顯著增加,并且,該疾病也已經(jīng)對人類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威脅。有報道稱[1],血脂異常的程度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以及進展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與此同時,也能預示患者病情的危險性,故,血脂檢查在診治心腦血管疾病中有著非常高的應用價值。此研究,筆者將著重分析心腦血管疾病應用血脂檢查法的效果,總結如下。
2017年1 月-12月本院接診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200例為實驗組,包含男性103例、女性97例,年齡為46~75歲,平均(54.29±3.86)歲;冠心病者,49例;心肌梗死者,68例;腦梗塞者,34例;高血壓者,84例。對照組選擇本院同一時間段中接收的健康體檢者100名,包含男性52名、女性48名,年齡為42~76歲,平均(53.81±4.02)歲。實驗組患者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符合心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對照組各體檢指標均提示正常,無心肝等重要臟器疾病,無高血壓病史,無家族性遺傳病。兩組都簽署此研究知情同意書,能積極配合完成檢查,有完整的臨床資料,且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對兩組的檢查時間和年齡等基線資料進行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血脂檢查應用日立7180型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以及奧林巴斯原裝試劑。采集兩組的空腹靜脈血約4ml,于水浴箱(36.8℃)中進行水浴,待32min后取出,利用離心機進行分離處理,并提取出血清,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的相關血脂指標,包括: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TC(總膽固醇)。
對兩組血脂檢查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并作出比較。
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shù)據(jù),t用于檢驗計量資料,即(±s),χ2用于檢驗計數(shù)資料,即[n(%)],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TG、LDL-C和TC水平比對照組高,組間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的HDL-C水平比對照組低,組間差異顯著(P<0.05)。如表1。
表1 兩組血脂檢查結果的對比分析表(mmol/L)
現(xiàn)階段,心腦血管疾病在我國臨床上有著比較高的發(fā)病率,本病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能夠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較大損害,若病情嚴重亦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為此,臨床有必要加強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的力度。血脂檢查為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種重要診斷方式,其檢查指標主要有TG、LDL-C、TC以及HDL-C等,能夠通過將患者的血脂含量和健康人進行比較的方式,對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作出準確的衡量以及預測。而高血脂以及高血壓等則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兩個高危因素,相關資料中提及[2],對于心肌梗死、高血壓以及冠心病患者來說,當其TG以及TC水平明顯升高時,載脂蛋白水平將會顯著降低。
因血脂檢查在心腦血管疾病中有著非常高的預警作用,所以,高危群體應定期接受血脂檢查,以充分了解其血脂的變化情況,判斷有無出現(xiàn)心腦血管疾病,針對明確診斷為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通過血脂檢查,也能對其病情的嚴重程度作出準確的判斷,從而有助于為患者制定出一份最佳的治療方案,讓患者的病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3]。一般情況下,臨床醫(yī)師建議年齡超過30歲的群體至少每5年進行1次血脂檢查,針對心腦血管疾病者,要確保每半年進行1次血脂檢查,以免因突發(fā)性疾病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4]。針對因心腦血管疾病入院治療的患者,應于24h之內對其施以血脂檢查,以充分了解其病情。此研究中,實驗組的TG、LDL-C和TC水平比對照組高,組間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的HDL-C水平比對照組低,組間差異顯著(P<0.05)。提示,和健康人相比,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TG、LDL-C等指標水平發(fā)生率較為顯著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則能為患者病情的診斷提供重要指導。
綜上所述,于心腦血管疾病中應用血脂檢查方法,有助于臨床醫(yī)師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能為患者疾病的診斷提供重要指導,建議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