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芳芳 高銀屏
【摘要】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響應和宣傳國家資助和助學貸款政策,圓家庭困難學子大學夢,廣州華南商貿職業(yè)學院申報的“青春夢之隊”獲省助學中心“資助政策下鄉(xiāng)行活動”立項,成功在2017年8月開展“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下鄉(xiāng)行”調研活動。本次活動通過入戶宣傳、派發(fā)宣傳資料、現場擺攤咨詢、座談宣講會以及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現行助學貸款存在的問題及貸款學生的誠信問題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分析,基于此,本調研對目前國家助學貸款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歸納,最終給出了合理建議。
【關鍵詞】國家助學貸款 政策下鄉(xiāng) 調查報告
一、調研對象
汕頭潮陽河溪鎮(zhèn)湖東村革命老區(qū);汕頭棉城中學
二、調研方式
攝影拍照、入戶宣傳、走訪問卷調查、派發(fā)宣傳資料、現場擺攤咨詢、座談宣講會(使用問卷調查法時共發(fā)放廣東省國家資助助學貸款調查問卷730份,回收有效問卷563份,其中家長問卷有283份,學生280份;有效率為77%。調查問卷由下鄉(xiāng)隊員入戶和在校園內發(fā)放,其中部分問卷由被調查者獨立填寫,剩余部分由調研組成員通過訪談形式把題目融入到談話內容中進行補充。)
三、調研內容
(1)關于在潮陽湖東村對國家資助助學貸款宣傳力度的調查,我們會通過村民渠道,對潮陽區(qū)貧困落后的村落通過問卷調查、入戶宣傳、擺攤咨詢、派發(fā)資料等方式進行調研。
(2)關于對潮陽棉城中學學生進行國家資助助學貸款的宣傳,我們會通過校方渠道,對棉城中學學子通過問卷調查、派發(fā)資料、座談宣講、擺攤宣傳、現場咨詢等方式,對潮陽區(qū)中學的國家資助政策宣傳力度進行調研。
四、結果分析
A、湖東村革命老區(qū)的分析
為了讓農村家庭更加詳細地了解國家資助政策,我院“青春夢之隊”在汕頭市潮陽區(qū)河溪湖東村革命老區(qū)進行了入戶調查,其中包括擺攤咨詢,派發(fā)宣傳資料,問卷調查等;在湖東村村委書記的大力支持協助下,我們共發(fā)放了132份家長調查問卷,回收127份。調研結果分析如下:
1、湖東村村民學生家庭情況和經濟情況的調查
在被調查的家庭中,農村讀本科人數占0人,讀大中專人數4人,讀高中人數22人,讀初中、小學143人,讀幼兒園63人。從村民的訪談中了解到,因湖東村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只是上初中小學,當地村民僅了解國家實施的9年義務教育政策,對于升中考后國家是否有其他的資助政策實施就處于模糊狀態(tài)。
而在村民家庭年收入以及主要經濟來源的調查中我們發(fā)現,當地村民中有58%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44%在1500-4000元之間,僅有2%在4000元以上,這些數字反映出當地大部分農民家庭的經濟收入狀況還有待提高,在經濟條件的限制下,大部分農民覺得解決目前的溫飽問題比供子女接受教育要占首位。另外,本地農民并不存在鄉(xiāng)村集體收入分配的經濟形式,這說明當地仍以農業(yè)為主,副業(yè)和外出打工僅占少量比例。
2、村民對國家資助政策的認知
(1)村民對國家資助政策的了解程度
在被調查的村民中,2%的村民很了解國家資助政策,18%基本了解,40%表現為很不了解,40%完全不了解國家資助政策。家長認知國家政策34%來自于電視、廣告宣傳,3%來自于網絡,20%來自于朋友相傳,31%來自于村委宣傳,12%從其他途徑獲悉。通過以上調研數據說明:家長不怎么了解國家資助政策在社會、學校和家庭三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這也間接的反映出當地政府對教育政策的宣傳力度還不夠,宣傳覆蓋面還有限。
你是通過什么途徑了解助學貸款政策的?
