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
摘要:生活是五彩繽紛的,同樣,每個人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也會因人而異,學生亦如此。那那么,在作作文教學中學生為什么就不能給我們不同的4生生活活呢?原因在于我們扣扭曲了學生對生活的正確認識,讓那些本應該豐富多彩的、充滿靈氣的作文變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滿著空話、套話的“得意之作”。
關鍵詞:小學作文;生活;習作
那么怎樣讓每一個孩都喜歡作文、都會寫作文呢?我認為:應該讓習作作訓練成為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外延,讓學生用4生活的理念指導自己的的習作,把日常生活和習作練習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以創(chuàng)新為核心,貼貼近生活、凸現(xiàn)個性、充滿生命活動的、開放式的習作大課堂。使學生愛寫、會寫、善寫,寫出有時代氣息、有個性和靈性的習作來;寫出真實的生活,寫出獨特的感受,這樣學生的習作才有生命力。
一、讓學生融入生活。
葉圣陶先生生曾說過:“4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可見,作文教學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小學生習作也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了,學生語言表達才會有有源頭。那么搞好習作訓練首先就要讓學生走出狹小的課學,走進的生活,參與生活,體驗生活,融入生活,產(chǎn)生“不比不快”的欲望,從而讓寫作成為學生的生活需要。
例如在學些動植物時,我不是讓學生拿起來就寫,而是帶領學生來到大自然中,指導他們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引導他們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如:觀觀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盡可能讓學生生去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讓學生習
作有話可說,有物可寫。
寫人習作時,我采取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搜集所寫人物的材料,了解人物的特點。如利用學校周邊資源組織調(diào)査活動:采訪、參觀、訪問,還每周抽出-一一節(jié)語文課,舉行《大家都來夸夸他(她)》、《看我露手》一類主題活動等等。面對生活,每一個學生有著獨特認識和感受,有自自己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受到挫折的懊喪,也有被責難、被誤解的憤慨和惆悵。我鼓勵學生大膽寫這些生活,習作中自然充滿了生活的氣息,表達出孩子率真的靈氣。
二、讓生活走進作文。
學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們在每次作文訓練中,都會獲取和選擇恰切、典型的材料。他們還是會感到“沒啥寫”。其中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認識生活和語文表達的能力以及靈活駕馭語言的能力。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寫……”。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通過對習作訓練過程的優(yōu)化,引導學生對所經(jīng)歷的生活深化認識、強化感受。
如在寫春景的習作時,我并沒有讓學生馬上就寫,而而是開展了尋找春天的活動,讓喜歡畫畫的學生去寫生,喜歡古詩文的學生收集描寫春的古詩、名篇,讓他們?nèi)ヒ巴庥^賞一番明媚的春色,以增加直接感受。接結(jié)合《我走進春天》的語文活動課,讓孩子們誦春詩、賞景、品品春趣,促進生生活體驗的內(nèi)化。最后才進行寫作,可謂“萬事俱各,只欠開寫”。這樣學生生的習作充滿了生活氣息,跳動著時代的脈搏,折射出時代的光輝,題題材之)廣,構(gòu)思之新,表達之巧,真讓人有“小荷已露尖尖角”的的欣喜。
三、提倡生活寫真。
生活是色彩斑斕的,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提倡生活寫真,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隨時注意生活積累,隨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學生想寫啥就寫啥,愛寫啥就寫啥。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勤于動筆、樂于表達的好習慣;另一方面,通過生活寫真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看法,釋放自己真實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說真話,表真情”的習慣。如如學生有這么一篇《最近的我》中的片段:“近來,我天天沒有好心情,上課無精打采,回家做作業(yè)精力總是集中不起來。我被父母吵架的事煩死了。爸爸搓麻將像著了魔似的,常常是晚飯也不回家吃;一向勤懇的媽媽也像發(fā)了瘋似的沉溺于六合彩,幾乎天天與爸爸爭吵…。。·”四十三位學生,生活經(jīng)歷不同,寫出的作文也辺然有別。
四、讓學生習作凸現(xiàn)個性風米
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將最富有個性的學習和創(chuàng)新實活動變成機械、枯燥、虛假的訓練,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因此針對傳統(tǒng)作文中過分強調(diào)共性,壓抑學生個性的傾向,在生生活化作文實踐中,我十分重視個性化作文方法的指導和訓練,吸收共性,發(fā)揮個性。
1、造自由開放的生活環(huán)境。讓作文教學面向生活,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特長,鼓勵學生生參加興趣活動,充實學生的個人生活。利用節(jié)、隊日組織各種形式的主題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并經(jīng)常帶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讓學生擁有自己的見聞、感受,為寫出富有個性色彩的作文打好基礎。
2、鼓勵述寫個性化的生活活經(jīng)歷。在傳統(tǒng)的作文指導中,教師常常采用“求同思維”的的模式,引導學生沿著一個固定的方向去思考。習作要體現(xiàn)個性化,首要問題是讓學生寫個性化的生活經(jīng)歷。如寫反映家庭生活的習作,許多學生都是選取親身經(jīng)歷的事,寫真實的感受,沒有了編造和拼湊,那一一份份童真、童慶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讀來令人感動。
總之,構(gòu)建生活作文教學的大課堂,就要讓學生參與生活、體驗生活、表達生活,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愛上作文,會寫作文,寫出貼近生活和充滿真情的習作來。
參考文獻:
[1]甘清梅.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J]. 云南教育:小學教師, 2008(4):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