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導演史蜀君離開我們已經(jīng)兩年多,她的音容笑貌仍舊縈繞心頭。仿佛她去遠方執(zhí)導一部新作,只是,永遠在遠方而不再歸來了。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是上海電影制片廠的輝煌時期。期間,不僅有一些振聾發(fā)聵的藝術(shù)電影問世,還培養(yǎng)出一批新銳。尤其是女導演群體,在全國各個電影制片廠里,可謂是獨領(lǐng)風騷。史蜀君導演又是這些女導演中出類拔萃的。她以處女作《女大學生宿舍》,震動影壇,聲名鵲起。影片《夏日的期待》是她的第三部電影作品,也是我與她合作的第二部影片。這次,我與她合作了電影文學劇本,并擔任該片的美術(shù)設(shè)計。在完成影片《失蹤的女中學生》之后,她曾經(jīng)考慮拍一部別樣題材的電影,因為,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的影片,尤其是青年題材的影片,受到的挑戰(zhàn)是相當巨大的。但是社會的責任感,藝術(shù)家的良知,使她無法擺脫這樣的呼喚,最后還是選擇了青年題材。有一天她跟我談及當今年輕人輕生的故事。她說很想拍一部尊重生命的電影,并表示想與我合作寫電影文學劇本。我對她講的故事很感興趣,于是開始進行創(chuàng)作準備。在走訪了有關(guān)的人之后,我們把主人公設(shè)計成一個受傷殘疾的青年。這就是影片主人公蘇偉的雛形。在深入開掘主人公的心歷路程時,我們想到了著名作家史鐵生。當時,史鐵生以小說《我和地壇》享譽文壇。那時候,史鐵生住在北京雍和宮一帶的一個小小的四合院里。那是不大而且不規(guī)則的院落。史鐵生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他的話不多,表示我們寫這樣一個題材很有意義。涉及內(nèi)心的感受,他表示,很多想法都已經(jīng)寫在作品里了。走出他家,我和史蜀君聊了幾句,深深感到一位身有殘疾的年輕人,內(nèi)心的掙扎、執(zhí)著與堅強,那是人性復雜而深刻的部分,對我們的劇本創(chuàng)作有了很大的啟發(fā)。
史導的影片多以活潑、充滿陽光的電影畫面見長。這部影片雖然表現(xiàn)的是一個殘疾青年的故事,但在片中展現(xiàn)的仍然是鮮活的、流暢靈動的畫面。表面看,許多場景似是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個鏡頭都是一絲不茍的,有時為了一兩個鏡頭她會糾結(jié)良久。影片中有這樣一場戲:蘇偉去市郊拜訪一位面部燒傷的煉鋼工人,被那位工人的自強精神深深感動了。離開后,他站在山岡上對著那家的小屋,深深一躬。事后史導對這個鏡頭很是糾結(jié),總覺得有些做作,不夠自然。又如,影片里有一場表現(xiàn)蘇偉內(nèi)心的痛苦、在陽臺上自己與自己“對話”的戲。開始,史導打算安排在同一個畫面里出現(xiàn)兩個蘇偉,也是矛盾很久,還是沒有這樣拍。她怕普通觀眾不理解。事后她說,當時這樣拍就好了?,F(xiàn)在有不少電影都有這樣的處理,當時就是怕觀眾看不明白?!跋缃稹币幌蚴鞘穼У淖黠L。他說,電影導演是個人的創(chuàng)作,但每個鏡頭又必須對觀眾負責。
史蜀君的電影作品,大多自己創(chuàng)作劇本,拍攝過程中,修改劇本也就游刃有余了。影片里,有一場表現(xiàn)蘇偉情緒大發(fā)泄的戲,原先是安排在室內(nèi)。她覺得空間太小,難以施展拳腳,表現(xiàn)力度會不夠。后來改成蘇偉拄著雙拐去舞廳里跳舞。空間打開了,場面熱烈了,歡樂的年輕人們與拄拐的蘇偉,形成鮮明對照。在人物眾多的環(huán)境里,更加反襯出蘇偉內(nèi)心的巨大孤獨。蘇偉的激情發(fā)作,就更有其合理性了。這一場幾分鐘的戲,影片足足用了一百多個短鏡頭,產(chǎn)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夏日的期待》標志著史蜀君的創(chuàng)作更加成熟。她揮灑自如地把寫實手法與寫意手法結(jié)合得恰到好處。影片里多次出現(xiàn)立交橋的畫面,運用隱喻手法把當代人內(nèi)心的糾結(jié),形象地體現(xiàn)出來。內(nèi)心的情緒,能夠物化地展現(xiàn)在銀幕上,從來是電影導演的難題。
《夏日的期待》的問世,給當時的中國影壇以震動。一位記著說的好:“從《夏日的期待》中,可以看出史蜀君對人生、對生活的復雜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深刻的理解。她看到了人類的痛苦,認識到人總是在困難、坎坷、生理和心理障礙中以求生存……如何對待障礙,這正是《夏日的期待》要探討的問題?!睆倪@一點認識,可以說,史導的電影,在當時已經(jīng)超越了當時乃至今日不少導演的思考。這是難能可貴的。
在此,還應該提到演員賈宏聲。他是蘇偉的扮演者,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演員。可惜英年早逝。史導挑選演員是非常嚴謹“苛刻”的。影片籌拍階段,副導演辜郎暉天南海北找了幾位當時知名的青年演員,史導都不滿意。最后找來了賈宏聲,史導一眼看中。當時賈宏聲還是中央戲劇學院的在讀生,他那深沉的眼神、挺拔剛毅的面部輪廓,還有兩個青春痘,都是史導心目中的蘇偉。的確,賈宏聲也很好完成了片中人物的塑造。影片公映后,好評不斷。一條充滿陽光的大道展現(xiàn)在賈宏聲的面前。不料他染上吸毒的惡習,后來一度戒毒成功,再次走上銀幕。遺憾的是,舊習難改,青春影星就這樣隕落了。命運弄人,影片里一個從逆境中走出的青年,卻在生活里,在滿滿的陽光呵護下,走上末路,不能不令人唏噓。
一部影片的成功與否,演員的選擇占了很大比重。史導選演員從不以小鮮肉或女神做尺度。在拍攝《女大學生之死》時,其中為同學奔走呼號,力主正義的女一號,既不美若天仙,又不高大。而是選了沈暢,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嬌小的女孩。但影片卻展示出了這個人物內(nèi)心的強大。這是匠心獨具的。
電影文學劇本的通過也是一波三折。上海電影制片廠文學部因為劇中有年輕人自殺的情節(jié)而糾結(jié),猶豫間,被中央電視臺影視部一眼看中“搶”走。影片是中央電視臺的投資,公映后,在電視臺反復放映多次,有時,史蜀君會突然打來電話,高興地說:“東進生,快看電影頻道,又放我們的《夏日的期待》了?!逼渑d奮之情,就像年輕的媽媽在客人面前夸獎自己的孩子:“我們孩子,這次算數(shù)又考了一百分?!?/p>
是啊,史導的每部作品都是她精心培育的孩子。因為,她為之付出的心血,是常人,乃至今天的電影新秀們想象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