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智
摘要:本文對清代名滿天下的清官和書畫家--錢灃的為人從政和書法藝術進行了綜合的分析。其本人神交顏公,鑒其形而得乎神,扼要的闡述了錢灃的人品和書法的共同特點:結體方正、簡約極致、拙樸古雅。觀其書而知其人。
關鍵詞:筆隨意發(fā);品高妍雅;字正不阿;書簡品清;筆拙性韌
生平簡介
錢灃,字東注,一字約甫,號南園,生于乾隆五年(公元1740),卒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清代名滿天下的清官和書畫大家。他出生在一個寒素的銀匠家庭,母親對自幼聰穎過人又懂事較早的他寄予厚望。由于貧窮無錢買書,母親便用古圣先賢勤學的故事激勵他,使他立志發(fā)奮直追古人。曾入昆明五華書院學習,十幾歲即才藝初顯,時稱“滇南翹楚”。他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在乾隆三十六年得中進士,并授翰林院檢討,從此步入仕途,先后任職通政司副使、通政司參議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錢灃為人剛直不阿,為官清正廉潔,《清史稿》中贊他“以直聲震海外”。
錢灃除政聲清廉外,其書畫名氣亦很大。他從小愛好書法,其書法遍臨顏、歐、米諸家,而又喜顏體,終身不懈。筆力雄勁,結構嚴謹,氣勢開闊。錢灃(南園)的書法,端莊厚實,氣勢雄偉,使人“初見敬而畏之,愈久愈可愛”,這與其景仰神交顏真卿的人品氣質(zhì)有關。雖然時代不同,遭遇各異,但剛正不阿,敢于斗爭的性格氣質(zhì)與顏真卿確有相似之處。錢灃的詩、文、書、畫、聯(lián)都很有名動一時。被譽為“滇中第一完人”。
字如其人
有人評顏魯公的書法如鐘鼎坐堂,那錢灃的書法則是清骨精鋼。其所處時代,滿朝上下皆書學董其昌,而惟有他平生仰慕顏真卿為人,對顏魯公情有獨鐘,書亦法之,筆力雄勁。鑒其形而得乎神,堪稱學顏第一人。
西漢文學家揚雄講的一句名言:“書、心畫也”。書法是無形的“心”和有形的“相”的辯證統(tǒng)一,頗有獨到見解。認為書法形象就是人物形象的外延。
字正不阿
宋朱長文的《續(xù)書斷》載:“予謂顏魯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發(fā)于筆翰,則剛毅雄特,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作為顏體書法的集,大成者——錢灃,這段話用來描寫錢灃也毫不為過。錢灃書作如清新書生,傲視獨立。字形寬博、端莊、剛毅、沉雄,寫時筆法蒼勁、渾厚、骨力挺拔,線條粗細變化趨于平緩。其結體因線條厚重,為了在字的中宮留出余白,以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擴張,外拓的寫法被推向極致。筋肉豐滿、骨骼雄健的新書體,其書點畫厚重飽滿,結體寬博端正,章法茂密豐實。楊守敬《學書邇言》曰:“自來學前賢書,未有不變其貌而能成家者,惟有錢南園學顏書如重規(guī)迭矩。此由人品氣節(jié)不讓古人,非襲取也?!?/p>
