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生 石其云
據(jù)相關學者研究,H型高血壓是指Hcy在10 μmol/L以上的原發(fā)性高血壓[1-2],該病癥具有致死率與致殘率高的特點[3],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CDC疾控分類目錄認為健康成人空腹血漿半胱氨酸平均水平為5~15 μmm/L之間,臨床中又被稱為:伴有高HCY的高血壓。H型高血壓患者單獨應用降壓方式治療的效果并不明顯[4-5],有學者指出對于H型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應該與降Hcy同治[6],臨床中降低血Hcy水平的主要方式就是補充葉酸,本次研究對象為2014年3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64例H型高血壓患者,對H型高血壓的治療進行援救,具體報道如下。
將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64例H型高血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計算機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最大年齡57歲,最小年齡41歲,平均年齡(48.57±2.13)歲,5例患者有腦卒中史,研究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最大年齡58歲,最小年齡40歲,平均年齡(49.21±2.37)歲,7例患者有腦卒中史,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比。
對照組行依那普利(國藥準字:H20066383;生產廠家:湖南千金湘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治療,每天1次,每次1片,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葉酸(國藥準字:H20003143;生產廠家: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治療,葉酸劑量為每天1次,每次1片,治療過程中嚴禁使用葉酸與拮抗劑或是維生素等藥物,在用藥期間醫(yī)務人員隨時檢測患者的狀態(tài)。
比較兩組NO、血管內皮素(ET-1),血漿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sICAM-1)、同型半胱氨酸(Hcy)、收縮壓變異性(SBPV)、舒張壓變異性(DBPV)以及頸動脈中膜厚度(IMT)。
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率(%)的形式表示,對比用χ2檢驗,NO、ET-1、Hcy等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對比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后24小時SBPV為(9.2±1.6)mmHg,DBPV為(11.6±2.5)mmHg;對照組治療后24小時SBPV為(10.9±1.4)mmHg,DBPV為(13.8±2.4)mmHg,t=1.574 0,5.904 2,P=0.000 0,0.000 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各臨床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NO、ET-1、Hcy等指標對比分析
H型高血壓是一種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以血Hcy水平增高為特點,是動脈粥樣硬化與動脈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與外周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及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阻塞及血栓形成的發(fā)生密切相關。經(jīng)國內成年高血壓患者研究顯示中,H型高血壓大約占據(jù)高血壓的75%,可將其分為原發(fā)性高血壓以及繼發(fā)性高血壓。原發(fā)性高血壓也被叫做高血壓病,占據(jù)高血壓患者的90%及以上,包括鹽敏感性高血壓、H型高血壓、白大衣性高血壓等一些特殊類型的高血壓。繼發(fā)性高血壓存在一定病因,屬于因某些疾病引發(fā)的臨床表現(xiàn),腎臟病引發(fā)的腎性高血壓比較常見。
血管內皮素(ET-1)是動脈硬化的始動因子[7-8],能夠有效促進內皮細胞凋亡與功能障礙[9-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24小時SBPV、DBPV低于對照組,且研究組NO、ET-1、Hcy等臨床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依那普利與葉酸聯(lián)合治療H型高血壓的效果顯著。血管內皮損害因子是血管內皮活性物質,而sICAM-1則是一種單鏈跨膜糖蛋白[11-12],此次應用的藥物能夠提高一氧化氮水平,降低ET-1水平,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依那普利聯(lián)合葉酸治療H型高血壓的效果明顯,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壓,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