(2)國家資助政策對大學生完成學業(yè)起到的效果
在被問及國家資助政策對他們孩子的學業(yè)完成是否有實質性的幫助時,17%認為有很大的幫助,81%認為有一些幫助,2%認為沒什么幫助。通過此調研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村民普遍認為國家資助政策對家庭經濟幫助有較大的影響,但是讀書“無用論”、讀書“致貧論”的弊端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可能是受近幾年大學生就業(yè)難的現象所影響。因此,政府部門要重視大學生就業(yè)難問題,在大的方向審時度勢,銳意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體制,其次在各學校中也應注重培養(yǎng)一批理論素養(yǎng)高、實踐操作能力強的學生,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針對家長采用何種方式為子女籌集學費或生活費完成學業(yè)的現象進行調研,60%會向親戚好友借錢,6%向銀行貸款,3%從民間高息借款區(qū)借取,13%申請國家助學貸款,9%讓孩子自行勤工儉學,9%申請國家、學校獎助學金;為了籌集學費完成學業(yè),這也在家長之間產生了是讓孩子先發(fā)展,還是先生存的思想斗爭,難取難舍。而這些思想的產生也說明大部分家長是反對子女不上學而去打工,但是有些家長迫于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只顧及了眼前利益,而忽視了子女受教育后帶來的長遠效益。
針對農村家長為子女籌集學費或生活費的方式
(3)家長對國家資助政策申請難易度的了解
通過調研了解,村民認為自己孩子在當地申請國家資助政策,需要經過當地街道辦,民政部門,公安機關的審核蓋章等辦理程序;數據顯示:1%的村民覺得辦理申請非常容易,54%覺得容易,41%覺得有點困難,4%感覺非常困難。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長希望在申請資助程序上可以再簡化些,畢竟農村家庭的年長村民較多,教育程度較為低下,申請資助程序過于復雜,不僅會給政策宣傳帶來難題,也會給農村學子們未來的發(fā)展堵上一道門檻。在村委、街道或鎮(zhèn)以上民政部門開具“家庭經濟困難證明”容易嗎?
(4)家長對其他國家政策的了解程度
在子女學習成績優(yōu)異但家里供不起上學的情形下,家長們知道國家資助政策的比例中有44%國家獎學金,24%國家勵志獎學金,33%國家助學金,21%勤工助學,8%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4%廣東省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4%廣東省少數民族聚居區(qū)少數民族大學生資助,4%南粵扶殘助學工程,14%臨時困難補助,46%綠色通道。以上這些相關數據都體現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良苦用心,并且高度重視子女接受國家助學貸款與助學金政策的扶持。
B、汕頭棉城中學的分析
為了更加詳細地了解地級縣群眾對資助政策的了解程度,我院“青春夢之隊”在汕頭市潮陽區(qū)一所中學對在校學生以及周邊家長進行了無記名問卷調查,對國家資助政策進行全方面的調查。在該校主任和老師的支持協助下,我們共發(fā)放了6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436份,其中家長問卷156份,學生問卷280份。
從整體的調研情況來看,有72%的同學是城鎮(zhèn)戶口,28%是農村戶口;27%的同學認為自己家庭屬于經濟困難家庭,33%認為自己的家庭不屬于經濟困難家庭,40%的同學不知道怎么說;且其中85%的同學從未申請過國家助學貸款,97%的同學了解很少甚至是完全不了解國家助學貸款的相關政策。通過調研數據的產生,我院調研人員對結果分析如下:
1、從獎助學金和助學貸款本身來看
通過問卷調查和擺攤咨詢,我們在問卷和訪談中了解到在校學生中僅有3%的同學基本了解相關的國家資助政策,而且學生完全不能區(qū)別生源地助學貸款和高校助學貸款的人數競達到了51%。
(1)從獎助學金方面而言,學生普遍存在著一種思想,若是獎助學金發(fā)放不合理會使和諧的人際關系被破壞,使得一些符合資助條件卻沒有得到資助的學生心理失衡,導致嚴重影響同學間的和睦、班級的和諧;更有部分學生會因未能獲得國家助學金而對負責的老師心懷怨言,出現不參與班級活動、不支持學院工作等現象,這對學校資助工作的開展都會產生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2)從助學貸款方面而言,52%的同學認為申請助學貸款有難度,了解資助政策的同學并非不愿意去嘗試國家助學幫助,而是因為在當地申請助學貸款要辦理的手續(xù)相當復雜。也有學生表示,盡管申請了助學貸款,也未必能在畢業(yè)前還清,就算還款年限延長,利息也占一定比例的,因此也不愿意為承受還貸壓力和信譽風險去申請助學貸款。
