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潔
摘要:餐條(Hemicculter Leuciclus (Basilewaky)),鯉形目,鯉科,鲌亞科,餐屬。餐條又有白條魚、參魚、餐子等之稱,繁殖力強,繁殖迅速,生長周期短,能容忍較污濁的水域,是初級淡水魚,低海拔常見的魚類,喜歡群居棲息于溪流、江河、湖泊及水庫等水體的上層,餐條為小型經(jīng)濟魚類。本調查研究在瀨溪河水域進行魚類資源專項調查,旨在了解瀨溪河水域魚類資源現(xiàn)狀,本文將以餐條為例,詳細闡述餐條各方面生態(tài)特性,為瀨溪河漁業(yè)資源可持續(xù)利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關鍵詞:餐條;瀨溪河;生態(tài)分析
1引言
瀨溪河為沱江左岸一級支流,發(fā)源于重慶市大足區(qū)巴巖店,于瀘州市龍馬潭區(qū)胡市鎮(zhèn)注入沱江。瀨溪河豐富的水源和適宜的水溫為一些小型經(jīng)濟魚類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空間。餐條是瀨溪河常見的魚類之一,研究餐條的生態(tài)學特性有利于為其開發(fā)利用提供依據(jù),同時也是開展水域資源保護和增殖、建立和實施多種類資源管理模式的基礎。
餐條(Hemicculter Leuciclus (Basilewaky)),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鲌亞科(Cultrinac),餐屬(Hemiculter)。體細長,側扁,頭背部輪廓平直,幾乎成一直線,腹部略凸,自胸鰭基部至肛門有明顯的腹鱗,頭尖,略呈三角形,側線在胸鰭基部的后上方向下彎折,有明顯角度,具有光滑的硬刺。
2種群形態(tài)學性狀的測定
3生長分析
3.1以鱗片為材料鑒定魚類年齡
(1)取身體左右兩側、側線上方的鱗片各5-10片,記錄好頭、尾、左、右方位。
(2)觀察:
①用解剖鏡、低倍顯微鏡或投影儀觀察。
②放大倍數(shù)以能看清環(huán)片群排列情況為好,視野能包括整個鱗片,一般放大 15-20 倍。
③對所采下的 5-10 枚鱗片全部觀察,逐一進行比較,然后確定鱗組。
④特別注意分辨第一個年輪和對副輪的鑒別,對有疑問的要反復觀察,注意比較,避免錯誤。
(3)年輪數(shù)的記錄和年齡記載: 一般0 + -- 1代表1齡, 1 + -- 2代表2齡,……依次類推。
3.2年輪測定結果
實驗共測定了10條魚,其中有8條1齡魚,2條2齡魚,詳細數(shù)據(jù)和年齡與體長的關系曲線(表2)。
3.3生長狀況
體長和體重的相關關系 W=aLb,根據(jù)excel的統(tǒng)計運算,得出a=0.6853,b=0.2766。通過觀察得出結論,一定范圍內,隨著體長的增大,體重也不斷增加(表3)。
4魚類的食物組成和攝食強度的測定
(1)攝食強度
①食物充塞度: 0級、1級、2級、3級、4級、5級。
②鑒定腸胃中的食物種類:
軟體動物、昆蟲、橈足類、蝦類、枝角類、高等植物、魚類、原生動物、浮游植物、輪蟲。
(2)食性的定量分析
①出現(xiàn)頻率 = × 100%
②飽滿(充塞)指數(shù):K=100(Wf/Wb)
Wf:消化道內食物重 Wb:魚去內臟體重
5魚類的性腺發(fā)育和繁殖力的測定
(1)繁殖力測定取樣:按魚體、卵巢和卵粒大小,取約1、5或10g樣品。若卵巢各部的卵粒大小不一,則必須從卵粒各部取樣。然后放在50-100mL廣口瓶中,用5%甲醛溶液固定備用,貼上標簽,注明魚名、編號、卵巢重、取樣重。
(2)性成熟系數(shù)=性腺重/去內臟體重×%
7總結
餐條是小型經(jīng)濟魚類,繁殖周期短,繁殖時間在5到9月,具有食用和藥用價值,食性為雜食性,食物來源廣,易于養(yǎng)殖。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掌握魚類標本采集與保存的一般方法、依據(jù)形態(tài)學特征鑒別魚類的原理和方法、用鱗片鑒定魚類年齡的方法、研究魚類食物組成和攝食強度的方法、魚類的性腺發(fā)育和繁殖力研究的方法、所調查的水體中魚類種群結構、年齡結構、生長狀態(tài)等,掌握魚類資源調查的一般方法,從而為瀨溪河漁業(yè)資源可持續(xù)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jù)。
參考文獻:
[1]謝從新. 魚類學[M].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2009,10.
[2]孟慶聞, 李婉端,周碧云. 魚類學實驗指導[M]. 1995,10.
[3]王臣. 紅水河干流梯級運行后魚類資源調查[J], 淡水漁業(yè),2015.
[4]王生, 段辛斌, 陳文靜, 等. 鄱陽湖湖口魚類資源現(xiàn)狀調查[J]. 201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