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榮
影青瓷,也稱映青瓷,即青白瓷,為宋代景德鎮(zhèn)窯工們在五代青瓷、白瓷的基礎上燒制而成的一種特色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間,白中泛青、青中帶白,光潔瑩潤。由于影青瓷的釉色青白淡雅,胎質細薄透光,在釆用刻花、劃花、印花、堆貼、鏤雕等技法裝飾后,獨具光照見影的效果,使線條流暢、構圖精美的紋樣得以呈現(xiàn),其釉面呈色似澄澈的秋水,又如萬里無云一片蔚藍的晴空,故稱之為影青瓷。清代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中說,“素瓷甚薄雕花文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這也道出了影青瓷素釉薄胎、對光見影的特點。
早期影青瓷的胎較厚,后逐漸變薄呈半透明狀,在13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下燒制,瓷化程度很高。釉色滋潤如玉,在刻劃花等處積釉較厚,釉色呈青綠色,澄撤如深湖之水,釉薄處呈現(xiàn)青白色,如晴空中飄浮的白云,因此,整體色調優(yōu)雅素凈。又因其胎質細致堅密,故有“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磐”的美譽,贏得了“佳者瑩縝如玉”的極高評價。
但并非所有的影青瓷釉色都呈青白色,部分較早和較晚的影青瓷則釉色光澤泛黃,呈糙米色。
影青瓷在釉色上接近南方越窯青瓷的風格,在造型與裝飾上卻吸取了北方定窯的特色。因此我們可以說,它是集“南青北白”之大成。元代蔣祁著《陶紀略》中“江、湖、川、廣器尚青白”的記載,都充分說明影青瓷深受大家的喜愛。其器形多為生活用具,如碗、盤、缽、酒壺、杯、托子、粉盒、枕頭等,裝飾的花鳥魚蟲人物無不栩栩如生。
宋代景德鎮(zhèn)制瓷業(yè)已發(fā)展到空前的水平,器物形狀已趨于定型,制瓷工藝已達到爐火純青,不論是制瓷數(shù)量和流傳區(qū)域都是空前的。岳西地處江北的偏遠山區(qū),絕大部分的出土物都是北宋瓷器,這也恰恰說明了宋代瓷器流傳的時間久遠和區(qū)域廣泛。本文將揀選幾件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博物館藏的宋代景德鎮(zhèn)窯影青瓷器與讀者共賞。
宋影青釉瓜愣花口瓶(圖一),口部以連弧線分成六瓣花口,向外翻卷,直頸,暗刻圈環(huán)兩道,豐肩,六瓣瓜愣腹。器物素雅飽滿,比例勻稱,極富美感。荷口及瓜愣起處呈青白色,凹陷處積厚釉,呈湖藍色,釉色瑩潤,白中閃青,這讓單色釉富于色彩變化,實屬難得。工匠釆取的是手工拉坯,乳瓣成型,荷口六瓣出筋,薄如荷瓣,整體通透玲瓏,不能不讓人嘖嘖稱奇。此器不論是在陶土洗練、釉水配比、制坯燒造上,都反映出宋代的制瓷業(yè)已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宋影青釉高足粉奩(圖二),盒呈圓覆蓋形,蓋微拱,子母口,內有一碟兩盂,盒中間捏塑菊花一朵,三枝莖葉各塑花苞一朵,高圈足,素面無紋飾。釉面光潔略泛黃,胎骨堅密,造型別致。粉奩也稱粉盒,為宋代女子化妝時盛放粉、黛和胭脂的生活用品,也有的用來盛裝化妝梳洗用油及婦女頭飾花朵等。此器以高超的捏塑工藝見長,工匠能在方寸之地捏出一菊三苞和三盂碟實屬不易,更難能可貴的是花苞藤蔓栩栩如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宋代貴族恬淡閑適的審美情趣。
宋影青釉雙魚紋瓷碗(圖三),芒口,淺腹,細圈足,碗底暗刻雙魚紋。胎質極薄,可透光見影,釉色呈淡青色,明澈瑩亮,恰似“千峰碧波翠色來”,光潤如玉,美艷絕倫,是影青瓷中的精品。此器物為宋瓷典型之一,胎薄如紙,釉色天青。內腹仍釆用六瓣出筋手工拉坯成型工藝。器形端莊規(guī)整,如紙薄胎燒制能毫無變形,其燒成火候極難把握。釉色均勻,無絲毫斑駁,當為上乘水平。更為難得的是碗底暗刻雙魚,首尾相隨,如見水波隨魚而動,令人叫絕。在鑒賞極品美器之余,我們更能領略到宋人高雅的審美觀。
宋影青釉菊花瓣碟(圖四),口呈十二瓣菊花形,淺腹,平底。胎體輕薄,釉色光潤,開片自然,精致美觀,似一朵盛開的菊花,充分體現(xiàn)出當時制瓷工匠善于從大自然中尋找靈感、象形取意創(chuàng)新的能力,充分迎合了宋室貴族清淡高雅的審美情趣。
宋影青釉斗笠碗(圖五),器形如斗笠,侈口,直腹,小圈足。器形規(guī)整,胎質薄透,釉色均勻,素雅簡潔。此為宋典型器之一,雖為日常用器,亦反映出宋人唯美的追求。
宋影青釉瓜愣執(zhí)壺(圖六),壺身呈六瓣瓜愣形,敞口帶蓋,豐肩,細頸,流曲細長,扃平柄,淺圈足。造型簡約,線條流暢,胎白釉潤,光素無紋。宋執(zhí)壺集中體現(xiàn)了宋代瓷器的特色:造型端莊秀麗,比例勻稱,壺流曲張有力,韻味十足;胎骨堅密細致,通透性強;釉色瑩潤,白中泛青。這些特點集中反映了宋代制瓷無與倫比的高超技藝。
從以上幾件具有代表性的影青瓷器,我們可以看出宋代景德鎮(zhèn)燒制的影青瓷胎質薄透輕盈、釉色青白淡雅、紋飾明凈素雅、造型秀美靈動的特點,整體表現(xiàn)出獨特的“雅韻”審美風格。紋飾素凈,但不失雅致;釉色純凈,但不失風韻,仿佛要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去感受清麗生動的昔日風情。
宋代影青瓷這種高雅清淡的審美風格與當時的經(jīng)濟、社會、美學等緊密相關。與唐朝相比,宋代國力衰減,備受遼、西夏、金等外族的侵襲,尤其到了南宋,更是偏安一隅。因而唐人恢宏豪邁、灑脫外向的氣魄不再顯現(xiàn),代之而起的是宋人溫文儒雅、含蓄內向的心理品性。人們追求的人生理想不再是唐代的出將人相、金戈鐵馬的外部功業(yè),轉而為琴棋書畫、寧靜自適的內在充實。宋代的這種風尚和審美,深刻影響了其藝術的風格。工藝美術史家田自秉先生曾論述:“宋代的工藝美術,具有典雅、平易的藝術風格。不論陶瓷、漆器、金工、家具等,都以樸質的造型取勝,很少有繁縟的裝飾,使人感到一種清淡的美?!?/p>
宋代瓷器一反唐代的豐滿華麗,在總體上呈現(xiàn)“雅”化的審美風格,以釉色和造型取勝。宋代五大名窯和耀州窯、越窯、龍泉窯及景德鎮(zhèn)窯的青白瓷等,均是如此。以景德鎮(zhèn)為代表的宋代影青瓷,更是呈現(xiàn)出獨有的審美風格:沉靜素雅卻又風姿卓絕,意蘊雋永而又蓋潤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