2、從宣傳效果和資助工作來看
(1)大部分學生反應,學校的領導和老師都有大力宣傳國家資助政策,只是很多人覺得事不關已,就一副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對學校傳遞的相關信息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導致信息接收不句多順暢。
(2)國家對貧困生資助所達到的預期效果不夠。國家獎助學金主要用于激勵學生學習和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活費用開支,但資助名額有限,從而所達到的資助效果遠遠比預想中的要低。
五、資助政策問題的建議
針對以上農村入戶和中學調研的數據分析,圍繞家長對貸款自身的種種問題以及學生申請貸款所面對的各種現實情況,調研成員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進行探討:
(1)政府與貧困村落、學校應加大宣傳力度。當地政府應更多的提及助學政策的信息,貧困農村、學校及相關部門應采取各種措施,如擺攤宣傳和進行專題講座等,讓有需要的村民和學生知道并得到幫助。
(2)進一步完善貧困學生的“獎、助、勤、學、貸”資助體制。除了盡最大努力減小村民的經濟壓力,也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將精力投入到學習中,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全面發(fā)展,為以后提高就業(yè)競爭力方面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
(3)拓寬助學渠道,將助學金與勤工助學相結合。事實上,勤工助學不僅是解決貧困學生經濟問題的重要舉措,也是貧困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實踐途徑。勤工助學活動本身就是一項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實踐育人的功能。因此,政府部門要充分認識勤工助學活動的解困和育人的雙重功能,灌輸勤工助學活動由單純的經濟解困逐步向經濟解困與思想育人并舉的新理念。
(4)進一步加強借貸學生的誠信教育,將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助學金評定的始終。誠信教育對每一位學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對將要接受誠信考驗,需要在畢業(yè)后如期還款的學生來說,誠信教育更是顯得必要。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有利于激勵他們在艱難的求學環(huán)境中更加發(fā)憤圖強,提高他們如期履行自己還款承諾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他們如期還款的責任心。
(5)重視誠信活動的開展。當地教育局應積極開展相關助貸資助主題的視頻教育,辯論賽以及征文等活動,也可以通過村委、學校、廣播、報刊等途徑來進行大肆宣傳。
(6)建立助學金享受者長期公示和完善跟蹤監(jiān)督體系。助學金公示制度根據要求,一般付諸實踐,但受助后的監(jiān)督機制因工作量大等原因卻未必受到重視。有些同學在評定之前省吃儉用,而一旦拿到助學金后則會以部分錢犒勞在評定過程中對自己有過好處的人,大吃大喝;或一改以前作風,鋪張浪費,揮霍無度。對以上現象一定要通過監(jiān)督體系糾正并通過校內重要媒介進行通報批評,嚴厲教育本人和警示他人,除此之外,情節(jié)較重的,退還一定比例或者全部的國家助學金。
結論
國家助學貸款是為了幫助貧苦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而采取的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通過此次國家資助政策下鄉(xiāng)調研考察,我們可以發(fā)現國家資助政策的實施,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全面脫貧的發(fā)展,但是由于助學貸款申請和貧困生評定程序存在的不足,且宣傳力度遠遠不夠,導致貧困農村村民和學生不了解,降低了國家資助政策的預期效果。
所以,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實現中華民族2020年全面脫貧的偉大使命,我們不僅要加強資助政策宣傳力度,更要讓更多人知道和享受到國家政策,只有做到不說空話,只做實事,才能更進一步推動我國全面脫貧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