楊守敬說:“品高則下筆妍雅?!闭J為品格高尚的人,書法肯定脫俗。書者人品的寫真一是人品高,書品自然高雅。錢灃書法結體端莊方正;為人剛直不阿;為官清正廉潔。錢灃敢于諫議彈劾貪官污吏。入仕二十余年,一生與貪贓枉法進行斗爭。清乾隆年間的三起反貪大案(勒爾謹、王檀望的“冒賑折捐案”,山東巡撫國泰貪污案,閩浙總督伍拉納與福建巡撫浦霖的貪污案),他都是積極的參與者。因此《清史稿》中贊他“以直聲震海內(nèi)”,時人有“鳴鳳朝陽”之譽。由其書風看作風,處事鋒芒畢露,敢于刺貪刺虐。由其書風可窺一斑。
書簡品清
錢灃書法如清新甘露,瀟灑爽朗。每每通篇布局,落落大方。落款處與待人處事一樣,簡到極致,現(xiàn)存的錢灃書法,大多落款是僅落“灃”或“南園”、“錢灃”等。毫無做作之態(tài),觀其書法,如俄羅斯民歌緩緩韻律,至落款處,戛然而止。
清劉熙載在《藝概》中指出:“寫字者,寫志也。”字,就是書寫人的意志、追求。作為一名政府官吏,在作品上,布局平和極簡,為官低調(diào)清廉,一生清廉節(jié)儉,這或許就是錢灃一生追求之志吧。在生活上,甘守清貧極簡。他當京官時,不飾車馬,只是買了一匹瞎了一只眼睛的騾子當坐騎。他當湖南學政時,前往各縣視察,按當時的規(guī)則,學子要湊錢向?qū)W政致意,稱之為“棚規(guī)”,但錢灃一概不受,當時湖南就傳誦著“錢灃來了不要錢”的民謠。到了晚年,錢灃名滿朝野,清乾隆五十八年,他在昆明任職期滿,回京復職,連路費也沒有著落,當?shù)毓賳T打算贈路費,卻被他謝絕,最后他向親戚借錢上路,回到北京。賞其書、觀其行。若淤泥之出青蓮,一鶴排云直上九霄。
筆拙性韌
清傅山云:“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在錢灃的書法中,拙樸古雅、內(nèi)斂含蓄,筆畫少波折,用筆時出“蠶頭燕尾”,融篆籀之氣于楷法,線條如萬歲枯藤,結體寬博大方,寓奇逸于剛正,真可謂蒼古沉雄,筋骨盡備,內(nèi)蘊宏博,儀態(tài)萬端。
書風古樸蒼茫,為官寧拙不屈。錢灃為官兢兢業(yè)業(yè),由于和珅對錢灃懷恨在心,處處刁難、掣肘、壓制錢灃,故意安排許多棘手的案件給他查,讓他早出晚歸沒完沒了地辦差,使其身體受到極大的摧殘。對此,錢灃不屑一顧,堅持原則毫不妥協(xié)。清乾隆六十年八月,正值壯年的錢灃因過度疲勞而一病不起,一個月后竟溘然長逝。他的兒子錢嘉棗在整理其父詩稿時,在枕下發(fā)現(xiàn)有一份數(shù)千言的彈劾和珅奏疏草稿,列舉他罪證20余條,但這份奏稿生前沒有送到乾隆手上。這說明錢灃早在秘密收集貪污證據(jù),準備在合適的時機給和珅以致命的一擊,由于天不假年,他的心愿生前沒有完成。
錢灃之后的清代書壇,學顏書的人必先從學錢南園入手。如譽滿全國的另一大書法家何紹基即刻苦研習錢字而卓然成家。錢灃一生走的是純帖學之路,由約到博,以德養(yǎng)字,以文養(yǎng)字。晚年以顏為本,參以歐、褚筆法,行筆頗為沉著痛快,亦有八面出鋒之勢,蒼勁雄健,耐人尋味;大楷筆力遒勁,力透紙背;行書、草書風神獨絕。他學習古人而邁出古人的法度,自成一家。包世臣《藝舟雙楫·國朝書評》列其行書為“佳上品”。施有奎《錢南園先生像贊》:“身致富貴,躬守清貧。亦嚴履蹈,不茍笑嚬。正色立朝,遇事直陳。戇章每上,權杵怒嗔。公不為動,中心安仁。我瞻眉宇,咄咄逼人”
參考文獻:
[1]《中國文化史》 馮天瑜、何曉明、周積明 著
[2]《美學三書》 李澤厚 著
[3]《儒家思想與中國書法》 孫豐義 著
[4]《書法美學教程》 陳振濂 著
[5]《歷代書法論文選續(xù)編》 崔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